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贾樟柯谈“无用”的哲学 反驳零票房导演说(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20:43 新浪娱乐
想获得高品质时尚的生活 也应关注衣服背后的人 主持人赵宁(blog):拍了以马可为主要人物的《无用》之后,很多人也会对马可这位女设计师,包括对“无用”这样一个品牌、主题产生了非常多的兴趣,还有很多朋友说如果不是贾樟柯导演拍《无用》的话,他们可能真的对这个领域或者是这位设计师不了解。 贾樟柯:首先是对领域的一种陌生感,可能现在很多女孩子消费很多来自西方的品牌,但是大家实际上对服装设计本身可能了解的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对我们本土的设计师,也是我们想获得高品质时尚生活的话,也应该逐渐关注衣服背后的人,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思想,应该有所了解。 主持人赵宁:毛总这次拍了《无用》之后,是不是也有很多人对你们这个品牌,包括对中国本土的服装设计有很大的兴趣? 毛继鸿:因为片子现在还没有出来,当然我们通过这次巴黎时装周,包括贾导的关注,他加入我们这个创作,其实我认为作为一个载体来讲,是有很多人在一起不断地创作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一个解释。所以,是有很多人在关注这样一个片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出来,到底在贾樟柯导演眼睛里的“无用”又是怎样的用途。 也有很多人问这个问题,大家认为,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企业通过一个艺术家中间的互动以后再创作的过程。 说服马可来拍纪录片曾经是个难题 毛总立了大功 贾樟柯:我们在一开始进入创作的时候,说服马可来拍,经过很长时间,非常难。因为马可业内都知道,她从来不接受任何采访,拍照从来都是拒绝的。我在网上能够找到她的资料都是文字的,从来没有图像,更不要说活动的影像。但是真的她的创作,而且是在世界最高的时装发布的时装周里发布,这个时间本身值得记录。也希望大家来看这个电影,看看马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究竟做什么样的工作。 主持人赵宁:我真的非常好奇,后来怎么说动马可的。 贾樟柯:毛总立了大功(笑)。 毛继鸿:其实她参加时装周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她其实是反对时尚。她认为要创作出一些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其实在这个过程里边,她答应参加时装周,因为时装周每年有两次,在这个过程里,我说服了她很长时间。后来包括巴黎时装工会,他们也做出了让步,你可以一年只发表一次,因为这样的话,完全就打破了原来的游戏规则。 我是这样跟她讲的,上帝给了你很多常人所没有的感受,但是他有一个责任是给你的,应该传递给更多的人。通过这部片子,我特别有印象的那天晚上,贾导到了巴黎以后,他们俩第一次真正地为这个片子见面,她问贾导为什么拍这部片子,拍给谁看。贾导愣住了,后来两个人都看着我(笑)。 其实这个片子,最主要对待时装设计师来讲,其实很重要的是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因为只有这样一个跟同时代一起成长的电影人,他很客观,我们没有任何框架,也是要马可非常自然地去展现她自己的生活,包括她整个背景。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镜头是摆拍出来的,只是她正常的工作。其实这个过程我觉得就是我说服她,第一个你不要去装出来,因为我们本身在巴黎时装周也是有感而发,其实你想跟消费者说什么,或者是你想跟世界说什么,其实就按照你最正常的方式去说就可以了。 贾樟柯:我觉得这也是跨界合作的一个好处,这个过程里面我自己有一种大概的感觉。因为我以前,就我刚才说的衣服对我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完全不了解,我打开我自己,我去进入到这个行业里。我没有跟马可聊过,可能通过这样一次拍摄,对她来说也是一个打开的过程。因为我觉得她那么多的想法、她那么好的作品,应该有一个更大众化的媒介来介绍给更多的公众,这样的话,她才能够参与到整个文化的建设和环境的一种改变里。所以,我想应该会对马可有一种逐渐打开的过程。因为我觉得,就像毛总有一次说的一样,他说不要把马可这个人给浪费掉。她有她的缺陷,因为她比较想保护自己的创作,不愿意人家关心这个设计师,而不是关心衣服。就好象关心导演今天跟谁谈恋爱,明天跟谁私生活,而不关心他的电影一样。作为艺术的同行,我是非常理解的。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被更多人了解。 主持人赵宁:我相信每一个人在看《无用》的观众的心目当中都会随着这个影片的不断推进,也是一个打开的过程。 贾樟柯:如果能这样,那我们会非常开心。 马可的创作以土地为主题 土是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介质 主持人赵宁:在纪录片里的马可给我留下的印象很真实、很自然,甚至打破了我对一般服装设计师心里上的一个认知的框架,好像服装设计师都是那么另类,都是一定要穿得很光鲜(笑)。