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专访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 解读中影发展六环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11:23  新浪娱乐

专访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解读中影发展六环节 专访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解读中影发展六环节
要推出有震撼力的优质产品 中国电影要向资本市场要钱

专访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解读中影发展六环节 专访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解读中影发展六环节
中影集团注重培养年轻导演 相信中国电影前途无量

专访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解读中影发展六环节 专访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解读中影发展六环节
对中国电影未来充满信心 认真听取记者提问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视频:专访韩三平--畅谈中影发展壮大六环节

    视频:专访韩三平--全面解读“作家电影”概念

    视频:专访韩三平--相信中国电影未来更美好

    新浪娱乐独家系列策划:中影攻略-大片转型

    新浪娱乐独家系列策划:中影攻略-作家电影  

    新浪娱乐独家系列策划:中影攻略之主流电影

  新浪娱乐讯 17日上午9点30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接受了新浪娱乐的独家专访,畅谈了中影集团的发展壮大之路。专访实录如下:

  中国电影要靠精英扶植 感谢观众和媒体支持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新浪的采访。从这个星期开始新浪连续推出关于中影今年工作部署的一些重点报道,这几天网友反馈很积极。

  今年我感觉到像大片、国家电影、青年导演包括数字院线、数字机的建设很多。2007年对于中影来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韩三平:在开始说中影工作之前,还是先感谢新浪,对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非常支持。其实对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支持放大一点就是对中国电影的支持。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说过一个观点,全世界的电影在历史上有非常优秀成就的一些国家和民族的电影受到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近30年来,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压力,甚至有的已经江河日下、日薄西山。压力来自于哪儿呢?来自于强大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中国或者华语电影应该可以成为全人类电影多元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或者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或者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这就要靠我们整个民族,靠我们国家,靠我们一些精英来扶植中国电影,来培育中国电影,不要使中国电影走向衰落。特别是舆论界、新闻界怎么样推荐和扶植中国电影。我相信一切中国的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绝不希望自己的媒体只有美国电影或者只有外国电影,因为你是中国的媒体。新浪网是中国的网络,主要的内容应该是中国形形色色的各种产业,其中包括中国电影。

  从这一点来讲,新浪对中国电影,对中国电影集团的支持我非常感谢。这是表达谢意。

  同时,对关心一切中国电影的中国观众,乃至于境外的关注、媒体、合作的公司表示感谢。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敞开胸怀和大家互动,把中国电影做大。因为30多年前我参加到中国电影产业中来,30多年过去了,应该说我的毕生、所有的能力和我的精力、我的聪明才智、兴趣爱好,献给了中国电影,我对中国电影具有浓厚的感情,这一辈子我也是鬼使神差,也不是我主观的追求,和中国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是非常感谢中国观众、中国的各类媒体对中国电影的支持。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展壮大六环节

  中国电影集团应该说是中国目前至少是最大、最全的一个电影产业集团,它有厚重的优势。但是当然因为它是几十年的国有企业,因此它也有一些弊端、弊病。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到今天,确实是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而且我们已经见到了这种苗子。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会在这么几个环节里来发展自己和壮大自己,把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从原来的大做成又好、又大,这恐怕是我们追求的一个基本目的。

  第一是制片途径,一切电影产业都依赖它的产品,它的产品是什么?是电影。电影的直接机构是什么?就是制片,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原来的北影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中国电影集团,我们始终把制片业作为我们的重中之重,作为建立集团或者是这个集团的立身之本。

  第二个环节是制作。所谓制作就是摄影、美术、录音、剪接、化装、服装、道具,一直到烟火,一直到推移动车、移动道,最后一直到洗印、出拷贝,这个我归结为制作过程。这个过程中间更多的是设备、资金和工艺。在传统上北京电影制片厂是有传统优势,但是最近我们不太注重这方面的发展或者注重这方面的建设。因为这方面投资比较大、投资周期比较长、利润相对比较低,也就是制片业准备好一个优秀的剧本,组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优秀的导演、优秀的演员、优秀的录音师、摄影师、作曲等等,怎么样把它变成一部电影,中间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制作工艺过程。这个制作工艺过程中间有传统的化装、服装、道具、美工、录音、剪接,也有现在的电脑制作,电脑已经无所不能。所以,第二个是发展这一块,大力发展这一块。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了一个数字制作基地,前年开通了。应该说基本上全世界的制作基地,我都去过。我们这个不能说最大,但它是最新、最好。在这一块把中国传统的电影加工工艺发挥起来,比如昆汀到中国拍《干掉比尔》,对中国的加工备加赞赏,这一块是工艺色彩很浓的。比如一个明代的窗户,我们的工艺人员都是手工雕出来来拍这部电影,显然拍出来的质感和质量就很好。包括烟火,当然我们最近有点落后,中国电影集团三年前就意识到这一块,就组建一个大型的制作公司、制作基地,这是我们要致力于发展的第二个部分。

