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艺应对剧本荒有绝招 编剧队伍令人眼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8日10:16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潘妤  

  北京人艺从建院之初,就奠定了自己“文学剧院”的传统,郭沫若、老舍、曹禺……这几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名字,共同支撑起了人艺“郭老曹剧院”的文学根基。如今,由于影视剧等的各种冲击,以及当今整个中国剧坛都面临原创匮乏、编剧短缺的“剧本荒”情况下,人艺依然拥有一支让影视界都不得不羡慕的强大“外援”队伍。

  就在2010年1月,人艺授予了万方、中杰英、王俭、叶广芩、过士行、刘恒(微博)、孟冰、苏叔阳、邹静之(微博)、何冀平十位剧作家第一批“北京人艺荣誉编剧” 称号,在聘任仪式上,张和平强调:“剧之本乃院之本,剧作家是一出剧目的缔造者,更是一个剧院的中流砥柱。”这些作家来自于中国作协、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国家话剧院、总政话剧团等不同单位,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为人艺创作了《有一种毒药》、《关系》、《北京大爷》、《东房西屋》等20余部知名话剧作品。

  在这一次人艺来沪演出的五部剧目中,除了曹禺的《原野》,另外四部分别是刘恒、邹静之、万方、郭启宏的原创新作,这四位悉数都是当下编剧界的扛鼎大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对编剧的尊重乃至“放任”,是人艺建院之初就开始一脉相承的传统。如今看来,这些对编剧的“厚爱”,对当下的编剧而言,简直是一种奢侈。

  无论是从人艺开始编剧生涯的何冀平、跟随父亲曹禺从小看人艺戏长大的万方,还是多年来一直是人艺“粉丝”的邹静之,这些大牌编剧的讲述,或许会让我们更加了解人艺,了解它的经典是如何从无到有,积淀下来的。

  专访当代作家、剧作家万方

  提起万方,不能不提起她的父亲曹禺。作为人艺首任院长、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女儿,万方是四姐妹当中唯一走上和父亲相似的文学创作之路的人。然而,从小浸泡在人艺的万方,唯独到了54岁才开始敢触碰戏剧。此前她的小说、影视作品都屡获奖项,《空镜子》、《黑眼睛》等影视作品更是在观众中深有影响,万方却直言,自己从小就深爱戏剧,“如果不是我父亲的高度在前,我写话剧的时间可能更早一些”。 

  在这次人艺来沪演出的话剧中,小剧场话剧《关系》是万方的第二部话剧作品,和第一部话剧《有一种毒药》以及之后的《报警者》相似,都是现代都市情感题材。万方说,这三部戏的创作或多或少还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己对“家庭”这个题材特别感兴趣。

  在人艺60周年大庆前夕,万方去医院看望了成为植物人多年的于是之。从小到大,万方就和这些人艺的老艺术家生活在一起。对于人艺的感情早已深刻在她骨子里。她告诉记者,今后这些年也许会把创作重心更多地偏向话剧。

  此前,她已经和另两位“话剧爱好者”邹静之、刘恒共同组成了“龙马社”剧社。三人都是影视界的编剧大腕,同时也都是人艺的编外编剧。更让万方高兴的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儿子苏蓬(微博),如今也继承了自己和曹禺的衣钵,正成长为一个话剧导演。 

  对人艺的感情长在骨头里

  东方早报:你对话剧的感情,是不是从小跟随父亲培养起来的? 

  万方:我三四岁时,就被父亲带去剧院看戏。他当时既是人艺院长,又是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我几乎看遍京城所有的戏。人艺的那些老人都是我的叔叔阿姨。人艺的戏对我是一种洗礼和滋养。我对人艺的感情太深了,那是一种割不断的长在骨头里的感觉,而且岁数越大,感觉越强烈。

  我现在也依然很喜欢看话剧,包括各种舞台剧。只要北京有好的演出,我都会去看,而且经常会碰见邹静之和刘恒这两人。

  东方早报:但你是直到50多岁才开始动笔写话剧的? 

  万方:其实我在1989年就写过一个戏《谁在敲门》,当时我目睹了父亲的痛苦,他天天靠安眠药入眠,他说,自己写不出东西,活着没有意义。于是,我写了这个两幕话剧。但是这个戏当时没法演,我一直想在父亲一百周年诞辰的时候把它搬上舞台。它很不商业。最后也没能实现这个想法。 

  东方早报:但是曹禺诞辰百年时你写了《有一种毒药》? 

