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南方周末:戏剧大师李国修,出身谐星(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10:46 南方周末
2008年2月,《莎姆雷特》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第102-106场演出。图为《莎姆雷特》首演剧照 图片由屏风提供 李国修以谐星身份出道,18岁时他演了一个只有8句台词的角色,观众笑了两次 图片由屏风提供 李国修的戏剧人生30岁才正式开始。在此之前,他是台湾的电视谐星(喜剧小品明星),老太太、小妞、妓女、公寓老伯都演过。那时候台湾只有台湾、中华、中国三家电视台,在一个频道上电视就能红遍全岛,李国修在台湾的江湖地位约等于内地的赵本山。1986年,李国修创建屏风剧团,电视谐星的身份帮了他的大忙。 观众冲着李国修来看话剧,李国修则像旧时茶馆食肆的掌柜,站在剧场门口迎来送往。但这出名为《1812年&某场演出》的话剧大大偏离了观众的预期。上半场是配合柴科夫斯基《1812年序曲》的肢体动作,炮声隆隆的时候演员一粒粒吞药。下半场《十八相送》、《十二道金牌》、《三娘教子》分别在舞台的三个角落上演(《十八相送》和《十二道金牌》连起来是1812),场记在三处来回飞奔:你为什么不把金牌送给他呢?你怎么可以这样教育孩子呢? 对李国修来说,这是对“教忠教孝教伦理”的传统话剧的迂回反叛。当时兰陵剧坊有一个作品,叫《家庭作业》。一对父子互相没话说,儿子回家一头扎进书房。爸爸以为他在看书,把书翻开,发现他在“打手枪”,爸爸拿起报纸劈头盖脸打他。 “这样的东西我们看了很震撼,因为触动到当时禁忌,又不用对白。”屏风创立之初,兰陵剧坊是李国修的模版。由留美回来的心理学博士吴静吉创办,全面借鉴美国前卫剧团纽约拉玛玛剧团排练方式的兰陵剧坊是台湾当代戏剧的黄埔军校。李立群、金士杰、李国修都曾是它的活跃分子。 然而大众不买先锋的账,第一场演出结束,观众摇头叹息。第二场结束,李国修开始批斗自己:观众为什么要进入剧场?是来看我们做实验吗?我们自己实验都不成功为什么拿出来给人家看,还收钱?如果你要他掏钱看戏,你到底要他来看什么? 一番追问之后的结论是:观众来剧场,是要看一个简单的故事,里面夹带一点简单的批判和一点思想。“后来屏风就这样慢慢地走”。 事实上,每次屏风想走快一点都赔得一塌糊涂。 “我的悲剧也卖钱” “屏风5岁以前,李国修仅仅是一个离开电视来做剧场的谐星。人家鄙视你:剧场这么神圣,你凭什么做这个?我们在创团的最初6年里没有得到政府一分钱的补助。”李国修说。 《1812年&某场演出》开局不力。全体团员自掏腰包,最后结余百余元台币。创团第二年,李国修请香港的实验剧团“进念·二十面体”赴台演出只有肢体动作没有对白的《十月十日谈》,演出五场,收入不到三成。1991年,李国修把他钟爱的林怀民散文诗一般优美的小说《蝉》搬上舞台,不搞笑、纯文学的方式,结果赔掉台币200万。 为了活命,屏风在创团的第一年创作了6个作品。“小剧场+情景喜剧”是当时屏风的生存之道。其中的《三人行不行》由上下互不连贯的6个段落组成,为了贯彻“生活剧场”的原则,演出地点选在咖啡厅。3个演员演9个角色。其中一场戏,瞎子和醉鬼一干人等见证了一起车祸,不同的目击者给出不同的证词,活脱盲人摸象的台北街头版。演员戴上警察帽子就变成警察,戴上棒球帽就变成围观少年,人手不够的时候,“警察”扑到画线的框子里变成死者。 “这个戏我是在1987年创作的,去年今年我们在大学里演出,观众照样爆笑。”李国修说。1997年,《三人行不行》获得鼓励严肃文学创作的巫永福文学奖。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