而其实并不是这样。包括在这个纪录片里面,一开始我特别好奇,我说从巴黎时装周那么光鲜亮丽的舞台是怎么能够过渡到广州那么繁忙嘈杂的加工车间,甚至回到山西汾阳的这样一个土地上,导演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我看到的资料上只是说巧妙地衔接(笑)。 贾樟柯: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巧妙的方法,我们从巴黎那样一个如梦如幻的发布会现场转到山西,就是靠一阵风,就转回去了。(笑)当然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介质就是土,因为马可整个创作是以土地为主题的,包括服装都是土地的颜色。包括她要求所有的模特儿都是脸上有泥土的化妆,像雕塑一样。而且特别强调的是她非常喜欢用非职业模特,就像我非常喜欢用非职业的演员。她找的都是街头的艺术家、流浪的艺人,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7岁,这样一出秀我们以前是没有在T台世界里看到过的。她通过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跨度的模特儿,解释她衣服所具有的生命感、艺术感,这也是非常打动人的。土从巴黎转场到山西,起了一个非常重要介质转化的作为。从广州到巴黎的转换,其实是通过马可完成的。因为马可这个人,她身上有非常大的戏剧性,就是十年前,她做非常商业、非常流行的品牌就是“例外”,“例外”到现在有60家分店。 主持人赵宁:不断扩大中。 贾樟柯:我觉得世俗所需要的成功她都有了,但是她还够去做“无用”的东西。 主持人赵宁:听这个名字“无用”就觉得特别有中国味道。 “无用”有一种哲学的味道 无用的部分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 贾樟柯:对,我觉得它有一种哲学的味道,可以有很多联想。比如衣服遮衣蔽体是它的作用,我们觉得衣服是有用的,车是有用的,房子是有用的,文化没用,是无用的,可能我们往往认为无用的那一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 主持人赵宁:这可能也是纪录片《无用》最重要要传达给观者的。 贾樟柯:一个大的文化概念。可能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之后,当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真的到了一个需要关心物质之外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个阶段。 主持人赵宁:在网上很多朋友也关心另外一个问题,也许在我们说到精神物质的时候就有必要提出来了。 贾樟柯拍服装系列 面对的不是服装是艺术 网友:贾导因为拍纪录片《东》,结果这个画就拍卖了3000多万。听说现在又在为成都的房地产商拍以房产品牌命名的电影,估计也有很好的商业回报。现在以服装品牌命名的纪录片,估计又开始为这些品牌能够创造多大的价值? 贾樟柯:他们的价值是他们自己带来的,而且我面对“无用”服装系列的时候,我觉得我面对的不是服装,我面对的是艺术。如果说这样的一些优秀的创作能够带来相应的物质上商业的回报,那是一个喜剧,那是皆大欢喜的一个结果。 主持人赵宁:但同时我们说到一个文明,或者是一个艺术品所对应的对等的商业回报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在网上又争论不休的关于电影和电影票房是否等同的问题。 贾樟柯回应零票房导演说 邀记者来自己公司当会计 贾樟柯:对,因为我在做后期的时候,看到一篇报道上面就讲,中国评选出了四大零票房导演,其中有我。我看了之后觉得非常有意思,我说写这个报道的朋友可能想来我公司当会计,了解一下我的财务状况(笑)。 的确在今天大家多讲求实效、讲求有用东西的时候,可能精神的东西的确还会被认为是无用的吧。这要很耐心,我觉得我并不会抱怨这样的误解,或者是抱怨在国内票房的情况,因为我们坚持做这样的工作,坚持做这样的艺术,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当然你要说从回收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导演的回收模式都不太一样。 《无用》国际市场商反响佳 贾樟柯从不担心海外票房 主持人赵宁:但是我们知道纪录片《无用》将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非常好的商业回报,包括发行商非常坚定的信心,已经是国际发行权,并且定金也是很高额的,我听说有20万美元的定金。同时还是入选纽约和多伦多影展,都是为海外票房非常好的造势。 贾樟柯:海外票房我们从来不担心,9月24号会在威尼斯有一个研讨会,研讨其中一个主要的现象是去年在威尼斯获奖的两部影片,我的《三峡好人》,还有一部意大利影片叫《金色之门》,就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所取得的比较辉煌的票房成绩。比如像《三峡好人》,到现在有67个国家购买了发行权。我们在欧洲好几个地区都进入到票房的前十位,在Top10的名单里。在法国和意大利的票房都占据过排行榜的前十位。 我们是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的案例来证明金狮奖折射的商业回报有多么高。