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张艺谋让我感动
主持人 : 谢谢,相信就像张导说的那样,昨天也让大家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提问 : 我是新浪娱乐编辑,想提问高仓健先生,和中国导演合作以后,觉得中国电影和日本电影各自的长处在哪里?谢谢。
高仓健 : 其实拍完电影以后的激动和兴奋,现在还一直留在我心里面,我的思维还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一时还整理不清我的思绪,原来我的长处本来是不善于多讲台词的,尤其是在日本的电影里面,我台词向来是不多的,这是我的长处。来到中国拍电影,不懂这里的语言,正好也是我的长处。
提问 : 还有一个是提给张艺谋导演的,昨天观看完影片后,很多观众觉得这部片子是一部审视人们内心世界的片子,您最想传达给观众的是什么?
张艺谋 : 其实这个电影和编剧说过好多次,我觉得它的第一层面是很温情的东西,有一种伤感、失落,也触及到孤独。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我们还有一些另外的想法就是希望能让观众触及到超越家庭,超越父子亲情,超越国界的人类共通情感,也就是说电影里面谈到面具,要摘下面具,我们希望能看完一个感动的故事之后,能够有思考的余量,这就是我们的一些基本想法,也是跟编剧邹静之很多次的讨论中,希望我们这样做,同时我们跟高仓健做过很多次的交流,他有很多好的意见,他是作为一个长辈,讲了许多人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这对我们完善这部影片很有帮助。
提问 : 各位主创大家好,我是中央六台中国电影报道的编导,有两个问题问高仓健先生,第一个,是您在中国观众心目中,您是永远的硬汉,您是否认可我们的说法,有没有可能说《千里走单骑》是您的最后一个硬汉的形象?第二个问题,就是从我们的了解和媒体的报道,张导演把高仓健先生作为一个偶像崇敬或者喜欢,可不可以谈一下张导演在您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
高仓健 : 我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硬汉的形象,《千里走单骑》是我第204部电影,也是我从事电影业以来的第一部中国电影,自己一直没有半途失业,这是我最深的感受。
对于张艺谋导演的看法,现在有一份杂志,现在这份杂志还没有正式发表于报刊,是关于张导演的采访,这个杂志写的是张导演的事情,其实在《千里走单骑》在东京电影节放映之后,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重新打开《英雄》这部影片的DVD,重新看了一遍,里面的两句台词,让我感觉就是张导演工作和拼搏的精神,让我震撼,其中的台词就是张曼玉的,是这样的:什么时候完成刺客这个使命,回到了家里,扔掉我手中的剑,静静地生活,而且只是我和你,男人和女人。也许和电影里面的台词不太相符,从台词里面感觉到张导演的的确确作为一个男人,是一个拼搏努力的导演,也是从台词里面感悟到了他的精神。
张艺谋:《千里》的创意对我来说很新鲜
提问 : 各位主创大家早上好,我是北京晨报的记者,我想提问给张艺谋导演,现在在国际上谈到中国电影,就会提到,成为中国电影的符号了,怎么看待自己被符号化?在以往的电影中,常常出现一些中国的民俗,包括大红灯笼里面的点灯,给人感觉是很中国的东西,我想《千里走单骑》里面戴着面具的傩戏有多少是您自己想出来的东西?有一个问题是问蒋雯,凡是被张艺谋导演看好的演员,以后的星途都会坦荡的,怎么看待以后的星途?
