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五虎上将 袁阔成与生俱来大气魄

2015年03月06日17:18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编者按:3月2日凌晨,评书泰斗袁阔成在京去世,享年86岁,有评论称“又一个时代象征逝去了”,大家怀念袁老,怀念他说的三国、封神、肖飞买药。曾经全民听评书的时代也重被回忆,饱含着八零后的少年心性。除了辈分极高的袁阔成先生,还有单田芳、田连元、连丽如、刘兰芳几位大家也各具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新浪演出以演员、曲艺票友@信浮沉[微博]长文纪念袁阔成先生,介绍评书名家,展现魅力十足的评书世界。

  《书坛五虎上将:袁阔成 单田芳 田连元 刘兰芳 连丽如》

  评书,听了可能不止20年了,听的书也可能超过百部了,虽然听得都不认真,总算有些宏观认识。谈谈体会,也是和同好交流。想不到从什么维度来谈好,就以书坛重要的演员为线索吧,。“书坛五虎上将”这个说法好像没人提过,但是这五个人无疑已经是现在评书艺术的代表人物——袁、单、田、连、刘(怎么说书的言前辙的这么多啊),也是曝光率,录音存世最多的五位。待俺一一说来。

袁阔成袁阔成

  袁阔成:近代唯一深刻掌握北京话的评书演员

  至今在我心中第一位的评书艺人还是袁先生。要说袁先生的特点那网上是多的不得了,脆、帅、爆、逗、快……能有好几十个字,也不知道是谁给总结的。我觉得袁先生最大的优点其实是大家都忽略的,就是北京话,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而衍生的表现方式。中国的方言众多,表现力不同。有些地方的话生来就逗,比如天津、东北等。北京也在其内,但是不是因为腔调逗,而是因为思维和表达角度有意思。袁先生是这五位,甚至是所有现在的评书演员里唯一深刻掌握北京话的(王玥波等青年演员只是用北京话,但是还不精到)。北京话于评书而言,无疑是最合适的口音,正而富有权威感。就像天子的戏怎么都是京剧演来更合适,豫剧的江姐怎么听都猥琐一样,题材不适合。于是袁先生的书就有着与生俱来的大气魄。剩下的优点,如脆生、幽默、现代感强等,都不必多说,听者都是熟知的。

  袁先生还有一个大优点,就是在书的整体布局上。袁先生说书一般不按照书里的原样顺序,起码要根据评书的特点和自己的风格穿插一些倒叙、插叙甚至是把整个结构颠覆。一些中短篇和新书更是专找一些结构复杂,叙述顺序多样的书目来上演,这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袁先生的《金钱镖》52回,深为我推崇。其实这是一部老小说了,但是整体的结构非常好,采用一个大倒叙,有效的吊足了胃口。还有《水泊梁山》,老爷子的水浒100回,和所有人的都不一样,连故事都不一样,是个民间单行本,从时迁盗宝起,和《水浒传》小说的梁子也完全不同。虽然没有什么太过高明的情节,听着也是大不相同,人物正而有血肉,贼而不贼,颇为难得。当然,这个优点在上了年纪脑子跟不上了以后就成了缺点。比如老爷子的《封神》,可能是一边捋梁子一边说的,情节有点乱,很多和书上顺序不同的情节都出现了一些矛盾。甚至有死了又活过来的情况。

  老爷子一辈子据说说了百余部书,但可能是老头儿要求比较高,存世的录音不多。现代书反而多一些,如《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等,都是很有特点的。传统的我听过的《三国》、《水浒》、《封神》、《西楚霸王》、《金钱镖》、《薛刚反唐》、《彭公案》、《古城会》(李自成的故事,不是关公的)还有片段和超短篇的《商鞅变法》等等,可谓段段经典,虽然有的书有小纰漏,但是整体看来应该说是处处巧思,句句金玉,是近代曲艺不可超越的一座里程碑了。

  老爷子是我自幼的偶像。

单田芳单田芳

  单田芳:名气大于袁阔成 单爷的活多!

  这位爷不用多说,谁都知道,名气是大于袁阔成了。原因很简单,单爷的活多!我听过最老的书《封神》他说过,我听过的最新的书《世界杯》他说过(按,今时已再说自己的自传了!),我听过最野的书《乱世枭雄》他说过,最洋的《太平洋大海战》还是他说的。我手头有他的录音就已经超过50部,知道而没有收集的就有将近20部!加在一起可能在万回上下了,这个数量只怕是后无来者,别说古人了。

  单爷活之宽是让人佩服之极的,但是这个宽也是有基础的,就是西河门的套路。单爷的书是典型的西河门书,听一部两部觉得好玩,新鲜,听多了,就差不多了。尤其是那些短打书,人物、情节很多书都是类似的,所以才能支持起这万回的节目。单爷这个缺点是公认的,甚至一些书目因此变得可听性大降。比如《封神》,半部袍带,半部神怪的书让老爷子说成了一部短打,处处都是绿林作风,实在是有点……无语。但是一些短打的精华书目单爷演绎的确实是不错,比如《三侠剑》、《童林传》、《三侠五义》系列,还有《明英烈》等,实是精品!

  我其实很喜欢老爷子的现代书和新编历史书,比老爷子从师傅那得来的书还要好,入情入理,环环相扣。比如《明末遗恨》、《栾蒲包与丰泽园》、《清官册》(是说黄天霸的,不是说寇准的。应是《施公案》的部分)、《曾国藩》,都是很有特色,值得一收藏的。剩下如《铁伞怪侠》、《水浒》、《西游记》、《薛家将》等等,也是绝对值得听一遍的。单爷还有本110多回的《三国》残本,是从十常侍、董卓时期说起,也就是三国的前一半的内容,也有特色,不过和《封神》的问题是一样的。

  听东北的哥们说,单先生早年说现场的时候,和录音截然不同,很有听头。录音现场发挥、左右联系的东西并不多,实在可惜。

  总之,单田芳是位了不起的评书艺人!

