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纪录片将拍电视与电影两个版本 电影有望进院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4:30 新浪娱乐
纪录片将拍电视与电影两个版本电影有望进院线

纪录片将拍电视与电影两个版本电影有望进院线 纪录片将拍电视与电影两个版本电影有望进院线 纪录片将拍电视与电影两个版本电影有望进院线
纪录片将拍电视与电影两个版本电影有望进院线
张元与莫言 Paolo Landi 张元谈拍摄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主持人:在张元导演的电影作品中间,马主席您最欣赏他的是哪一点。因为上次我们来聊《看上去很美》的时候,马可-穆勒主席也是谈了特别多,我还记得,如果没有我记错的话是《北京杂种》。

  马可-穆勒:对,但是我一直是觉得对我们外国人来讲,一个西方人想真的想去了解中国最近几年的社会和经济的变动,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人民内在世界的变动,应该去看我们合作过的《过年回家》,《过年回家》是最宝贵的。

  张元莫言将赴坎帕尼亚大区 纪录片年底开拍

  主持人:觉得张元导演把握那种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很细腻的东西特别让我们观者有感触。所以,意大利人应该是纪录片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元:对,所以我们这一次就要去意大利拍好这个片子。什么时候去呀?

  主持人:(笑)对,这个安排会是什么样子呢?

  马可-穆勒:坎帕尼亚大区政府有一个电影委员会,我们是跟他们合作的。他们希望首先莫言老师和张元导演要去做一段时期的采访,然后我们就可以慢慢开始筹备。

  张元:今年应该拍了。

  马可-穆勒:今年年底应该拍。

  张元谈近期拍摄计划 《黄金时代》将搁浅

  主持人:当然张元导演最近也非常忙碌,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正在忙《北京之夜》的创作,这个大概什么时候投入拍摄?

  张元:如果顺利的话也应该今年拍,现在已经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现在准备好几个计划,哪个成熟了最后就拍哪个。

  主持人:因为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都非常关心张元导演下一步拍片的计划,看到有很多问题,来求证一下。

  网友:听说您要拍《黄金时代》,还要拍《红拂夜奔》。

  张元:我是因为1996年的时候和王小波一起合作过《东宫·西宫》,王小波的小说是我非常喜欢的。但是就《黄金时代》看来,中国目前的审查制度状况,估计拍的可能性不太大,和李银河实际上也聊过很多次,但是目前要拍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要拍,太遮遮掩掩。因为这个是直接写性的小说、写感情的小说。如果不能真正直面非常有意思的性场面,就没什么意思。所以,现在拍的可能性不大。

  网友:很想问问莫言老师,您编剧的话跟您写小说会有什么不一样?我看您写的小说,很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莫言:有一部分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有一部分很现实了。

  张元:《生死疲劳》有点魔幻。

  莫言:这次纪录片肯定不能魔幻(笑)。魔幻了坎帕尼亚大区电影主席肯定不高兴,不能搞魔幻。剧本肯定跟小说有联系,它的联系就在于都是要通过作家的笔来表现人物的心灵,表现自然的美丽,这一点是一样的,具体操作上肯定有很大的区别,小说要充分发挥作家的主观性,你可以想象、幻想、魔幻,可以在语言上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但是到了剧本,尤其是纪录片的记录,不要求你多么美的景物描写,你描写得再美,导演要拍的时候还是要用摄像机的镜头拍摄。怎么样选取一个比较巧妙的角度,怎么样尽可能用最短有限的时间把更丰富的东西提供给观众,这可能是对编剧一个最大的要求。从哪个地方入手,有很多问题。

  主持人:也许像莫言老师和张元导演在意大利街头进行很多采访的时候,也许那时就会有很多灵感迸发,就会出现一个……

  莫言:现在我们就寄希望于灵感迸发(笑)。

  主持人:这样一部纪录片让很多网友非常期待。

  纪录片将拍电视、电影两个版本 电影有望进院线

  网友:这样一部纪录片制作出来之后也会和中国的观众见面吗?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张元:会和中国观众见面。看最后拍摄是什么样子。

