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好!”“太精彩了!”……5月7日晚,北京曲剧《骆驼祥子》在解放军歌剧院结束最后一场展演后,现场欢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观众全部站起来向演职人员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气氛达到最高潮。事实上,这样的场面仅仅是此次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展演(北方片)中最常见的一幕,自5月5日开演以来,已经先后有豫剧《魏敬夫人》、评剧《什刹海》和曲剧《骆驼祥子》登台亮相,三场大戏的上座率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期。戏到底好不好看,观众用脚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展演的地方戏都在艺术上进行了深加工和多次打磨。例如,此次展演的《骆驼祥子》就经历全面改版,一位曾经看过老版本的戏迷更是惊叹:“同样的一部戏,我今天竟然看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比如,作为民营院团的北京京评戏曲剧团在评剧《什刹海》的排演上也下足了功夫。该团负责人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地方戏曲系系主任、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梅花奖得主马惠民力挺青年人,剧中六个角色,均有北戏地方戏师生担纲,为观众上演一出青春版现代评剧大戏,深受好评。
而从5月10日起,又有一批带有深厚地方文化特色、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耐人寻味创作故事的作品将登陆各大舞台。其中有经过千锤百炼、讲述一代清官的山西晋剧《巴尔思御史》、有为宁夏实现文华奖零突破的西北秦腔《花儿声声》、也有以农村小人物入手,体现时代“诚信”大主题的评剧《月清》、还有以热门电视剧《闯关东》改编而来的黑龙江龙江剧《鲜儿》。
只有经过不断演出、不断打磨、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剧目才会成为一代经典,也只有经过市场考验、观众用脚投票的剧目才会最终传承发展。这即是此次展演的希冀,也是所有院团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因此,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些地方精品的完美表现。
晋剧《巴尔思御史》
千锤百炼出来的优质作品
山西晋剧院带来的《巴尔思御史》可谓是一部经过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力作,整部戏边演边改,六易其稿,才磨出如今的经典版本。剧情描述了山西省南部绛州曾走出一位威震一时却又鲜为人知的清官姚天福。他一生胸怀坦荡,体恤黎民,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从元世祖至元五年擢任御史台监察御史后,每折权臣,帝嘉其直,故赐名“巴尔思”,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 本剧通过姚天福排除重重障碍,上书弹劾当朝丞相阿合马罪状的抉择过程,体现了其不徇私情,不图虚名,不畏权势,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与高尚品格。
一部好戏首先要有一个好剧本,2012年开始,山西晋剧院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好剧本信息。一个偶然的机会,山西晋剧院通过文化部相关领导推荐,找到了著名剧作家梁波。“梁波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曾经担任过山西晋剧院院长,和晋剧有着很深的渊源。”山西晋剧院副院长吴铁亮笑称。梁波当年作为特殊人才被天津引进,虽然当时他已经退休,但创作却从未停止,《三国明月》、《大脚皇后》等作品先后在戏剧舞台大红大火。当山西晋剧院找到这位“老领导”时,梁波正在为其他剧团创作《巴尔思御史》,一听到家乡晋剧团迫切的需求,随即果断豪爽答应将《巴尔思御史》交给晋剧团。
手握好剧本的山西晋剧院信心十足,2013年初山西晋剧院大胆将《巴尔思御史》的故事搬上舞台,并勇于启用年轻演员担当主演。李建清就是一位年轻演员,启用她时很多人都带有疑虑:这个年轻人能演好这么厚重的角色吗?然而,经过一年的辛苦磨砺,李建青和自己年轻的同事们用扎实的表演和观众的掌声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李建清扮相儒雅,嗓音洪亮,具有丁(果仙)派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的演唱风格。”有评论家如是赞叹。
著名戏剧评论家姚欣曾对《巴尔思御史》如此评价:“该剧剧本好、导演好、音乐好,演员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展示了一个省级艺术院团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全剧没有一个全国知名的大牌演员,甚至没有一个梅花奖演员,但他们凭借整体实力、精湛的艺术,受到观众热捧。希望该剧能够成为山西省的一台经典保留剧目。”
