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道别《甲子园》 观众盼永不落幕

2012年10月22日10:01  北京青年报
老艺术家向观众挥手道别 老艺术家向观众挥手道别
朱旭在活动筋骨 朱旭在活动筋骨

  北京青年报讯 舞台亦如人生,不到谢幕,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精彩。20年前,于是之从那场空前绝后的《茶馆》谢幕演出现场观众的不舍中品出了是时候离开舞台的无奈;10年前,袁世海在那场创下四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红灯记》中完成了与合作38年老友的道别;昨晚,每一场演出都如同舞台倒计时的朱琳、郑榕、蓝天野,在满溢着温情与感动的首都剧场,向观众挥手道别;不少观众向他们高喊“祝你们健康长寿”。这一刻,时光凝固了,“可否永不落幕”成为每一个人的潜台词。

  自9月14日首演以来,年度大戏《甲子园》以人艺为建院六十周年纪念演出准备的五个剧本之外的黑马姿态最后入围且最终胜出。用编剧何冀平的话说,最初没敢想会是这样的阵容,是前辈艺术家对艺术的执著与坚守直接催生了今天的《甲子园》。据悉,人艺的话剧一般自首轮演出后的第二年或第三年,便会再度安排第二轮演出,以便剧目可以无缝传承,《甲子园》也不例外,艺术总监蓝天野透露:这个戏明年还会继续演出,大约是春暖花开时节。

  ■后台回归本该有的神圣与庄严

  由于女儿在剧中饰演王姬[微博]的童年,导演唐烨戏称自己因为有“人质”在而保持了26场演出全勤。作为人艺历史上第一位女导演,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每日值守于后台。

  从演员到导演,已经有着20年院龄的“老人艺”唐烨,这26天中感触最深的无疑是后台有别于其他剧组的宁静,后台本该有的神圣与庄严悄然回归。“每天5点过后,老艺术家会陆续来到剧场,简单吃过晚饭之后,他们便开始换服装,之后是静静地默戏。同很多剧组吵吵闹闹的后台相比,《甲子园》的后台出奇地安静。由于担心匆忙上场自己会喘,老艺术家均是很早到侧台候场,所以这个戏的后台看不到演员急匆匆赶着上场的景象。在前辈艺术家的带动下,所有人都是早早到位,没有人嬉笑聊天,大家的对话都是围绕表演和剧情。”

  ■演出中舞台监督呼叫胡大夫让后台虚惊一场

  每晚演出前,唐烨有一个例行的习惯,便是到每个化妆间问一下每位演员休息准备得怎样,在她之后,紧跟着走进化妆间的则是剧院的胡大夫,了解每个人特别是老艺术家的身体状况是他每日的首要工作。唐烨戏言道:哪天朱旭老师咳嗽两声或是打了个喷嚏,最紧张的人不是朱旭老师的夫人,而是胡大夫。如果说“戏比天大”是人艺的“家训”,那么“健康、快乐”则是《甲子园》的主旋律。为了保证老艺术家台上台下的完全,人艺破天荒地配备了后勤保障一对一,每一个保障团队的演职员也都绷紧了弦。唐烨说,“一天,两位年轻演员在台上不小心撞到了一起,满嘴是血,舞台监督马上在对讲中呼叫胡大夫立即到台上来,即便是害怕惊动别人,他用了很低沉的声音,但后台的所有人还是瞬间紧张了起来,以为是哪位老艺术家出了什么状况。不仅胡大夫一路小跑上了台,几乎所有人都走出化妆间纷纷询问,得知是年轻演员时,直呼虚惊一场。”

