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卓别林VS周星驰:相似的经历造就了两位“喜剧之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19:32 新浪娱乐
经历:相似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两位“喜剧之王” 李小龙是周星驰的偶像,这到今天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但我相信周星驰还有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偶像,那就是卓别林。只是周星驰很少提起这一点,只有在被人问起“谁才是真正的‘喜剧之王’”这样的问题时,周星驰才会严肃地回答:“我认为是卓别林。” 首先说一下卓别林与周星驰颇为相似的人生经历,这大概是后来两人的喜剧电影情怀如此相似的最根本原因。 卓别林生于英国的伦敦,他的父母都是演员,但卓别林刚出生父母就告离异,卓别林与哥哥一起和母亲生活,卓别林7岁时母亲失业,他被送进孤儿院,后来他离开了孤儿院,成为了一个流浪儿。孤儿院的生活想必并不美好,卓别林在后来的《寻子遇仙记》中,他收养的小孩要被送进孤儿院,他便不惜与执法人员性命相搏抢回孩子,也许就有这方面的阴影存在吧。12岁时,卓别林的父亲去世,母亲患上了精神病。卓别林一生其实并未得到父爱,也只得到有限的母爱,之后就一直生活在贫困和动荡的童年之中,为了生存,小卓别林做过报童、佣人、小工、小伙计,也在马戏团里做过喜剧表演。卓别林后来的《马戏团》就有他个人经历的影子,在电影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卓别林表演抛苹果和走钢丝。除了独特的默片喜剧表演技巧,在很多电影中,卓别林还经常展示出其“高超的武艺”——比如《大独裁者》中膝盖不弯便轻松跃上桌子,仅用双手力量便迅速攀上窗帘高处等等——这大概也来自于他在马戏团时接受过的训练。 周星驰的童年虽然尚且没有如此惨淡,但也算得上是大起大落,远称不上幸福。周星驰同样自幼父母离异,和姐姐一起随母亲生活,据他说童年时住的也是一栋“七十二家房客”般的贫民楼(也就是《功夫》中的猪笼城寨,那就是向《七十二家房客》致敬的),因为家境的原因,周星驰也是很早便辍学,做过各种各样的打工来贴补家用。在少年时代喜爱上李小龙之后,周星驰曾去李小龙所在的门派——咏春拳馆去学习,但也是因为钱不够只学了很短的时间就放弃了。周星驰当时的座右铭是“勤力向上不气馁,失败饮樽矿泉水”。周星驰曾经描绘他少年时代的一份工作,就是每天为公司所有同事买盒饭,涮杯子之类的杂务,这大概也是他后来能把《破坏之王》中何金银之类的小人物演得如此传神的原因所在,而这部电影相信多少也有周的自传色彩在里面。在演员训练班夜班毕业之后,周星驰也只能到电视台主持儿童节目,以及在《射雕英雄传》等剧中饰演村民官兵路人甲乙之类的角色,那个著名的事迹就是那时留下来的:在拍摄《射雕英雄传》中被梅超风一爪抓死的村民时,周星驰曾向导演建议:可否出手挡一下再死?结果被导演不耐烦的拒绝。后来他就一路开开心心地提建议,开开心心地被拒绝。人人都在为这个笑话想起了那个“死来死去也死不了”的尹天仇。《喜剧之王》中尹天仇在和杜鹃儿试戏时说的那句“我这一生已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我实在太累了”,相信那句台词说的也是有关周星驰青年时代的记忆。 卓别林和周星驰的喜剧风格的发展也十分类似,在卓别林没有电影决定权的早期,他在电影中扮演的常是一些丑陋狡猾,靠一些恶做剧来制造一些低级笑料的反面角色,卓别林早年便明确说过反感这种喜剧形式,后来自己掌握了拍摄权后便立刻抛弃了这种喜剧模式。而在那些周星驰被剥削和利用的电影里,比如王晶执导的电影里,周星驰在其中也无一不被塑造成嚣张跋扈,靠整人来制造笑料的恶棍式的人物(最典型的如《千王之王2000》,《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等),而在周星驰自己编导的电影,他的角色却无一例外都是另外一副心肠。《食神》中那个从令人厌恶的嚣张跋扈,一直到最终悲天悯人式的苍凉的史提芬周,在我看来正是周星驰喜剧风格的转变的影射和寓言。 而在两人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之后,两人的电影呈现出了极为相似的情怀,这是下面我想说的内容,也是我讲周星驰是中国的卓别林的最重要原因。小飞/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