秦腔《花儿声声》
为宁夏实现文华奖零突破
新编秦腔现代剧《花儿声声》采用倒叙的方式,以宁夏六盘山地区干旱缺水、实施搬迁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将马连沟女花儿王“杏花”几十年劳碌奔波和感情上的悲欢离合故事作为主线,描述了这一地区人民群众生活变迁的可歌可泣事。
要说《花儿声声》是秦腔界的“大片”,一定没有人反对。这部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创作演出的秦腔现代戏在去年刚刚收获“文华奖”,实现了该奖项在宁夏零的突破。一流的作品需要一流的团队来精心打造,《花儿声声》的主演,汇集了宁夏多位梅花奖得主,担纲主演的是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的柳萍,李小雄、张晓琴、侯艳等梅花奖得主也倾力出演。 导演张曼君则是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她的代表作晋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京剧《水上灯》等,每台戏都声震剧坛、名扬全国。
柳萍在谈及《花儿声声》的创作时表示:“不管是主创还是演员,都对此剧倾注很多心血,排演前剧本就改了八九稿,导演、编剧、音乐、舞美都在尊重秦腔艺术本体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受到观众的欢迎。”她同时表示,要想排演一出叫好又叫座的现代戏,对于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而言并不容易。秦腔剧院在创排之初先立意,围绕“人与土地、 人与自然”这一主题量身定做了这一剧本,主演柳萍展现了杏花从17岁到80岁、从旧社会到新时代的人生经历。“这部戏给演员的发挥空间很大,对于演员来说,遇到这样一个好剧本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少数民族戏曲研究室主任李悦对此评价,剧作大量运用了带有“酸曲”特征的民歌花儿,凸显了宁夏的地域风情。如开篇与收尾都以这首歌点画:“花儿本是心 里的话,不唱还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还是这个唱法”。 这首歌情感朴实、真切,曲 调悲壮、委婉,歌声在剧中多次唱起,既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功效,又保证了全剧的结构完整,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震撼力。
此外,《花儿声声》还大胆跨界,电影版《花儿声声》也已经完成拍摄,正在紧张进行后期制作。新载体的出现,将极大提升秦腔艺术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评剧《月清》
农村小人物展现诚信大主题
评剧《月清》把目光聚焦到乡村小人物身上。剧情描述了主人公月清的丈夫突然离开人世,同村的吴喜顺被指驾车肇事致月清丈夫死亡。事发后,吴喜顺妻子与他离婚,吴喜顺靠打工赚钱还债。后来,月清无意中看到丈夫留下的遗书,得知事情真相是丈夫因身患绝症,故意撞车而亡。月清向吴喜顺赔罪,吴喜顺的谅解和纯朴,让月清对其产生了爱情,最后,两个“冤家”结成百年之好。
《月清》导演李维鲁表示,《月清》的唱腔既保持了传统评剧的韵味,也有现代音乐之美。在演员表演方面也力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情感。记者了解到,这部戏也是为花派弟子吴丹阳量身定做的作品,吴丹阳在剧中扮演“女一号”月清。然而,已经演出过《哑女告状》《桃花庵》《茶瓶计》《谢瑶环》《半把剪刀》《白蛇传》等;经典剧目,获得过辽宁戏剧玫瑰奖、全国中青年评剧大奖赛优秀表演奖、中国评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奖项的吴丹阳在刚开始时却十分惶恐,因为以往她所演的都是传统剧目,鲜有演出现代戏的经历,对于她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沈阳评剧院副院长张巍透露,为了能够演好“月清”,吴丹阳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极大的创新,首先在人物造型上进行突破,从外在的穿着打扮一直到内心情感抒发,都要让她回归到“月清”这个乡村小人物身上。其次,在唱腔和表演上也力求更加真实和自然,例如为了能够真实反映人物内心,吴丹阳常常在排练时全神贯注进入角色,在表达悲痛心情是往往真的泪流满面。
“《月清》的另一大看点在于,在题材上突出了诚信主题,在剧本上回归到乡村。剧目的故事、人物表演都不夸张造作,展现的是最质朴的情感。我们希望整部戏更接地气儿,更真实。”张巍如是说。
龙江剧《鲜儿》
京城首演黑土地上的悲欢离合