  ■因说错词郑榕一宿没睡还主动写了检查

  朱旭的小纸条同他家的春饼一样,几乎成了老爷子的标志,这次也不例外,虽然戏份同以往自己演过的主角相比少了许多,但依然少不了小纸条的陪伴。每演完一场戏,朱旭都会掏出来温习下一场。几十年的“小抄”是朱旭的习惯,但多年来没有这个习惯的郑榕,也在经历了一件小事后,开始向老友朱旭学习。唐烨介绍说,这件在我们看起来都称不上舞台事故的小事,郑榕老师甚至还写了检查。“郑榕老师的道具轮椅一直是放在后台过道的,同样是道具的一本《兵器》杂志也一直与轮椅放在一起,但突然有一天,不知道是谁把那本杂志给拿走了,郑榕老师坐上轮椅后伸手一摸,发现杂志没有了,立马有点晃范儿,于是就把其中一句台词说错了,而紧跟着接词的徐秀林和蓝盈莹也赶忙随着老爷子把词改了。下台之后,郑榕老师非常懊恼,不仅主动到两人的化妆间赔不是,更主动写了一份检查交给了我,其中写道自己作为一名老演员实在是不应该,是自己太相信自己的脑子了。第二天一早,我给郑榕老师家打电话,他的老伴告诉我,郑榕老师一回家就说‘出大事了,我说错词了’,而且几乎一宿没睡。我当时听了特别心疼,其实这个小小的失误除了剧组的人,没有一个观众能够看得出来。但我了解,郑榕老师是个非常要强的人,不能允许自己犯任何错。当天郑榕老师就开始向朱旭老师学习,将自己所有的台词都整理了出来。而那份检查也已经被舞台监督收藏了。”

  ■剧组的气氛滋养着6岁小演员在内的每一个人

  人艺老艺术家的严谨在话剧界是出了名的,常演常新也不是新鲜事,但徐秀林直到最后一场还在改戏却让唐烨很感动。“倒数第二场演出后,徐老师找到我,提出想加一句话,而这句话仅仅是‘哦,好吧’,但因为之前编剧何冀平老师没有在,出于对编剧的尊重她一直没有提出来,直到那场何老师回来了,她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觉得加了这句话会显得不那么突兀。”而老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近乎苛刻又与他们对剧组年轻演员的提携和疼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新一期以《甲子园》为主题的人艺院刊中,每一位老艺术家都有关于心声的表白,而徐秀林老师最想说的不是自己,却是剧组中的年轻人。有一场戏,徐秀林需要在暗场时从舞台左侧上台坐到舞台中间的凳子上,而每到这个时候,两位年轻演员蓝盈莹和杨懿便会主动搀扶徐秀林坐稳同时把道具递到她的手中。26场,场场如此。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徐秀林很有感触,她希望借院刊表达出年轻演员的关爱她收到了。在唐烨看来,剧组的气氛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每一个人,就连自己的小女儿张嘉頔也尽自己之力帮助着别人。

  ■B组甚至C组演员随时候场、场场不落

  六位老艺术家平均年龄82岁,这样的阵容不仅创下了人艺之最,在中国话剧界也是绝无仅有,这些天,为人艺捏把汗的人不在少数。而为了保证演出,剧组为每一位老艺术家都配备了B组,不过26场演出没有一位B组演员临危受命登台,但每场演出,他们都准时到场并做好了随时上场的准备。据唐烨介绍,原本蓝天野的B组是濮存昕,但他同时要与何冰演出《天鹅之歌》,因而这个角色甚至还安排了C组演员张万昆。每晚,他都会与朱旭的B组张志忠、徐秀林的B组高倩等人在为老人院的老人做心理测试一场戏中登台,除此之外便是随时候命,场场不落。令唐烨深有感触的是,排练时往往是B组演员先走完调度,再让老艺术家上,省去了他们很多精力。

