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电影要多元化发展 利用奥运发展电影产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11:23 新浪娱乐
![]() ![]() 谈到中国电影要多元化发展 ![]() ![]() 韩三平相信中国电影未来更美好 重视营销环节和海外发行 我曾经有一个观点,电影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是一个营销环节,可以营销,比如首映式是可以营销的,开机仪式也是可以营销的,一场直播也是可以营销的,或者是一段广告画、招贴画也是可以营销的,产业嘛,市场经济嘛,我们会加大力度。反正最后在发行上,最近我们会开一系列的会,下礼拜会召集几十家电影院的经理到这边来。因为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恐怕不光是这一部电影的问题,是一批电影,一直可能延续到明年年底。12月份的《投名状》,1月份的《长江七号》,当然现在预想的档期还没有确定,跟着后边有刘德华(听歌)演的《见龙解甲》、《赤壁》、《梅兰芳》、《南京南京》、《新宿事件》、《等待》、《寻找》。这十来部电影,恐怕从今年12月份一气要做下去。我跟发行部门说,你们是很忙的,忙是好事,发行不忙就没事干了。一个餐厅座位找不着不是好事吗?一个商场很拥挤,顾客很多,那是好事。比如资源综合开发,四部电影可以同时给一个商品销售贴片广告,计划也非常清楚。12月份广告贴片到《投名状》,1月份贴片到《长江七号》,4、5月份贴到《见龙解甲》,7、8月份贴到《梅兰芳》,12月份又贴到《赤壁》,跟商家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开发,就是马泰效应。这方面会加大力度。 另外,海外发行。我们有一个输出输入公司,就引进代出,美国人最反对贸易逆差,我们也反对贸易逆差,不能美国电影在中国票房很好,我们电影到你那儿去不行。日本人、美国人都得想办法,不然生意就没法做,这就叫逆差。当然我们产品要做好,这是根本、前提,更不能有壁垒,每一个国家都要发展自己的产业、每一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的产业,怎么样把我们的面子很好地销售到海外?因为电影出去还有一个东西,中国的文化内涵跟着出去了,比如最近我们正在策划拍《孔子》传记片,拍孔子的过程中,恐怕很多孔子的学说随着电影就渗透出去了,这就是文化。恐怕是出口的汽车、石油达不到的效果。物质产品出口达不到的效果,在文化产品中特定甚至是独立的,中国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电影空间,电影是视觉艺术,每一个人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中实现,所谓造型艺术。中国南边有海南岛,这边有喜马拉雅山,哪个国家有中国丰富?没有。50多个民族,从服饰到装饰非常丰富。 注重故事和人物 依托高科技 另外,故事和人物,历史的、现实的人物。不光是《赤壁》、《三国演义》,跟吴导演商量,蒋干这个人物在里面有10分钟,但是人物非常鲜活。西游记、红楼梦,一些民间传说。我们最近准备跟好莱坞拍摄《画中人》,拍动画片,非常美好的一个故事。最近我们跟迪斯尼合作《宝葫芦的秘密》,2000多万票房,很不错的业绩,2000多万票房在中国市场目前就算第一方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定要做好电影,只有电影的传播是广泛的,别的传播很难。比如歌舞,或者是话剧,非常困难。电影可以向全世界发几万个拷贝,同时演去吧,它里边渗透出来的民族的东西,这个民族文化的东西、特定的东西,一个民族要强大,经济固然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文化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文化里边又有一个不可取代的是电影,无论是把它当成手段还是当成产品它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是非常强大的,因为这种技术手段,一个拷贝可以放几十场、几百场,同时可以几千、几万个拷贝在全世界、全中国放映。所以,这种影响力是很大的。回过头来说《投名状》,我们三块共同开发。第一块是大型商业电影院,第二,中等城市。第三,农村市场。我们也要农民实时、及时看到商品大片,人是有这种权利的,肯定不能说一个农民到北京来吧,60块钱一部电影。我们就把拷贝放到农村去,怎么发行?靠广告贴片。农村也需要广告,农药、农机、化肥、吃穿用都需要,现在做得不好,清华同方跟我们合作。 