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专题 >正文

毕成功:戛纳电影节是什么节?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21:27 新浪娱乐

  作为专攻奥斯卡体系的人,不客气讲,“戛纳”着实是一个令我深恶痛疾的名字。特别是在北京举办的法国电影周上,有幸目睹了去年的金棕榈大奖作品《孩子》和最佳导演奖得主《躲避》之后,嫌厌情绪与日俱增。

  90分钟不讲故事而描述一种生活状态的《孩子》、及以愚弄观众为唯一目的并完成得十分拙劣的《躲避》,再次证明戛纳这个堪称是“装蒜”的代名词的电影节,多么不靠谱(估计会有人骂,放马过来吧……)!Even去年的评委会主席还是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居然也就选出了这样的片子,唏嘘。

  --下面,不妨来说说戛纳是什么节。

  全球首席电影交易市场

  一方面,标榜着前卫和艺术,另一方面,戛纳电影节实际上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这才是戛纳影展的实质!为什么《星战前传3:希斯的复仇》去年要在那里举行隆重奢华的首映?主要是做秀给欧洲乃至全球的片商们看。

  今年,好莱坞工业体系派出了三员猛将,步乔治·卢卡斯的后尘。分别是:从立项伊始就聒噪不止并最终被选为本届戛纳揭幕电影的《达·芬奇密码》、梦工厂细心打造的CG动画长片《篱笆墙外》、20世纪福克斯的年度科幻巨献《X战警3》。

  《达·芬奇密码》改编自全球发行量突破3000万的同名畅销书,原著是2003年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总冠军。不仅如此,教会斥责、错位选角、取景危机、剽窃悬案……从立项到摄制的一连串头条猛料,更使本片成为比《93号航班》和《世贸中心》更富争议的作品,话题性No.1。

  《篱笆墙外》延续了梦工厂最擅长的“三维动物卡通”路线。“银幕老优”布鲁斯·威利斯+“电视新贵”斯蒂夫·卡雷尔+“歌坛天后”艾微儿·拉维妮的超强配音阵容,摆明要将各色拥趸一网打尽。自从委身嫁入派拉蒙的深宅大院后,除动画发行外的一切事物,均由主家接管。由是,《篱笆墙外》对专营动画的梦工厂而言,意义非凡。

  《X战警3》改编自同名漫画经典,是三年一集的科幻巨制,也是本人2006年度最期待的大片。尽管导演布莱恩·辛格被华纳的《超人归来》策反离队,但一干大牌演员均临危受命,表现出过硬的特工素质——不仅全体集合,连“死人”都赶回来复活(当然是指“黑凤凰”的扮演者法姆克·詹森),让原本心有余悸的粉丝们感动万分。

  其中,在美国本土同为5月19日上映的《达·芬奇密码》和《篱笆墙外》,更是将轰轰烈烈的票房战火燃至法兰西的地中海岸——连境外的首映礼亦将展开殊死PK。硝烟弥漫的同时,真令亿万影迷对身处戛纳的幸运儿们艳羡不已。

  华语片是选手更是卖方

  伴随着华语电影商业机制起步于漫长的完善之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初现了源头的草创之势,在戛纳亮相的我国作品,明码标价也好,讨价还价也好,越来越多以出售为最终目的——近几年的《十面埋伏》《大事件》《无极》均是如此,不仅纷纷在海外引起轰动,更成为内地发行的宣传前哨战。

  今年,我国香港地区的由“港版布莱恩·德·帕尔玛”杜琪峰执导的《黑社会2:以和为贵》、台湾地区的由“救市编剧”苏照彬拍摄的《诡丝》,分别入选“午夜场”和“一种关注”两大非竞赛单元。杜琪峰的黑帮片、苏照彬的恐怖片,打着明显商业烙印的两部作品,走秀戛纳的意味不言自明。

