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香港特区电影十年关键词:电影人青黄不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16:25  新浪娱乐

  电影人的青黄不接

  九七回归后的香港电影不止是面临着类型片的减少、动作指导的缺乏接班人,准确的说是,还有导演、编剧、演员等电影工作者,都处于严重的青黄不接的处境,更别说新人的能力如何。(仔细看看这十年来的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各个奖项,也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导演方面,现在基本上还在香港影坛活跃的还是杜琪峰陈可辛尔冬升(blog)王家卫等为数不多的早在八十年代的香港影坛中功成名就的导演,十年来新生的导演力量则是马楚成黄真真黄精甫彭浩翔(blog)、麦子善、周星驰等大约二三十个,更何况他们当中不少人是早已参与电影的制作的,如周星驰先是演员,马楚成是摄影师,麦子善是剪辑师,麦兆辉、林爱华是编剧等,他们的作品,数量上不多,质量上更是参差不齐。

  编剧力量的缺乏也是香港电影面临的另一个困境。在好莱坞在韩国等地的电影工业中并不乏编剧,只是经过一百多年的电影的发展使得电影当中越来越缺少创意与锐气;香港电影在回归前夕也不乏很有才气的编剧,如岸西、文隽、麦当雄、萧若元、邱刚健、陈欣健、王晶、黄百鸣、高志森、张坚庭、陈文强等,他们创作出一部部的精彩作品的剧本,共同触进了香港电影的繁荣发展,但回归后的香港电影中不只是缺乏创意,而且缺乏编剧的人才,而缺乏注入影片中的新血液,香港电影又如何能发展下去呢?

  演员、特别是明星,是商业电影中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明星制在好莱坞电影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直接造成了制片成本的上涨,但也使电影业成为了可以获取巨额的利润的行业,因此也可以吸引更多更大的投资而提高了电影业的地位和抗风险能力等。邵氏公司在五六十年代就推出过不少属于他们的明星,而使得他们打败了电懋等竞争对手立于香港电影业中的老大地位,如五六十年代之交的凌波、林黛,她们俩分别是邵氏电影的黄梅戏类型、悲情类型中的“形象代言者”,到了张彻的阳刚暴力的时期,王羽、罗烈、姜大卫、狄龙、陈观泰、傅声等先后成为他的影片中的明星,《上海滩十三太保》这部影片更是将他的众多爱徒明星们集中于一起,以一个爱国式的故事走马观花似的让这些爱徒陆续的登场;嘉禾能够打败邵氏的影坛老大地位也是因为李小龙这位功夫巨星,后来的新艺城则是借许冠杰主演的《最佳拍档》而站稳了脚跟,吴宇森周润发的合作更让两人的电影事业都更上一层楼……但是,回归后的香港电影,尽管出现过一些一时大红大紫的偶像,如谢霆锋余文乐陈冠希张柏芝Twins甚至现在的周杰伦等,但他们无论是在演技上还是在票房号召力上,也都几乎欠缺了说服力,更别说像是梁朝伟刘德华等这些让香港观众感到是邻家孩子的明星了。当金像奖第五次把最佳男主角颁发给梁朝伟,这是金像奖的无奈与悲哀,也是香港电影的无奈与悲哀,因为无法出现可以竞争的对手;当金像奖连续三年将最佳女主角都是给予内地的女演员甚至在今年的最佳新人提名中没有香港本土的女新人,更是可见香港的女星是如何的明日黄花了……

  还有剪辑、摄影、服装设计等电影人才,香港电影也都缺乏着新生的后继的力量。阿木(blog)/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