田连元田连元

  田连元:全方位的新 评书弄潮儿

  我记得某个相声演员说过,一辈子服同代的五位演员,苏文茂占个雅字,刘文亨占个帅字,李伯祥占个博字,马季占个新字,还有一个我忘了。要我说,评书这几位差不多,袁阔成占个帅字,单田芳占个博字,连丽如占个守字,刘兰芳占个势字,那么田连元先生则占个新字。

  田连元的新是全方位的,从形式到内容,到结构到身段,最后到电视的表现手法,田先生都是评书艺术绝对的弄潮儿。几部名著都响当当的站住了脚,像《杨家将》、《小八义》等等。田先生的书细听还是西河门的传授,但是真是用了心,每一部说出来都不雷同,总有新意,情节也要在细节上出点花。田先生擅长并喜欢用趟子,很多赞儿是四六八句的,有辙有韵,和评书门的赞儿决然不同,这也是西河门的一些特征吧,能在田先生这里保留下来颇为不易,其他的西河门的演员好像都把这种类似唱词的东西割舍的差不多了,刘兰芳有时有,但不多。

  田连元先生的一大优点在于身段,干净刷利,还有戏曲身段的意思,各种兵器在手里全然不同,又有一些基本的套路的动作,这也是现在评书演员里不多见的了。六旬开外还有好身手的就少了。当然,田先生也有缺点,在我看来,他喜欢融会贯通,这一点是一分为二的。他的一些书里会出现其他书里的细节,或是一些经典的小段子整个套用,都是常有的。

  田先生也是录了不少的书,可惜出版发行的不多,像《小八义》、全《杨家将》、《包公案》等好的作品都没有看到出版发行,只等电视台存档爆出来了。

刘兰芳刘兰芳

  刘兰芳:曾红得不可收拾 女性说袍带书气场足

  刘兰芳有今天的地位应该说是占了个时势的。当年在文革刚过,大家精神生活最空虚的时候她上演了和老公王印权整理的《岳飞传》,正好暗合了当时忠臣遭陷,百姓遭殃的时代背景,一下子就红得不可收拾。刘先生也是识时务,从此走上政治路线,直至现在的曲艺最高官员。

  说刘和王二位是很好的利用了政治因素我同意,但是说两位是仅靠政治,我还不能同意。我也看过王的表演(王印权先生是李润杰先生正式的弟子,评书也有师傅),说实话,二位在同龄的名家中不算高手,但是比现在的中青年演员,实在是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刘兰芳最大的优点在于气势和女性独有的视角。一个女演员,能把袍带书说的很有气势,一抬手间满台宏贯,不得不说是本事。不过我最不赞成刘先生的就是她的弟子,一个个纯学她,没有气势的也要高声嚷,只学到了外在,真正的东西都没学到,或说没练出来。

  最后一句,刘兰芳先生的东北大鼓比评书好!毕竟是自幼的传授!

连丽如连丽如

  连丽如:家学优势 反应老评书的面貌

  连先生我觉得是这五位里相对比较弱势的,特点不突出,本事说实话也不是最好一档的。连先生在五位中占一个守字——她的东西最保守,也最传统,相对的也比较原汁原味一些。连先生的书我个人也不是特别喜欢,但是也还不错,听起来相对比较无趣,但是工整。尤其有些老书不的合理桥段,连先生没怎么改,听起来就比较原始,也比较能反应老评书的面貌。

  连先生家学优势是谁也比不了的,父亲是位大师级的人物。可惜自幼从父亲那学到的不算很多,其实就这一点已经让我们乍舌了。她家传的几部书都不错,《三国》、《东汉》、《康熙私访》。都是比较闷,比较规矩的。其他的一些如《龙图公案》、《二十四孝》、《伍子胥》之类的也就一般了。

  连先生的广播剧不错,很有评书的意思。不过也可能是干多了,老了的时候评书老有广播的味儿,呵呵。

  连先生现在在宣南说,现场和录音很是不同,但是也是不复当年了,毕竟岁数在那。04年前后连先生在后海开书馆的时候有幸听过一次,正赶上《刺颜良诛文丑》,不仅一改其录音的沉闷,说的妙趣横生,而且批讲也和几位说三国的名家不尽相同,很有文史精神。现在估计没有力气那么说了。可惜当年只开了不到一个月,书馆就关了,我也没听成第二回。(后来宣南东城等书馆重张,至今火爆。)。

  连先生的一个绝活就是背诵。比如《三国》,什么叫大小的表奏,重要的书函,皇帝的圣旨,诸侯的遗书,凡是这样的东西,先生大多能原文背诵!在讲述中插入大段的原文,必是一片彩声。可能在活着的演员中,没有第二了。

  说起连先生,又勾起一段凡尘。我父母过去都工作于北京北冰洋食品厂(原来的北京人民食品厂),这个名字北京人肯定都知道,北冰洋汽水!在我大学的时候,父亲回忆说当年连丽如文革时候因为父亲被打倒,长时间的没有演出,而是到一些工厂做小工。80年代就在北冰洋里扛拍子(拍子就是叉车叉着的放货物的大木头架子),这可是个重体力劳动啊,连先生就干这个吃饭。我小的时候去厂里玩应该还见过连先生,可惜当时不知道,不然聊聊天,讨教一二,定是无尽的财富!!不过别说我了,当时连先生没名,就连我父亲他们都不知道那是连阔如的女儿。哎,世事弄人,更胜于书啊。(信浮沉/文)

(责编: pp)

文章关键词: 袁阔成北京话评书书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