  万方:我一直想写话剧。但父亲的高度确实给了我一定的压力。我觉得我要有积累了才不至于和父亲差距太大。其实我爸是个特别随便的人,在子女面前没有家长派头,率性之极。我也从来没想过要和他比,但我写了话剧以后,就觉得这种影响和压力是无形的,也是我对话剧一直不敢轻易触碰的原因。

  话剧的技巧特别重要,包括结构、语言,我自己都觉得不像样,是不敢拿出来的。 

  东方早报:为什么突然就想到写这个戏了? 

  万方:起初是因为一首诗的灵感。这个戏讲的是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梦想和现实的问题。其实,我觉得特别困惑的东西就可以写成话剧,因为话剧是可以无解的,而且话剧能表现特别强烈的感情,尤其在节奏上要求速度感、压迫感。这都是我从小跟着看戏的体会。在写了《有一种毒药》之后,我觉得我的话剧审美还在进步。 

  东方早报:《关系》和这个戏一样,依然是都市情感题材? 

  万方:是的,《关系》是讲男女关系的,包括现在大家都经常讨论的婚外恋问题。但我不想写一个纯粹现实主义的东西,这样我自己没法满意。所以后来这个戏的结构还是很特别的,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掰开了揉碎了写。

  这个戏后来在人艺排出来效果特别好,我去剧场时,所有人都看得乐滋滋的。他们很多人告诉我,如果是一对夫妻或一对情人来看,回去以后就会一言不发,或者直接吵起来。我想这可能也是这个戏比较真实。

  创作应该谈大家没想过的事

  东方早报:你的话剧作品和影视一样,好像都更多关注家庭情感题材的? 

  万方:我想这也是女性作家的优势,而且这一点和我父亲也很像,我们都倾向于将家庭作为剧情中心。比如父亲的《雷雨》、《原野》、《家》,我大概也受了他的影响。人在社会上行走,难免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只有在家是最真实的,这是我喜欢把自己的戏布局在家庭里的主要原因。 

  东方早报:你父亲和你讨论过创作么? 

  万方:他从来没和我谈过创作。但是有一点,我父亲在刻画人物这点上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对人的兴趣、注重细节,这都是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觉得创作是应该说些大家没想过的事情,而且必须是从现实中抽离出来的,更本质的东西,这才是现实主义,而且也是高于现实主义的。 

  东方早报:你和刘恒、邹静之为什么想起成立龙马社? 

  万方:我们三个都喜欢话剧,觉得我们比较有文本优势,于是一拍即合。我们就是个民间剧社,比较没钱,而且原创确实非常难。好在有人支持我们,我们做戏也纯粹、都是爱好。龙马社第一个戏就是《操场》,那时刘恒说,这个戏能演出来就是胜利。 

  东方早报:那现在你的主要精力不在影视上了? 

  万方:暂时不想动电视剧了。话剧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喜欢琢磨话剧的台词,我觉得这是话剧最拿手的,有本事你就靠说。但经常会想不明白想不透。 

  东方早报:接下来还有给人艺写戏的计划么? 

  万方:《关系》其实就是张和平找我写的。人艺对我而言,不只是剧院,而是有家的感觉。接下去应该还是会琢磨再写个东西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编: 子时)
分享到:
  • 新闻山东两艘渔船36名渔民在俄远东被扣
  • 体育曝尼克斯放弃匹配林书豪合同 将重归火箭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6月70个大中城市超3成房价环比上涨
  • 科技起底阿里巴巴腐败温床聚划算
  • 博客94岁老人拾荒养女儿 清朝妃嫔如何侍寝
  • 读书往事:吴莉莉唤醒了毛泽东的青春幻想
  • 教育曝光万元游学:学生啃汉堡老师狂购物
  • 育儿80后奶爸携幼女自驾游33城市 微博热议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高考状元做了全职太太 世上最古老的钱包
  • 尚品上帝之手造就的天价彩钻 唇边的性感香槟
  • 星座测试爱情中你总赔本吗 12星座耍流氓
  • 收藏北京袁世凯五姨太墓遗存变身火锅店
  •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