  马可-穆勒:我们希望有两种版本,电影版还有电视版,52分钟的电视版和一个90分钟以上的电影版。

  主持人:最后也会通过电影版本进入电影院和大家见面。

  网友:很想听听四位对这样一部作品会不会寄予很高的期望,寄予怎样的期望?比如拿奖,等等吧,我们就畅谈一下美好未来。

  张元:要拍就要让它更好看,让大家喜欢,我认为会是一部非常美的电影。

  莫言仍钟情农村题材 从对比中求创新

  主持人:莫言老师,之后会更多的人来邀请您担任纪录片的编剧(笑)。

  莫言:我实验一下看能不能写好,尽量努力。我之所以答应了做编剧,看了张元拍的《看上去很美》,还有《粉墨春秋》,很感兴趣。跟老马也是认识多年,非常亲切,因为对意大利确实很有感情,意大利我去过4、5次了,每次去都是流连忘返。这也是得到一个比较深入了解意大利的机会。当然我在这里面也有私心,我最终还是钟情于小说,我觉得我的小说一直在表现中国的农村生活,表现中国的农民,但是写了这么多年,应该说是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东西,造成一种很大的惯性,使我写的很多作品越来越缺乏新意,这是实事求是地讲。通过写这个纪录片,通过对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大区农业的了解,会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意大利的农业、农民,反思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用时髦的话来讲,用意大利的三农问题来对照、参照中国的三农问题,对比当中会有新的东西、新的思想苗头出来,这是我的私念。

  主持人:所以莫言老师还是一直会钟情于农村题材。

  莫言:因为中国的农村在发展,就像全世界各地的农村、农业都在变化发展一样。现在中国的农村跟80年代的农村不一样,现在的农民跟当时的农民也都不一样。我之所以关注农村,就是因为我们的农村在不断时刻的变化,如果我们的农村还是80年代那个时期一点都没有变化的农村,我一直坚守着写农村当然没有意义了。现在农村跟城市一样,每天也都在发生变化,甚至是巨变。比如说农村跟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用我们时髦的话讲“工农差别逐渐缩小”,工人和农民的界限已经分不太清楚了,现在在北京、上海各个大城市里真正从事工作的大部分是年轻农民或者叫农民工。这些新的农民工究竟是算农民还是算工?究竟是算城里人还是算乡下人,很难界定。在意大利肯定也曾经有过这么一个状态,现在我想在意大利的农民是个什么样子,我上次去的时候,确实去过一个意大利的农民家里看过,发现他跟中国的农民有一样的地方,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写这个纪录片,通过对意大利深入的了解,寻找一种新的想法、一个视角。

  张元:这样子去看那边意大利的生活,正好可以比较今天我们的生活,在审美上也是这样。如果你去发现那边的那些美感时,实际上同时也能对自己的作品或者是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参照。所以,贝纳通做的很多广告的体裁,包括他们的杂志,这一期主要做的“城市生活”是北京的生活,这个杂志也是希望有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其它的国家,它是从意大利的角度,我们当然会从中国的角度去看意大利。

  主持人:这应该是一次不错的碰撞,用中国人的视角去看那儿的生活,看不到的朋友都是在想象当中想象意大利,但是可能会通过这样一部纪录片去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让更多没有机会去看到的朋友有这个向往去看。

  当然也有很多朋友说,也希望看到张元导演新的作品,电影作品还将会是继续的。

  张元:继续拍,暂时还不会退休。

  张元讲述纪录片与电影

  主持人:对您来说拍纪录片和电影会有一些区别吗?

  张元:纪录片当然也是我发现生活或者是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工具吧,当然我觉得今天中国还是很需要纪录片。因为我们知道电影史的起源最早是从纪录片开始的,而且中国很多观众很喜欢把纪录片和故事片分开,或者说电影的时候,就认为电影只有故事片是电影,但是纪录片实际上是我们电影本质的东西,电影史的起源就从纪录片开始,这正是说明电影在某种程度上非常有价值的东西,纪录片对我来说很是挺重要的。

  主持人:我们今天听了四位嘉宾跟我们的交流,我们能感受到这部由张元导演担任导演,莫言老师担任编剧的反映意大利的纪录片应该是让大家充满期待。所以,也不能饿坏了大家,四位我都听到肚子咕咕叫了,马主席说要请大家去吃羊肉串。所以,我们这场聊天到这里结束了,感谢他们有更多的好消息奉献给我们。

  张元:一定。

  主持人:也谢谢网上的网友朋友,我们这场聊天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聊天结束)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