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上演独角戏
4月19日,老舍先生的名作《我这一辈子》将以独角戏的形式登上广州大剧院的舞台,连演两天。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曾以电视剧、电影、话剧等形式在观众面前呈现,但独角戏的形式尚属首次,作为本剧编剧兼唯一主演的方旭,将一人分饰多角挑战整场100分钟的演出。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原著,本剧特地邀请了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以及斯琴高娃女士担任顾问。
本报记者 范协洪
谈挑战:一人饰多角是难点也是看点
广州日报:独角戏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方旭:一个人演绎一部话剧,独角戏最大的挑战是精力、体力合理调配。100分钟不间断的表演,对体力是个较大的挑战。再有就是解决一个人在多个角色之间转换的问题,独角戏只有一个演员但并非只有一个人物,性格鲜明的饰演不同人物是独角戏的难点也是看点。
广州日报:此前这部作品也以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形式呈现过,与他们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
方旭:这部话剧与以往改编最大的不同首先是表现形式。以独角戏的方式改编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再有就是此次改编以忠实原著为原则,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著的风貌,是一次原汁原味的改编。
广州日报:据说这次演出有地道的京腔京韵,主要是语言方面吗?
方旭:老舍先生的作品以京味儿著称,所以京腔京韵是该剧语言方面特质。另外,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以及舞美设计中也突出强调了京味儿元素的运用,力求展现作品原有的时代气息和风貌。
谈期待:希望大家看到自己的影子
广州日报:这部剧已在北京演出过,在公演之后,是否有改动?
方旭:该戏从2011年至今已演出20多场,根据每场演出的状况一直在做调整。这也正是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独有的魅力所在,上一场的遗憾可以在下一场弥补,某一场即兴迸发的灵感可以在后续的演出中被固定保留。只要一部戏在持续演出,创作就始终在继续。
广州日报:本剧邀请了舒乙先生和斯琴高娃老师担任顾问,他们有没有提出什么建议?
方旭: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斯琴高娃老师曾就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现实意义、如何再现作品的年代风貌等提出明确的修改建议。舒乙先生在该剧创作排演期间与主创座谈,讲述了老舍先生当年创作该小说过程中很多并不为外界熟知的背景资料,并对剧本的几次修改提出具体明确意见。
广州日报:如果观众走进戏院看这部剧,您最希望他们看到什么?
方旭:我希望大家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一个生命个体运行的轨迹,体味其间的辛酸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