另外,数字院线,高科技带来的是巨大的商机,一个优良品种的研究成果甚至是上千斤粮食,非常值钱,一年研究的稻种一年多达上千斤粮食,算算这个价值多大?可以转换。这次在《赤壁》、《投名状》》、《梅兰芳》等等怎么推进中国的数字化放映,数字化放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打击盗版,降低成本,扩大它的同步发行量。拷贝毕竟从运输到转送、传输,难度相对比较大。所以,我们想从《投名状》开始会为国产片的发行建立一个立体的方式。 另外,综合性的。不要光盯着票房,商务开发、互动、游戏、网络同时开发。现在开发《投名状》的游戏,网络、游戏都在跟我们谈。资源是这样的,电影是一个母体,这个母体可以派生很多东西出来。比如网络游戏,现在有的公司就来了,因为相信这个电影影响力很大。我们用一定的经济关系转让给它,它去开发这一块,反过来又促进电影。比如贴片广告和置换广告,一块广告牌三分之二是电影,三分之一是一个物质产品。对物质产品有好处,对电影也有好处,大家分摊这块广告的费用,甚至我们不出广告的费用,这就是相辅相成。一个手机的品牌,像周星弛的《长江七号》,手机就可能生出一个什么品牌。我不是很懂,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商务开发过程,我们都在进行。比如银行,随着某一种卡的发行,我曾经说有没有可能十部电影发一个卡,你买了以后中国电影集团明年发行的十部电影你在任何城市、任何地方都可以看。片名标出来,吴宇森的《赤壁》、陈凯歌的《梅兰芳》,陈可辛的什么电影,这就是一种品牌,不外乎就是做大。产生的是双向效应,观众看了一部好电影,我们有了一笔收入,用来更好地发展电影,就是这个目的。 中国电影要多元化发展 我反复强调中国的电影产业刚刚开始,我们的商业大片也好,或者是一些低成本的商业片也好。我曾经提了一个观点,建立金字塔式的投资结构,建立金字塔式的回报结构。顶尖的毕竟是少数,任何时候都是这样,这是辩证的,不可能顶尖的大了,那就垮了。必须要建立这种结构,多层次、多元化。像《云水谣》,很多人喜欢看这样的影片,毕竟不能要求一个60岁的人要求20、30岁的人跟他的需求一样,这是武断。但是20、30岁的人嘲讽60岁看的人也是武断,也是形而上学,也是一样的,你得尊重。我们都讲多元化,有的电影就是第二电影人群,在发达国家有退休人员看的电影,很强大,不得了,仔细算算北京有多少人,全国有多少人。早上9点钟拎着个包出去电影院买张票,肯定是他喜欢的,60岁的人看《变形金刚》身体都受不了,生理上都不一样。不能说60多岁的人用保守的观念要求20多岁的人跟他一样,这是不道德的。反过来讲,20多岁的人也不能要求60多岁的人跟你一样,你也不道德,你也是强加。一个精明的商人或者是企业家,我的产品有时一部分就是满足20多岁的人员,有一部分就是满足60多岁的人员,这个群体马上就要形成。9点钟出去买一张很便宜的票,11点钟看完电影,然后买半斤面条回来一煮,吃完,下午睡个午觉练太极拳。很丰富的退休生活,为什么我们不去满足?这些60多岁的人不会去电影院里看《变形金刚》,甚至《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都不一定去。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囊括20多岁到60多岁,那都是吹,特别是在今天,30年以前有可能,没有什么更多的选择。但今天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高速发展带来的是多元化发展,不会单一发展。所以,现在汽车品牌多少!消费者可以任意选,你有钱,是老板,买两百万的。还有贵的,7、8百万上千万的,你比吗?比得过来吗?没有钱的买十几万、几万的,必须这样这个产业才能发展。说中国汽车只有几万块钱,不可能,肯定这个产业是欠缺不全的,或者只有几百万,也是残缺,不完整的。中国电影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多元化的价格、多元化的放映结构、多元化的电影院,综合来发展。 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好莱坞现在有一个强大的娱乐工业体系,现在实际上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电影市场,他们现在除了简单地把他们的电影产品输入到中国来,他们也寻求跟中国电影的合作,像刚才您提到的《宝葫芦的秘密》就是咱们跟迪斯尼合拍的电影,中影华纳横店也有华纳的股份,拍了《疯狂的石头》(blog),这种合作方式可能是大家现在认为比较可行的方式,今年我看到很多的好莱坞片商也开始到中国取景,拍摄一些大片,像《功夫之王》,包括《木乃伊3》也会来。这方面咱们中国电影集团有一些什么策略或者计划? 