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对戏剧没使命感 我的戏不教育人

2014年04月28日10:39  京华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林兆华(资料图) 林兆华(资料图)

  京华时报[微博]讯 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日前在京发布其新书《导演小人书》,接受京华时报专访。“爱说真话”的林兆华不避谈中国话剧的任何话题,他炮轰一些学者爱谈“继承传统”,他拒绝被理论的条条框框束缚住。在他看来,排戏直觉和悟性最重要,没有个性的创作不是艺术,而是模仿,自由心态是创作者的灵魂,所以话剧真正的希望在民间。

  □新书

  写本《小人书》发牢骚

  “本来就不是出书的人非要出,火鸡下蛋肯定是怪胎……那也是亲生!”林兆华在《导演小人书》中如此形容新作。这本被他谦称是“胡说八道”的书分为“胡说戏”“闲聊书”“乱弹琴”“穷折腾”“瞎琢磨”等章节,文风犀利。谈及新书,林兆华受访时说:“我是个不可能出书的人,原来的书稿,一家出版社折腾了3年没折腾出来,后来长江文艺出版社同志们特别热情说可以出,最终才出来。”他称自己没想给读者传达什么,“这些都像是微博瞎说八道的东西,我写的也不是随笔。随笔是文学的语言,我没有文采,我是随意,写点牢骚。”

  林兆华称自己的《导演小人书》并非说教,也不算话剧理论,“现在很多书都很庄严,大谈理论,但我的书就像我排戏的风格,我虽然看过很多理论,但我不按照理论排戏,我是按直觉和认识创作。”

  □戏剧观念

  中国话剧且慢谈传统

  不少戏剧家、学者们谈中国话剧爱说“继承传统”,林兆华称每当提起这个“传统”他心里就乱糟糟,他质问道:“中国话剧有传统吗?”林兆华认为中国话剧谈了多年的传统都是从西方来的,“解放初期继承的革命现实主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都是苏联的。”他还认为真正的戏剧应该是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说唱艺术的结合,“在我多年的戏剧实践中,真正让我精神解放的,是中国的戏曲、说唱艺术、南方的评弹,甚至东北的二人转。”

  林兆华称自己虽然总跟“人艺传统”较劲,但是仍心存感恩,林兆华也说:“没有人艺,就没有我林兆华。”他强调自己尊重人艺传统,但尊重的是焦菊隐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中国学派”。林兆华语气里带点愤怒和不平:“‘中国学派’概念90年代戏剧研讨会时才提出来,你们早干什么了?其实焦先生早就提出了,大家却只提什么继承传统、心象说,却单单不提焦先生的东西!”林兆华认为自己是顺着焦菊隐的中国学派在走,尽管一些人不这么看。

  林兆华认为一些老艺术家们爱说“传统”,却对努力的新一代视而不见,林兆华痛斥:“我也算是老艺术家呀!凭什么就许你们说,不许我也说说呢?”林兆华认为无个性的创作不是艺术,是模仿。

  谈及老舍的《茶馆》,林兆华称自己独独排这部时不敢做大改动去“创新”,“因为这是里程碑作品,而且也没有修改的余地了。曾经过士行的《厕所》,评论说是蹲着的《茶馆》,当即就有人批评这个说法。老舍真的是不可超越的吗?不可能!时代在发展,怎么就能不超越呢?”林兆华称自己也没工夫琢磨中国戏剧走向何方,“我也不培养接班人,因为艺术创作不是靠培养的。”

  □排戏风格

  摆脱束缚尽情游戏

  林兆华经常告诉学生们:戏剧就是游戏。他一直强调自由心态是创作者的灵魂,“戏剧就像放烟火,特别美的过程。先是一个‘哐哐’声,再放一个是‘咚哒咚哒’……我们把戏剧想得太神圣、正儿八经,其实戏剧是游戏,玩儿高兴了就出来了!我不会先去担心票房,如果先从票房考虑、还有担心审查,戏你没法选。但是现在大家条件反射地会这样想。”林兆华边比划着边说。

  林兆华说,排戏直觉和悟性最重要。“我排了一辈子戏,又总被戏剧理论家们批评‘没有理论框架’。但我对戏剧没有使命感,中国舞台上的戏剧太像戏剧,我希望戏剧不是传声筒。我的戏也不教育人,那些从小受教育长大的观众,看我的戏不理解。”

  不喜欢排曹禺作品

  在过去50多年戏剧生涯中,排演了70多部戏剧作品的林兆华被一些评论家贴着“实验”“先锋”标签,但他自己却自称没有“先锋”的概念:“我1982年做小剧场时也是这样,我没有‘先锋’这个概念,什么没有我就现做。我一直说我是个不用功的导演,我感谢老天爷、感谢爹妈赐我一点灵感的东西。”

  谈及自己排过的戏,林兆华认为就实验戏剧来说,《哈姆雷特》比《绝对信号》实验性更强,而《三姊妹·等待戈多》是最有意思的剧。林兆华直言不爱排曹禺的戏:“他的戏就是学易卜生、欧尼尔,结构那么严谨,导演是会烦的。一个眼神都写了,我到底按照不按照你说的做?”林兆华透露新编《雷雨》是以周朴园叙述和自省角度来写,而拍戏冲动也来自一些小想法,林兆华笑说自己思索不了太深刻的东西,“真的,我本来就不是一个严肃深刻的人。”说完他哈哈大笑。

  谈及现今中国话剧环境,林兆华连连叹气,他说官方机构排话剧常受到各种束缚,创新渐少,而真正话剧的希望在民间,“艺术创作永远为当今服务,没有新东西,戏剧是不可能活的。”他同时又强调戏剧永远死不了,“有一口气就能活”。

  □闲聊师友

  感谢搭档夸赞“濮哥”

  林兆华对于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和友人一直怀着感恩之心。而对那些不认同自己的人,他说:“我脸皮厚,我的出道是骂出来的,感谢一批学者、专家、老艺术家的帮助。”谈及恩师于是之,林兆华回忆当年排《红白喜事》时,本来没资格接这么大的戏,后来于是之说:“这个戏林兆华体验了两次生活,就接着排吧!”林兆华这才顺理成章成了导演,回忆起来他不无感动。

  谈及工作中的搭档,林兆华说:“我能做出几个有影响的戏,也依靠着一些人。演员林连昆、濮存昕,编剧高行健、过士行,也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我的戏剧生涯。”林兆华比濮存昕年长,却唤其“濮哥”,他笑说:“‘濮哥’是尊称,我们都这么叫,因为他人品很好,而且热爱戏剧。我的戏剧一般不按照固定观念排,他愿意在舞台上实现。而且生活中,他也很关心我。”

  采访手记

  率性大导倔老头儿

  有人问林兆华“您都七十多了,还愤青哪?”林兆华却回应:“我没有啊!不就是说了点儿真话吗?”爱说真话的林兆华不爱谈“大趋势”的问题,也不喜欢对他人话剧作品加以评论。被问到话剧如何吸引观众时,林兆华直言“那不是我的事”。面对一些网络评论,他更痛斥说“他们说的都不在点上”,他称面对争议自己方法是不去怄这气,何必跟自己较劲。有人说林兆华脾气很倔,谈及此他咧嘴一笑:“我没倔啊,我挺和善的。”看到他的“即兴”反应,连一旁的工作人员都被逗乐了。

 

(责编: pp)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