  第三个部分就是影片的营销和宣传,或者叫宣传和营销。

  过去国有企业不太注重这个,计划经济拍完了交给它,下达任务往下推。那个时候可以,行得通,因为电影的品种或者是娱乐品种,或者是供人们视听消费的品种不够发达。所以,按照计划经济下去以后,也会有市场,有观众。但是现在高速发展的各类文化产业、各类娱乐产业,使电影不得不在营销上下非常大的功夫,这就是我们要致力于的第三个环节,营销。

  第四个环节,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和最大的资源来建立电影院。电影必须要有消费平台,观众必须要在一定的特定环境中来欣赏这个产品。那要有电影院。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已经组建了影院投资公司,这个公司两个职能,到国家贷款,甚至是上市融资来扩大中国的电影院,新型的电影院在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上真正和现代电影匹配,那就要建立新型的电影院。很简单的道理,车少的时候不是高速公路问题也不大,车少。但是车多了,高速公路必须要健全,不能汽车多路少,那不行,反过来,路少影响汽车的销售和汽车工业的发展,这两个东西必须同时发展。中国电影的制片业要发展,中国电影的放映业也要发展,中国电影院也要发展,中国电影集团加大规划,在五年之内建立一条统一品牌、统一投资、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中影院线,统一聘任管理人员的中影院线,对院线具有资产处置权、转动干部任免权,真正成为我们的一条院线。一声号令,这条院线恐怕同时放映我们的影片,真正使中国的观众能在不同的影院中选择不同的需求,看到不同的电影,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中看这个电影。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买一双同样的皮鞋,也可以到高档商场,也可以到中档商场,甚至可以到中档商场,是一样品牌的皮鞋,但是价钱不一样,附加的价值是服务。同样看一部电影,在模拟立体声和普通声道的电影看不一样,在有冷气和有暖气的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在一个没有冷气和暖气的电影院看一部电影不一样。这是第四个环节。

  第五个环节:发行放映。中影集团的发行要为真正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调整,把我们最好的力量、最优质的发行手段和最好的发行队伍、人员调集到发行中国电影或者国产电影的环境中来发展中国电影。因为我们都是借助中国电影而生存的,中国电影真正代表中国民族文化,是我们一切中国人应该致力和尽全力来热爱它、服务于它和发展于它的一个基本的产业基础或者叫产品基础。中国一切做电影的机构、人员、企业、个人不能把你们的生存、依存放到外国电影的运作过程中去。

  当然我这个观点不是排斥跟外国电影合作,或者是跟外国企业的合作,但是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发展我们自己。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本,甚至是我们的生存之道,没有这一条我们是很难生存的。像没有中国电影,像我这样的或者说制片人也好,或者叫大企业的领导者也好,人家让外国人当领导,不能让我当,也不能让中国电影集团成为一个买办公司,天天发外国片、买外国片,那你成了一个买办公司。我们说得严重一点,这是一个民族蛮可悲的,如果到了那一步是一个很可悲的现象。这是第五个环节。

  第六个环节后电影的开发和新型电影产品的研发。电影产品发展很快或者视听产品发展很快,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声到立体声,大银幕到仿真电影,现在又到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等等,这些领域我们要开发、研究、研发,中国电影集团会投入很多资金、人力、物力来研发。特别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也应该说正在策划,或者说正在从事一项公司,就是在A股上市,经过批准。我们董事会还是一致意见,你要做成一个现代企业,必须把你放在一个公众投资的领域中去,公众来经营这个企业。