张艺谋 : 提到第一个,我成为一个电影的符号,中国电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我每次出国面对国外的媒体和观众的时候,你都会觉得中国对他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有文化的悠久历史的国家,所以中国的电影一百年以来,有那么多的杰出的人士,有那么多的优秀的从业人员支撑着整个中国电影的局面,我从来不把我作为某种代表人物,因为我觉得那样对我的创作是有害的,我把自己太当回事,我太注重某种所谓的价值观念,不能用平常心态进行创作,我很庆幸我意外地得到了这样一个职业,这样一个终生所爱的职业,真的就像一个木匠一样,但是只是你喜欢这个工作,而且这个工作广泛地受到大众的注意,我们作为导演,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360行里面有许多优秀的人才,许多人默默无闻地在做,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被大众、媒体所观众,这是我们的幸福,我们不能再把自己大化,还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每一件作品,常常是这样想,这也是我创作的一个动力。
傩戏是一个意外,最早老邹写的本子是陕北这一带,因为它对于北方生活非常熟悉,后来我觉得对我来说不新鲜,因为拍过《秋菊打官司》,那个时候剧本还没有写出来,但是我已经有了采用大量群众演员的方向,我对云南这个地方非常感兴趣,到了云南,我们了解到最后,注意到戏剧的时候,发现了有一个古老的被称为活化石的戏剧品种,注意到面具戏在这个当中的位置,我们突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它用到电影中去作为一个延展观众思考的手段,没有进行加工,它就是原汁原味的对象。
蒋雯 : 前面几位和张艺谋导演合作过的女演员,我和他们的人生经历还有一些经验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他们有没有成为明星,他们以后的发展前途等等和我没有可比性。第二点,我本人是学电影的,我是因为非常热爱电影才从事这个行业,至于电影的哪一个方面,从事哪一个职业我并不是特别的介意,只要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尝试,演员也是我喜欢的职业,表演也是我喜欢的,我可以这样回答你,我以后也许还会对做演员感兴趣,但是我对做明星没有兴趣。谢谢。
提问 : 我是北京华夏时报的记者,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片中有一个镜头是长桌宴,昨天晚上也有一个长桌宴,不知道这两个长桌宴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千里走单骑》之后丽江印秀是对丽江来说是良性开发还是破坏性的建设?
张艺谋 : 长桌宴是我们来到这里体验生活,注意到本地的民俗,在丽江的宣传时也会介绍,我们就用了这样一个场景,去表现中国人好客的一面,后来就设了一个长桌宴来款待。这个场景在国外放的时候,非常受到观众的喜爱,很感动,感动之余他们说有很多关于长桌宴的感受,就是讲他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这样的传统,他们从来没有看过如此亲情和感动的场面,他们对于长桌宴的感受远远超过了视觉上的和民俗意义上的,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场景。昨天到了现场我才发现,摆了那么长的桌子,那是发行方的创意,两种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但是我觉得如果昨天晚上我们在那吃饭,我不知道媒体和嘉宾是不是都在那吃饭?如果大家都一起在那吃的话,就像一大家子,非常温馨的感觉。
我自己认为,当然是良性开发,因为不管是拍电影还是做演出,都是得到当地政府全力的支持,我相信从政府决策的角度,它是绝对不允许破坏它的,从当地人民的角度也是不允许的,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检测下完成的,应该说都是良性的开发和宣传。
还有一个,现在所有的旅游产业的开发,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讲,其实大家现在对于文物都有了新的概念,不仅仅光是保护,还有发展和利用,你看现在中国的文物有的时候可以租借,还可以拍卖,允许私人收藏,人类对于今天自己文化遗产的观念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相信我们都不会允许破坏的事情发生的。 《千里走单骑》并非回归之作
提问 : 我是来自上海东方早报的记者,有两个问题想问您,第一个问题是您在拍完两部非常大制作的商业片之后,回来之后拍这样一部小的文艺片子,您对于这部片子在内地的市场有什么样的期待?这部片子和以前的片子比,商业的感觉已经非常明显了,现在再操作这种文艺片您有什么感觉?
张艺谋 : 这部作品不是《英雄》和《十面埋伏》之后做的,是在之前就考虑过的,在《英雄》之前来邹已经开始写这个剧本,赶巧了,两部商业片之后,这样一个作品出来,媒体朋友们叫做“回归”,电影类型对于导演来说只是创作的变化,一种求变的姿态,每个导演都希望尝试不同的东西,就像我们大家吃饭一样,经常会换一些口味,其中没有必然的联系性,你说的这部电影中的商业元素,我自己没有认真想过,像《千里走单骑》这部电影的商业元素我应该突出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说,它对所有电影的商业元素就是你一定要有感情,要有真情实感,要让观众的感情上有共鸣,如果说观众到电影院来看电影,除了视觉的,除了共识,除了许多许多梦幻的东西,不管大制作的电影还是小制作的电影,如果可以把感情拍得很充沛,能够感动在座的每一个人,其实它就具备了最主要的商业元素。你注意看好莱坞的电影在感情上的描写也是不遗余力的,包括很多超视觉的发挥,这就是本质的商业元素,希望电影有商业元素,它一定是建立在感动观众的基础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