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购物指南:功夫片之死--功夫片死亡三部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13:23  精品购物指南
精品购物指南:功夫片之死--功夫片死亡三部曲

张艺谋是压死功夫片的最后一片稻草

  功夫片死亡三部曲

  当成龙和李连杰在《飞龙再生》《救世主》中以动态捕捉、CG合成的电子游戏式动作,夹杂着波普艺术与后现代虚无主义的节拍从银幕上冲撞我们的视网膜时,我们不禁要问,功夫片是否已经与功夫无关?就像任何对经典的亵渎一样,许多功夫电影爱好者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武侠电影的核心元素——作为实际格斗技术的武功,在电影中被无情地形式化。1992年,准备拍摄《黄飞鸿》的徐克与武术指导刘家良关于如何展示“佛山无影脚”的矛盾已经被许多功夫片爱好者拿出来作为“新武侠”背离了功夫的经典例证。

  不客气地说,中国的功夫电影,从一开始就是特技武侠,追求速度和运动感,因为中国功夫本身到了近世,表演和杂耍的性质也越来越浓。功夫片可以说是视觉时代的武侠小说,从最早的《火烧红莲寺》里就有原始的特技,比如叠画和威亚。现在许多影迷津津乐道的老武侠电影里,包括胡金辁,用的都是京剧武打。

  的确,如果回溯历史就会发现,奠定香港武侠电影风格的最早一批武术指导们,大多出自梨园。其中于占元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可以算做是近代香港武侠电影指导者的摇篮,它造就了由洪金宝、成龙、元彪等人组成的赫赫有名的“七小福”。而现代影迷被捧为神明的导演张彻和一代巨星李小龙,也都是中国功夫的“叛经离道者”。

  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被斥为“不懂功夫”的徐克,利用镜头剪接、机位角度和构图,真正地把“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中的力度完美地表现在银幕上:“以前演员不懂功夫,是不能拍功夫片的,但徐克出来后化解了这个问题,再搭配上李连杰这样表演型的武术明星,造就了一种全新的功夫片模式。”但刨除了功夫的元素,好莱坞还需要中国导演们找镜头和做特技吗?那里盛产大师!在黑客帝国中尼奥学习用中国功夫打飞了几百个史密斯。于是,功夫片不再需要中国导演和演员,一个“原装”的武术指导,足矣!

  徐克 功夫片流失的原罪

  还在拍《笑傲江湖》的时候,徐克就对老导演胡金铨说:“胡导演,你拍了《龙门客栈》,拍了侠女,这几十年,很多人在模仿你,你再拍同样的东西的话,人们会说你在模仿他们。”

  那是1990年,一部布景、服装极尽胡金铨华丽考究之风,主题、动作却徐氏化的新派武侠片就此问世。接下去的十年间,《东方不败》《黄飞鸿》系列逐一出现,使得新派武侠片终于压过时装动作片,成为功夫片的主流。那时,大家都说,这是徐克的武侠时代。而徐克亦在此时,奠定了自己独特的“徐氏风格”,为武侠世界营造出一个光彩流丽又奇情诡异的别样江湖。那时候,人们都认为徐克将成为功夫片的救星,将成为留名青史的功夫片导演。

  《黄飞鸿》的英文名字是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中国往事》。是否会让人想起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为好莱坞拍摄的黑帮片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美国往事》?就像《黄飞鸿》系列中黄飞鸿用西方的蒸汽机来制中药一样,徐克电影也是中西电影的融合。《新龙门客栈》可以看做是其中的代表。

  《龙门客栈》在胡金铨这样一个极重视浪漫和历史细节的老导演的作用下,意境极为中国:大漠孤烟、英雄儿女。但是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却完全是美国西部片的结构:一个封闭的西部小镇,忽然闯入了一个外来者,他打破了这里的既定结构,引起了事端。而他的电影语法也摈弃了旧版《龙门客栈》的简洁拙朴,大量采用好莱坞式的经典轨范,运用流畅剪辑的手法将一系列短镜头组接起来,不求位置的合理性,只求心理真实。比如影片结尾的大漠搏杀,为了将这场戏拍出独特的气势,他将影片剪接成不同速度的样片后再重新组合比较,终于营造出了那种苍凉激烈的氛围。