韩三平:应该说中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不光是电影,各行各业都受到关注。任何一个资本在全球寻找可以赚钱的行业和地方,这是资本的本能,它在找什么地方赚钱就投到哪儿,哪儿赚钱资本就往哪儿涌,这是职业资本,不叫专业资本,就是钱。中国电影赚钱,“哗”就过来了,或者印度那个地方赚钱,一下子到印度去了,中国的房地产赚钱,钱就到中国来了,到房地产去了。现在中国电影就像主持人说的全世界都很关注,特别是美国很关注,它们是两种方式来做。一种是建立联姻式的合资公司,这是他们更希望的一种行为。中影集团跟华纳和哥伦比亚都相应组建了合资的公司。第二种是项目来合作,那很多,我已经跟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说,你们一定要关注这一块。因为没关系,我们用一些美国的人员或者是美国的艺术家来拍中国的题材,何乐而不为?比如这次《宝葫芦的秘密》,还是一个中国的知识产品、中国的故事,怎么设计都是中国的形象。比如我们现在跟日本正在商量合拍中国一个很有影响的小说《藏獒》跟日本合拍动画片,这是中国的小说,你的造型和形象是中国化。日本人跟我说了一个观点,你放心,我们如果不中国化就在日本拍了,就另外拍一个东西。他说得有道理,可能中国产品好卖。因为大家关注中国,明年就是奥运会,奥运会是一个最高峰,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全世界都注目。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注目的中华民族5000年这么一次,之后肯定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文化产品。物质产品还是一个相对常态,另外物质产品的流向还是发达国家往发展中国家流,发展中国家再往下一轮的发展中国家流,艺术产品是反向流,这是我的感觉。什么叫反向流呢?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往发达国家流,那是不得了的,毕竟我们成本相对比较低。美国一部电影两千万美元的票房是很普通的,试想中国一部电影在美国弄2、3千万美元的票房,我们按4、6分,我们分4,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艺术可以反向流,而且奥运之后奥运后经济非常重要的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其中非常大的一块是电影。好莱坞来合作肯定非常多,他们对中国的故事神气无比。比如蓝伯英雄末路,从越南复员,但是武功高强,不要惹我,第一次我忍了,第二次我忍了,第三次我忍无可忍反抗。那帮警察被他打得稀里哗啦,那帮作恶多端的歹徒警察,这种人物形象在中国多了去了,水浒108将全是这种形象。我跟他们讲,比如杨智卖刀,东京牛二跟杨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杨智是浑身武义,而且思想境界不跟你扯,东京牛二不是削铁如泥吗?我削给你看,杨智是很穷,不得不把心爱的宝刀拿去卖,本来可以把店小二打了,牛二一下子削铁给他看,不是摧毛就断吗?不是杀人不见血吗?杨智说怎么能杀人呢?说杀谁?杀狗。这不是地痞流氓吗?这种英雄末路逼上梁山,蓝伯就是这样。在中国多了去了,武有杨智文有宋江,也是知识分子被逼得没辙,诬陷我、冤枉我,我跟你反抗。而且人物形象很扎实,故事都很鲜明。武松潘金莲的人物关系,武松、武大、潘金莲、西门庆、媒婆王婆,有凶杀,有情爱,有兄弟情、男女情、武打,西门庆和武松打,而且有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偷情。这些故事找几个明星一演,肯定会喜欢看,当然品质还得很好。项羽和刘邦,全世界找不到这样结构的两个英雄,开始是一伙,后来分庭抗礼,最后两个人争天下。全世界历史上你找一找,其它国家的历史没有这种东西,我们独一无二。我们俩是哥们,你拿个锄头,我拿把菜刀开始造反,造反到一定程度是万军之将、万军之首,最后敌人全打没了,咱们俩争天下,最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这个故事这两个人物的关系,全世界从史实上找不着这种历史关系,哪儿找去?把苏联的、俄罗斯的,美国更不用说,美国历史200来年,根本没法跟我们比。比如美国西部英雄是什么?孤胆、除暴安良,一个人和恶势力对抗,这就是美国英雄的典型形象,中间再加一个美人,英雄美人。英雄有几个前提,武义高强、艺高胆大,但是他肯定打的是恶势力,除暴安良,铲除人间不平,这是他的基本形象,再加上一个美女怎么样,西部英雄典型就是这样,中国多了去了。