  ■看了七遍戏的年轻观众送牛奶慰劳老艺术家

  虽然微博或是论坛上关于《甲子园》的讨论早已铺天盖地,但在剧场前厅的留言簿上,到场观众还是密密麻麻写满了观感。其中从上海、杭州、深圳、厦门等地专程飞来看戏的剧迷不在少数,而观众的留言也充满了真情实感:“蓝天野、朱旭真是戏圣艺神”、“绝版阵容养眼、养心”、“艺术太珍贵、内容太沉重”。还有刚上学的小观众用拼音写下了“我喜欢甲子园”。其中一位老话剧迷力透纸背的留言不免让人心生酸楚:“1952年看《伊索》,2012年看《甲子园》,看了人艺60年,今天可能是老朋友们的告别演出了,而我也快和你们告别了。”

  在唐烨的记忆中,一位不知姓名的20多岁的年轻观众已经是第七次来看戏了,从第一次是因为想一睹六位老艺术家的风采而走进剧场,到第二遍时发现自己第一遍其实根本没看懂,直至第七遍他已经说不清自己是因为什么而欲罢不能。一天散戏后,他专程等在剧场后台门口,为每位老艺术家买了一箱牛奶,希望他们保重身体。

  ■张和平:《甲子园》带人艺回归对艺术的敬畏

  昨晚,面对该剧首轮演出的完美收官,人艺院长张和平说,“《甲子园》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出戏,这样的阵容或许将成为不可复制的历史,但它在票房、口碑之外,对于剧院其实是一种精神气质的引领。记得我2007年刚到剧院时,老人艺排练厅的状态已经不复存在了,后台甚至有打牌赌博的,那时就有演员跟我反映,从对手戏演员的状态便能看出他刚才是输了还是赢了。但是《甲子园》的后台因为有这么多老艺术家的坐镇,又回归老人艺对艺术的敬畏,而这也正是《甲子园》在演出范畴之外带给剧院的意义。”

  他还可以不“谢幕”

  《甲子园》被认为是北京人艺老一代演员的谢幕演出,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那种醇厚的人艺表演气味将永远消散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上。北京人艺进入甲子,值得人们回味和留恋的有很多,如果加一个最字,那我一定选朱旭。

  很多年没有见过朱旭的表演了,朱旭扮演的“半仙儿”一出场,那股熟悉并亲切的味道便扑面而来,他老了但是神采依旧。这是一个神神叨叨的没有什么文学含量的人物,但是朱旭特别会找人物的光彩,他靠他的沉稳、他的节奏和他的幽默,让这个人物焕发出只属于朱旭的光彩。当大家在舞台上洋溢着“演艺生涯谢幕”的状态的时候,朱旭还在老老实实地塑造角色,在舞台上他不拿老艺术家的范儿,他不使劲,他轻来轻给,但是你绝对不会忘记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

  《哗变》里朱旭演的是魁格舰长,《芭巴拉少校》里他演军火商安德谢夫。魁格舰长自大、狂傲、胆小,还有点神经质,但是没有人讨厌这个被人夺了权的舰长;安德谢夫相信军火商可以拯救世界和人们的灵魂。回首朱旭扮演的角色,你会记着他的沉着和风度,他的台词有一种魔力,让人陶醉在一种节奏中,跟着他一起焦虑和释然,跟着他一起沉醉或者疯狂,更多的还有会心的微笑。会心,是演员与观众建立起的一种最舒适最恰当的观演关系,每一次看朱旭的表演你会特别体会什么是剧场里的会心。

  朱旭八十多岁了,在他上场的那一刻我有一种莫名的欣喜,这种欣喜不是他久违的身影,而是他依旧本分踏实的表演,那证明他仍然可以牢牢地站在舞台上,他还可以不“谢幕”,他还能演戏。朱旭还能够演戏,是观众之幸,更是人艺之幸,只是不知道他还愿意不愿意登上这个舞台,还有没有他的舞台。

  ■文/杭程

  数字《甲子园》

  演出场次26场,观众24697人次,总票房8260012元,上座率接近100%,六位老艺术家年龄之和为489岁,平均年龄82岁,剧组中年龄最长的朱琳与年纪最小的张嘉頔相差84岁。

  ■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责编: pp)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