反过来在国内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应该是让我们有信心去做更耐心的工作,逐渐把我们的消费习惯,观看电影多元化的窗口给打开。 贾樟柯称去年威尼斯太慷慨 今年应该把机会给别人 主持人赵宁:这次《无用》是入选了地平线单元角逐纪录片,肯定要问一句贾导有没有信心,或者有没有看过竞争对手的作品? 贾樟柯:我对奖项完全没有想象,威尼斯去年对我太慷慨了,我的两部电影拿了三个奖,故事片拿了金狮,纪录片拿了两个最佳影片。这么多导演,每年产生那么多电影,还是应该把机会给别人,特别是让年轻导演有更好的机会被世界了解。比如像这次跟我一起角逐地平线最佳纪录片的杜海滨导演,他今年有一部电影叫《伞》,我们基本上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导演,他在将近十年里边一直在坚持拍纪录片,而且拍出了好几部非常有分量的好的作品,比如像他的处女作《铁路沿线》非常精彩。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奖项鼓励这样的导演,会让更多的人,也包括其它国家、地区的人更多了解中国的纪录片,比把那个奖项给我要更加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多。 主持人赵宁:毛总还有其它的工作要先离开,不过依然要感谢毛总对纪录片的支持。作为出品人,相信成功也是有非常大的功劳在里面。 贾樟柯:我们在整个到现在一起合作将近7个月,从2月到现在。借这个机会,也感谢毛总,因为他从来没有跟我谈过回收的问题(笑)。 主持人赵宁:谢谢,谢谢毛总。 贾樟柯:不过其实他是给我压力(笑)。 主持人赵宁:是对你有信心。 毛继鸿:其实这个方面,我觉得作为状态服装设计公司本身来讲,也是一直都会对中国的文化事业跟艺术做很多自身该做的贡献。因为在这里这个品牌也会给很多支持他的消费者,用我们的坚持做一个独立的或者是更有个性化的品牌的一种支持,也是仰赖于他们的支持,我们才有经费去支持更多的艺术事业。 在这里我也想讲,这段时间我一直跟包括发改委,包括国家一些政府机关,他们也在支持中国的品牌,包括能带给中国品牌的现象,他们也会在这方面给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我们的行业协会也是同样的。 主持人赵宁:谢谢,谢谢毛总。 主持人赵宁:希望有一天我去买衣服的时候,卖衣服的人跟我说我们这里的版式都是欧洲的。 毛继鸿:我们绝对是Made in China,百分之百的。 贾樟柯否认拍纪录片和剧情片有两视角 电影是沟通纽带 主持人赵宁:刚才我在网上看到网友很有意思的评论,他们说贾导拍剧情片的时候是关注小人物,而拍纪录片的时候是越来越精英化,为什么会有这样两个视角。拍纪录片和剧情片是这样分开的吗? 贾樟柯:我倒没有这么自觉,说拍纪录片拍精英,拍故事片拍小人物。我一直觉得电影这个媒介有很强的一个纽带作用,沟通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人的生存情况。比如在《无用》里,三个地区:广州的流水线,巴黎高级的时装秀,山西汾阳偏远的裁缝店。正因为电影可以将这三个地区的生存状态完全融合在里面,它作为一个纽带,可以呈现不同的现实,这样才可以把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复杂当代的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完整地呈现出来。电影真的作为一个媒介,它中间有这样一种沟通的介质的情况。 贾樟柯谈中国纪录片现状 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 主持人赵宁:我曾经在一个访谈里,也是接受新浪的一个专访,您也提到一个纪录片导演的使命感或者是一个现状的情况。你也提到了一个耐心的问题,一个培育的问题,以及不断地去创新。 贾樟柯:中国纪录片应该是从80年代末就开始有了新的纪录片运动,那时候像我们的老前辈,像吴文光导演、段泾川导演、蒋月导演、李宏导演,他们那一代纪录片工作者就开始了很艰苦的纪录片的工作,逐渐的就开始后来有一个比较象样的纪录片的潮流。后来到90年代末,特别是DV产生之后,那时有过一个非常丰富的创作的高峰期,包括像杜海滨导演,那时像杨天毅导演。逐渐到这几年王兵导演的《铁西区》、《和凤鸣》,非常有影响。实际上纪录片是有非常大潮流、非常好的一批作品存在。但是因为体制原因,或者是因为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消费的时代,这部分创作没有很好的被公众认识,希望大家一起坚持努力去从事纪录片的创作,给我们的时代或者是给我们的中国快速变化的时间段留下我们来自民间的、来自导演个人的一种观察和认识,我们才能够变成一个有来处的民族,要不然我们怎么过来?我们经历过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过去,可能也没有未来,我们不能变成一个既不管过去也不管未来的人,只有此时此刻那样是不行的。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拍摄。像《三峡好人》之后,我们策划了好几个剧情片的计划,资金也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我还是实现我自己给自己的一个要求,每拍完一部剧情片就拍纪录片,所以就拍了《无用》。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