连女英雄都有,荆轲就是杀手,多了,职业杀手,可是2000多年前的职业杀手,那天我跟他们讲黑社会,黑社会我不懂,随便说。战国时期春申君养士3000,都是黑社会。当然那都是2000多年前的事,一直延续下来到宋代水浒,一直到近代秋瑾,秋瑾就是革命杀手。施剑翘杀孙传芳,孙传芳何许人也?大军阀,一个弱女子把他杀了,为他父亲报仇,这都是真实,还不是瞎编,瞎编会编出很多。当然将来开发出来传奇,女子传奇或者是女性题材,我们的女性题材也是有缺陷的,四大美女也好,赛金花谁有她传奇?妓女,家庭生活所迫,最后嫁给清朝高官出洋,一口流利的外语和一身飘洒的华尔兹回来,然后八国联军打进来,她挺身而出。当然史学上的争议我不太懂,谁有她传奇?有史和载的女性谁有赛金花传奇?多了去了,中国的题材,中国的人物。 第一,我们有巨大的市场。第二,我们有丰厚的文化基础。第三,我们有非常广阔的可供电影来选择的960平方公里的大好江山。另外我们有56个民族,有56个民族的全世界也不多。而且现在我们经济发展,有能力和实力发掘一些民族根上的东西,所谓原生态,当然不能用表现主义来表现原生态,但是非常有特点。别说外国人看了吃一惊,中国人看了都吃一惊。最近我看《云南·印象》,我说如此得有特点?如此地震撼人心的原生态的这些东西?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就会征服很多人。所以,在这几个基础上,巨大的市场、丰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河山,再加上有志的一些年轻人,中国电影前途无量。 把握奥运商机 利用机遇拍摄发行电影 主持人:明年是2008年,各行各业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奥运商机。中国电影也是一样的。刚才您讲到明年我们有一系列的影片上映,怎么具体把握奥运商机,您肯定有很多构想。 韩三平:奥运肯定带来很多商机。奥运会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一遇,全世界关注,全人类关注中国,奥运会有巨大的影响力。中国人民像过节似的,过节肯定要消费,所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这是第一。 利用奥运,比如我们在运作我们的基地建设,稳扎稳打往前推进,奥运期间我们会吸引大量的外国人去参观、访问,使他们能够把中国电影的基础设施、基本实力分出去,吸引全世界的导演和制片人到这儿来拍电影。当然我们会在奥运期间安排一些大型的中国电影在中国发行,甚至在全球同步发行。我们现在比较集中的这几部电影,当然现在说的还不是最后的决定,因为因素很复杂,比如《赤壁》、《梅兰芳》,现在我们生产计划是5月底把它做完,6月底都来得及。这是需要大家研究和判断的,毕竟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大家觉得7、8月份是个好时机,可能把这两部片子都投放到这个档期去,和奥运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外国人来或者是全中国的人集中到北京,在看比赛之余看一场好的中国电影,外地也是这样,毕竟不能说20多天,天天看体育比赛,营造一个非常和谐和欢乐的大气氛,中国电影应该拿出自己的产品来,放到这个时机里。我们已经充分地做好了这种准备,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会拍一些奥运题材的电影。目前我们正在运作,比如我跟梁家辉(听歌)谈过一次,是写皮划艇的冲刺。另外,莫文尉也跟我谈过,有一个体育项目的电影。体育在林林总总的电影类型中是很重要的,中国在这方面是一个薄弱,当然我们要承认我们是相对落后的。将来会有中国体育电影,及十年前可能有不少的电影,像女篮这一类的电影,境外这类电影很多。我也不大记得住,确实我们有很多剧本,大概我们会专门为奥运类似的体育题材拍3到4部,而且由年轻导演来拍,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你们要知道详细的情况,可以和史总商量一下。 奥运怎么办?奥运期间中影集团要有中国精致的电影投放到市场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主持人:不仅是中国的观众。 韩三平:不仅是中国的观众,境外的观众。我们的两个片子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一个是吴宇森的《赤壁》,一个是陈凯歌的《梅兰芳》,刚好能赶到这个时间,具体怎么弄还要和专门的部门商量。 最后再次感谢新浪网对中国电影的支持,非常感谢!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