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于是之:王掌柜是自身城市平民气质的爆发

2013年01月21日10:24  北京青年报

  86岁的黄宗洛、91岁的吕恩、101岁的叶子,北京人艺的甲子院庆或许是话剧黄金一代的最后心愿,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后,他们带着艺术的尊严相继离去了。昨天下午5时19分,于是之如《茶馆》中的王掌柜一般,历经磨难、心有不甘,但了却了最后一个心愿后安详离去,终年86岁。灰墙碧瓦、历经无数惊心动魄传奇的协和医院老楼二层这间朴素的病房尚存余温,这里留下了于是之苦痛的最后岁月,也留下了夫人李曼宜给老伴的最后一个亲吻。

  “王掌柜”走了

  1992年,于是之以一场并不完美的演出惜别舞台也挥别观众。那场演出,他调度、台词错误百出,全然没有了巅峰时期的才情。在回身拿裤腰带的一瞬间,他更是背过了身,此刻,“王掌柜”内心的悲怆与他自己的人生心境融为一体,英雄迟暮、是时候离开了成为他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谢幕时,于是之长时间鞠躬,含混地说着“感谢观众的宽容”,这一幕,20年来定格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辉煌时,于是之拒绝一切溢美之词,只接受“演员于是之”的称谓,而这样的性情也让他早早留下了这样的遗嘱:丧事从简,家中不设灵堂,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但人艺的追思活动正在筹划中。

  他被观众记住的角色不算多,但三个足矣

  北京人艺的黄金一代不乏个性艺术大家,儒雅的蓝天野、耿直的郑榕、睿智的英若诚、刚劲的刁光覃,但最配“平民艺术”四个字的则非于是之莫属。虽然一生中被人记住的角色并不多,但仅仅是《茶馆》中的王利发、《龙须沟》中的程疯子、《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就足以让他成为人艺的“人”和人艺的“艺”的代言。去年6月12日,人艺建院六十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为了弥补将缺席这场人生重要演出的于是之的遗憾,人艺副院长濮存昕及母亲和曹禺之女万方提前一天赶到医院探望。在病床前,听到老友的嘱咐、晚辈的问候,此前对于家人的呼唤都没有过多反应的于是之双手颤动、泪盈双眼。而这次见面也成了濮存昕与他的最后一面。

  他是濮存昕儿时的“榆树枝叔叔”

  老版《茶馆》谢幕演出时,濮存昕在其中饰演茶客,虽然演的是龙套,但他还有一个任务便是为出演秦二爷的蓝天野走位。有时在排练场,濮存昕会和饰演王利发的于是之不经意地对上眼,因为剧中秦二爷称呼王利发“小王”,每到这时,于是之都会忍俊笑场。作为看着濮存昕长大的父亲苏民几十年的老友,这个观众眼中的大艺术家在濮存昕看来生活中极为普通。“小时候我弟弟因为说不清楚话,常常把‘于是之叔叔’叫作‘榆树枝叔叔’。我们一起下乡劳动时,他在打麦厂干活的场景我印象很深,皮带轮甚至把他的裤子都撕破了。”

  他的王掌柜是自身城市平民气质的总爆发

  很多人都不知道,“话剧皇帝”石挥是于是之的舅舅,在濮存昕看来,两人在艺术上有很相像的地方。“于是之与艺术结缘是一个迷失的青年通过戏剧走上进步道路的历程,他是前辈大师中最早在表演上获得成功的。自身苦难的经历加上恩师焦菊隐以及老舍的经典文本成就了于是之的传世舞台形象。”但在《龙须沟》中的程疯子之后,于是之的艺术道路走入了低谷,程疯子的影响之深以至于他后来演其他角色总感觉施展不开。而《雷雨》中的周萍甚至动摇了他当演员的信心,《虎符》、《带枪的人》等剧中的角色也都没有让他重拾自信。直到《茶馆》,于是之将自己少年和青年时代累积的城市平民的精神气质爆发了出来,在濮存昕看来,“王利发从角色到演员之间的饱满与融合,创造了舞台艺术的典范,以至于这个角色成了谈戏剧表演就不能不谈《茶馆》。”不过,在程疯子和王利发两个当然的主角之外,《骆驼祥子》中仅有5分钟戏的老马甚至被评论为高于程疯子和王利发的角色,那个经典的表演足以让人在瞬间折服。

  他是在用自己的良心和忍耐应付世俗难题

  在排练场看着于是之的表演,宋丹丹脱口而出“太伟大了”,后来濮存昕问她伟大在何处,宋丹丹的回答是“所有人都在八仙过海使各种招数的时候,于是之不用”。慢慢濮存昕体会到了这种表演境界,“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舞台上生活,已经分不清是自己还是演员。虽然太多的艺术家都在《茶馆》中展现了风采,但于是之进入到了一种无我的境界,不着痕迹又无时无刻不在角色中,将生活的直觉与舞台的直觉完美统一。”于是之的一生,有舞台角色的华彩,也有领导角色的无奈。同样担任副院长的濮存昕,对于于是之担任剧院领导期间的心境颇为感同身受。“那段时间他放下所有的事专心抓剧本创作,不过‘文革’之后的百废待兴让他遇事不顺,他是在用自己的良心和忍耐应付人事以及管理这些世俗难题。”

  文/本报记者 郭佳

(责编: 羊小米)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