龙江剧是黑龙江本土剧目,此次展演的剧目《鲜儿》是黑龙江龙江剧艺术中心的精心大作。剧作根据电视剧《闯关东》部分情节创作改编,故事以主人公鲜儿的坎坷命运为主线,朱传文因误传而另娶后,其弟传武与鲜儿相爱。在颠沛流离中鲜儿九死一生,最后在二龙山落草为寇,待一对情侣重逢后,鲜儿终因其善良的品格而放弃所爱,与震三江临死前在抗日战场“三拜之后才团圆”结为夫妻,而后放火烧毁山寨,带领一群爱国的关东汉子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黑龙江龙江剧艺术中心副院长王良君透露,《鲜儿》此次演出也是在北京的首演,之前没有接触过龙江剧的观众可以有机会一饱眼福。该剧自2009年搬上舞台以来,先后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优秀导演、优秀表演三个一等奖;入围了“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剧目;李雪飞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在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中《鲜儿》获“优秀剧目奖”;编剧费守江、杨北星获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作奖”。《鲜儿》主演李雪飞是龙江剧大师级演员白淑贤的亲传弟子,白淑贤被誉为是“艺海奇花”、“一代绝才”。此次白淑贤更是亲自出马,一招一式地指导李雪飞。
王良君介绍,《鲜儿》在创作上进行了全面创新。例如,在剧目表演上大胆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在剧目第五场,鲜儿和另一主角朱传武在土匪山寨举办婚礼,舞台创造性的采用了双空间的形式体现时空转换。通过灯光控制,让可以旋转的舞台同时呈现两个时空的场景,一边是土匪山寨的洞房,一边又是朱传武在家人安排下所娶妻子秀儿的房间,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剧中人物复杂的关系。”
再比如,全剧是以抗日为背景,但为了更好的突出主要人物,全剧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一个日本人角色。“关于抗日背景的营造,我们更多是通过灯光和音效体现,力求将剧目焦点更加集中,让剧情更加紧凑。”王良君解释。
龙江剧泰斗白淑贤也曾表示,龙江剧是在黑土地的母体艺术元素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的新剧种,没有像其他的地方戏那样,可以“照本宣科”和追寻。所以龙江剧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生存。
青海平弦戏《未婚妈妈》
争议中传递出的正能量
平弦戏《未婚妈妈》是一部处处充满温情与矛盾的剧目。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进攻务工的土族单身女青年还花儿,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偶然间捡到了一个弃婴。刹那间各种情感纠葛如排山倒海之势朝她袭来。面对亲人的误解,男友决绝的分手,土族人博大的情怀终使海花儿毅然收养弃婴,成为未婚妈妈。生活总是不乏磨难,弃婴罹患重病,挚爱身遭伤残,一次次不幸她坦然相对,一番番打击她越变越强。
“故事情节充满了看点,矛盾瞬间爆发,动人心魄,催人泪下。”青海省演艺集团戏剧团团长沈德成对这部戏信心十足,在他看来,青海平弦戏作为新兴的戏曲品种,虽然是首次登上一个大型剧目展演的舞台,首次将土族文化展现在戏剧观众面前,但跌宕起伏的剧情,情节真挚细腻,跌宕起伏,手法简约质朴,耐人寻味,是一段真情的寄托,更是一首大爱的颂歌,足以成为本次展演的重量级催泪戏。
不过,沈德成也坦言,一部好戏的诞生也绝非易事。而在《未婚妈妈》这部戏创作之初,业界也对此颇有争议。
“尽管剧本本身已经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一个未婚妇女,为了不相识的孤儿,就能牺牲自己所有的幸福?很多人有这样的质疑。”沈德成回忆起当初的反对之声,仍然坚持己见,在他看来,人的感性其实只是本性而已,无所谓一个特别的理由。“主人公最后还是遇到了理解她的人,并且结为连理。我们希望通过这部戏传达的就是这种人间有大爱的正能量。”
此外,平弦戏的演出方式,也让这部戏加码不少。沈德成介绍,平弦戏是青海特有的一种戏曲形式。由于明朝时青海人是从南京等地发配而来,所以平弦戏不可或缺的是南方戏曲种类的灵秀之气。而后来又结合了山西、陕西、甘肃等北方地区的音乐形式,又在灵秀中增添了北方戏曲的粗犷和豪放。加上这部戏又向世人展示了青海独特的高原山清水秀的一面,让整出戏看点连连。
好戏不贵 新媒体助阵展演深入观众
精彩大戏正在陆续上演,想要观看演出的观众可要抓紧时间买票了。为了能够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此次展演剧目实行统一定价:共划分为40元、80元、100元、120元和160元五档。票价设定遵从文化惠民和市场规律的双重原则,整体票价并不高。以中国评剧大剧院为例,100元以下低票价所占比例超过60%,文化惠民力度前所未有。戏迷刘念琴对此兴奋不已。“高票价是阻碍戏迷进剧场的主要原因,最低40元的票价就能吸引更多平时不进剧场的人看戏。”
此外,想要了解本次展演剧目的具体情况的观众,除了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的传统渠道外,也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微信、豆瓣、天涯、人人网等新媒体平台了解具体情况。本届展演的宣传组还在新浪微博、人人网活动、豆瓣同城活动等地方发起了“招募戏迷评审员”的活动,在吸引青年观众的同时,也让爱好地方戏的观众,参与其中,共同享受地方戏的魅力所在。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