  总之,无论上述两部电影,还是娄烨的《颐和园》、王超的《江城夏日》,不管参展抑或参赛——祝大家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买主、一掷千金的下家。

  评选方式与奥斯卡迥异

  众所周知,戛纳影展的评选过程是:每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名以内的少数评委组成评委会,在一位评委会主席的带领下,进行评选(1949年、1957年、1965年曾分别出现过两位主席执掌评委会大权的情况)。

  评委的组成更是五花八门。纵观戛纳59届的历史:文人、音乐人、电影人、哲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均曾在此指点江山。因此,每年格调迥异的评委会,导致金棕榈的审美极端跳跃,毫无统一性和连贯性可言。其中,评委会主席的一手遮天,更成为千夫所指的焦点——某些特立独行的主席挂帅大印时,投其所好之作,往往有九成以上的胜算跃过龙门,难怪无数媒体指责炒作的噱头掩盖了艺术的光芒。以前年为例,若非昆汀·塔伦蒂诺领军,《华氏911》岂能上位?

  --便是为什么奥斯卡容易预测,戛纳不容易预测的原因。

  奥斯卡由近6000位评委投票选出,一旦加入该群体便终身有效。由于人员基本恒定,只要用心考虑,便可把握学院会员群体的审美思路。尽管因不断吸纳新会员,使奥斯卡奖的审美标准逐年变化、逐年调整。但仍可辨析其发展方向。

  如果说78岁的奥斯卡是年届耄耋的老人,那么,至今59届的戛纳绝对是更年期超长并严重滞后的绝望主妇,给她把脉比登天还难。最佳导演、编剧、男演员、女演员--蒙上一个就了不起,更别说金棕榈和评委会大奖何去何从。

  此外,在戛纳电影节参赛的作品,千万别获得当地媒体的一致追捧,否则逆反心理极强的评委会必定让你颗粒无收。前年是王家卫《2046》、去年是大卫·柯南伯格的《暴力史》,均因舆论界异口同声的盛赞而颗粒无收。不知今年,这份“光荣的厄运”又会降临在哪部作品头上(《巴别通天塔》可能因此倒霉……)。

  评奖结果与小金人趋同

  在世人眼中一向势同水火的戛纳与奥斯卡,近年来屡次亲密接触。

  金棕榈作品直接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情况,在近15年的16部(1997年今村昌平的《鳗鱼》与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并列)中占了4部,25%的概率着实不算低。加之,这4部电影的语种均为英文,因此,若将范围仅缩小至英语片,则入围机率高达4/7。可见,“传统的奥斯卡无法理解前卫的戛纳”的说法,逐渐站不住脚。

  不仅如此,表演和导演奖项上,戛纳也表现出缓步与奥斯卡趋同的演变态势。

  历史上,有两位演员曾凭同一部电影作品,次第登上卢米埃尔宫、柯达剧院的领奖台,成为戛纳与奥斯卡的双料影帝(影后)。他们分别是:上世纪70年代的约翰·沃特(主演作品为越战电影《回家》,此人即“次任布拉德·皮特夫人”安吉丽娜·朱莉之父)、1993年《钢琴课》中的霍莉·亨特(以聋哑自闭、为情所困的女权形象轰动世界)。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两位是不折不扣的好莱坞演员。不仅如此,翻看历届戛纳影帝、影后的名单,好莱坞系统明显瓜分了绝大多数。

  导演奖方面,2001年因《穆赫兰道》摘得戛纳最佳导演奖的大卫·林奇,入围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一年后,凭《钢琴师》手捧金棕榈的罗曼·波兰斯基,直接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可惜波兰斯基曾在美国作奸犯科,因而无法踏上其领土,所以,未能亲自到颁奖典礼现场领取小金人)。

  八卦一下,香港金像奖有三大宠儿--王家卫、梁朝伟张曼玉。此三位曾分别夺得戛纳的最佳导演、影帝、影后,看来金像奖与戛纳影展的审美观倒有几分神似。毕成功/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