  中国电影要向资本市场要钱 注重培养年轻导演

  另外,你要成为一个现代企业或者你要把自己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强大的资本、资金,不能老是伸手向政府要钱,政府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向资本市场要钱或者是要投资,来发展高速发展的、经过产业改革的中国电影。这也是我们近两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我曾经有一个观点,跟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讲,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现在我们的电影产业属于什么状态呢?属于国家提出文化产业改革以后,从十六大以后到现在,经过一定的调整、酝酿和准备,电影处于相对高速发展的时期,平均今年上半年各项指数综合起来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特别可喜的是观众人次上面,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天天讲抓机遇,中国电影集团要抓住这个机遇,这个时机我个人判断还会往下延续八到十年。我是斗胆预测一下,2012年以后,中国电影的票房应该达到100亿以上。这个产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中国电影集团作为一个老牌的电影企业,一定要给它增加新鲜的血液、新的活力,而且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高速发展的机会,抓住机遇。我们天天讲抓住机遇,这就是非常实在的发展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也就等于是发展了中国的电影产业。特别是在刚才我说的这一个领域,比如制片领域,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明年会有一批大片或者是制作精良的影片。老说大片,这个概念好像有点乱。集中优秀导演、优秀演员、优秀的摄影、录音、剪接,投资相对比较高,制作一批在电影产业中有巨大影响力的影片。大概五年前我们在酝酿这个事,三年前开始实质性地着手,今年到明年见到效果。比如说年底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演员是李连杰(blog)刘德华(听歌)金城武(听歌)徐静蕾(blog)。这是第一部。第二部是周星弛编导演的《长江七号》,是明年1月中下旬在全国发行。正在加紧拍摄的有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黎明(听歌)章子怡主演的。还有吴宇森导演的上下集《赤壁》,这个电影我们非常慎重,最后决定跟吴宇森导演商量拍成上下集,观众还是有一定的期盼,会带动电影产业的发展。接下来还有跟尔东升导演合作的,成龙(听歌,blog)主演,还在筹备,对剧本做适当的修改,今年开拍,明年投放到市场。还有徐克导演的《寻找》,片名有点改动,我不是记得很清楚,徐克导演正在加紧拍摄跟后期制作。这是一部。

  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正在积极的酝酿姜文拍摄的一部影片,姜文已经有选题,我们正在跟姜文商量,怎么使影片拍摄得更好,在市场上影响力更大。

  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现在我们已经看过了,他的下一部影片叫《等待》,我们也正在对剧本做一定的调整,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开始拍摄。中国电影集团集中一批优秀导演、优秀演员和优秀创作人员,集中比较大的资金来拍摄一批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影片,其实跟物质产品是一样的,西装有顶级的也有一般大众化的,汽车有顶级的,也有一般大众化的,甚至食品也有个别好的,顶级的,一般大众化的,这两个东西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发展。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应该说是国内的一家大型的制片公司,所以它在这些方面有实力和有能力来制作优秀的影片。

  第二个部分,一些青年导演。青年导演除了我们已经做的宁浩的还有陆学长、王小帅,在青年导演的扶持和培育上我个人是倾注了一些想法,我当北影厂的厂长,那时还不一定算青年人,但还算蛮年轻的,全国最年轻的制片厂的厂长,而且是最大的制片厂的厂长。一晃确实已经快要退出这个历史舞台了,中国电影的持续发展,我们跟我们一些分管的领导,特别是史总,对年轻人是倍加热情。年轻人有时是给你惊喜,确实我们尝到了甜头,马俪文,结果拿下东京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所以,投资年轻人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片方针、原则。不光是我们独立来做,我们联合一些海外公司,建立一些基金,跟美国的IDG、台湾的年代公司、香港的英皇公司,其实拿不着多少钱,我们找一些有经验的艺术家给他们做监制,做一定的辅导或者是一定的经验,他们用他们的经验,比如像田壮壮李少红(blog),这些有经验的导演,做他们的监制。不光是在艺术上给他们指导,包括制作过程,因为电影是一个艺术,电影是一个产业,很复杂,对一个导演要求的素质蛮高。我曾经说过一个导演不光是一个艺术家,或者是有艺术想法的人,他还是一个领导者。一百多人要奔着一个目标去,不比我弱,他的行政管理能力或者是鼓动能力,指导这些人、领导这些人,领导一个群体来工作,这就要求这个电影导演很有能力,是一个群体活动,完全是形而上的,从什么都没有大家开始聊,最后产生一个剧本,从什么都没有大家开始找演员、找投资,开始拍摄,拍摄出来很虚幻,是一个银幕,是在银幕中间的90分钟,是一个故事,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衣服、汽车、房子,不重复,带有创造性,是一个集体劳动,而且是特别适合年轻人的一个劳动,需要巨大的精力和超强的体力。所以,中国电影如何培养年轻导演,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建立了基金。

  培养年轻导演,我们准备了一个套餐,什么套餐呢?先拍一个70、80万的电视电影,求得经验,找到感受,然后再给他拍一个300万左右的高清数字电影,这个设备已经进入院线。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大力发展数字放映,数字放映是代表未来,数字代表未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我自己体会非常深,我刚到北京的时候,那时光盘是LD,严格说还是录像带,用两年LD,两三年VCD,再两年DVD,现在DVD还有蓝光DVD,很快要出来,发展非常快。坦率地讲我在这方面都有点不太适应。年轻导演拍一个300万、200万左右的高清数字电影,使他们拍的电影更加好看,观众买票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看这个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个叫电影,肯定跟电视剧不一样,电视剧在家里不好看,一按一个按钮就到另一个台。电影不行,电影必须把观众在100分钟内定在一个空间欣赏你的作品,而且是素不相识的一群人在这儿欣赏,这对他们的要求蛮高的,确实是不容易的。观众没法换,只有一个,出来就骂你,对结果肯定是这样的,七点钟好不容易买了一张票,看了20分钟出来干什么?肯定骂娘,还花了这么多钱。所以,对制作人、导演的要求蛮高的。我们就先让他们做一个300万左右。

  然后再让大家做一个500万、600万的胶片电影,他们都很迷恋胶片。年轻人也有这个传统。我今天早上还跟他们说为什么要拍胶片?就拍数字不行吗?“韩总,还是觉得胶片好”。我说行,行,行,还是胶片像电影是吧,那就拍胶片,其实也多花不了多少钱。如果一个年轻导演能够在中影集团统一的领导下,70、80万开始到600、700万拍一个胶片电影,中间就三部戏。如果能走过这个过程,我觉得他是一个合格、称职的电影导演。因为我们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判断、做决定。你跳三步,不能说第一步跳得很糟糕,我们就不让你跳第二步了。或者你第一步跳得很好,第二步跳得一塌糊涂,我们就不会让你做第三步了。因为每个人都在一定的困难中成长,没有一帆风顺的,一帆风顺没有压力成长不出来。

  我们准备这样培养年轻导演。而且你想想我们建立三个公司,一般来讲我们用三个公司来托年轻导演,一家中影集团,一家海外公司再加上国内一家民营公司,三百万,一家拿一百万,很轻松的事,再加上中国电影高速发展,境外进不了电影院,进电视台,进音像店。大家都想了解中国、看中国,通过什么呀?更多还是通过它的视听产品、图书、报纸等等。视听产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经济上不会有什么压力,国内发展非常快,我们不断要求我们的发行人员和制片人员研究大的课题。变化大得不得了,去年网络一个电影卖几千块钱,现在卖几万,网络也是发展得非常迅速。所以,这样来培养年轻导演,不要怕他是拍第一部戏。

  着力推出拳头产品

  这是第二个环节,第一是我们抓住拳头,抓住有震撼力的优质产品,吴宇森、陈凯歌、陈可辛、姜文、尔东升、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梁朝伟(听歌)梁家辉(听歌)、章子怡、赵薇(听歌)等等,推动这个市场的高速发展,吸引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兴趣,再有一批影片进来,使中国电影能够后继有人。如果我们花一千万,从26、27岁开始培养一个导演,三年30岁,也就一千万,成了以后,还能为中国电影干20年到30年。所以,我们做一点,老百姓叫功德,不能看我们走了就走了,后边什么事也不知道,那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企业负责人,可持续发展,这不是我发明的观点,这是中央精神,这个民族要可持续,民族的各个产业领域也要可持续。靠什么?靠经验。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