  徐克一向是一个爱好技术的导演,《星球大战》是他最爱看的电影之一。2001年的《蜀山传》,就是他受到《星球大战》系列的刺激,希望能用新的电影技术来营造一个奇幻世界的成果。

  徐克在用《星球大战》拍功夫片,可是塔伦蒂诺却在看着旧版的《龙门客栈》拍他的《杀死比尔》。结果当徐克发现他的新武侠电影可以取代传统功夫片,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生可以取代传统打星的时候,徐克也可以被取代了。当徐克还想回归传统武侠的时候,《七剑》的惨败告诉他,观众已经不再买他的账。

  曾经,徐克的新武侠电影确实风光一时,观众们确实喜欢飞来飞去的侠客对打,但是如今,观众们更喜欢看《黑客帝国》《功夫》的场面,虽然里面依然没有什么功夫元素,但是场面却比徐克更精彩。

  李安 《卧虎藏龙》效应

  2001年3月18日,星期日,《卧虎藏龙》的北美票房突破了1亿美元门槛,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诞生,此时,距离第73届奥斯卡(精品购物指南:功夫片之死--功夫片死亡三部曲)颁奖还有一周。此前的纪录由罗伯特·贝尼尼的《美丽人生》保持,最终成绩是5760万美元,而《卧虎藏龙》的最终成绩是2.05亿美元。负责发行《卧虎藏龙》的索尼电影公司副总裁迈克尔·贝克表示,以他的家乡得克萨斯州的克尔维里为例,过去从来没有一部外语片在这个偏僻地区的小影院上映,而《卧虎藏龙》却打破了这个纪录。

  2000年10月9日,《纽约时报》的一篇影评说出了西方观众痴迷于这部片子的原因:“李安用这种使得银幕充满能量和运动的体裁,创造出一种宁静的表面,从而展现武侠片通常没有的一种新景象和精神。表演者们飞檐走壁,轻得像在空中飞舞的秋叶。李安已经找到了甚至能使功夫片带有诗意和精神意义的途径。”

  在西方观众看来,这是一部摆脱了地心引力的玄妙电影。一个充满弗洛伊德情愫的故事,被东方手段重新讲述。2001年3月,《纽约时报》在特别为奥斯卡开辟的专栏中,大幅刊登了李安的专访。报道指出,《卧虎藏龙》在香港只卖出200万元,在内地130万元,远远落后美国的《碟中谍Ⅱ》。两岸三地,一片冷淡。

  然而,最终一座小金人却好像改变了一些东西。虽然这座小金人对于国内的观众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却实实在在地砸在了很多国内导演的心里。毕竟,奥斯卡导演这个镶金的外套还是足够吸引人的。听听徐克怎么评价卧虎藏龙的:“我知道李安他们是想以亚洲市场为主的,连他们也没有想到市场会在国外。没有一个电影人在拍戏时会给自己预设以哪里的观众为对象。对他们来说也是个很妙的现象,他们绝不想放弃中国人的市场,去拍一部给外国人看的电影。当然,讨好外国人的因素是有的,李安自己也承认,在电影里他运用了一些西方的手段,把浪漫等元素放到了中国传统的武侠世界中去,让西方人看懂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但我的理解是,因为这部电影本钱大的缘故,他们想打开外国市场,一做推广,才发现欧美的市场比亚洲好得多,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李安的成功确实刺激了不少人。

  国内导演们开始把简单的功夫片看成是成功的捷径。不得不承认,此后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blog)冯小刚《夜宴》和徐克的《七剑》里都有不少《卧虎藏龙》的影子,或学皮毛,或学神韵。其中张艺谋学的最足,除了借武侠的新瓶装自己的旧酒,用足了章子怡(精品购物指南:功夫片之死--功夫片死亡三部曲)的狠劲,找谭盾做音乐,《卧虎藏龙》和《英雄》还用了一个共同的制片人。结果此类影片除了票房,无一成功。很多片子更是连奥斯卡的边都没摸着。

  李安的《卧虎藏龙》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玩票之作,他之后再也没有尝试过功夫电影。不过这次玩票已经足够中国的功夫片喝一壶的了。徐克用了10年的时间将中国的功夫片带向了“歧途”,而李安只用一部电影就让功夫片掉进了更深的坑里。也许这并非他本意,只是事实如此。

  张艺谋 压死功夫片的最后一片稻草

  “这绝对不是一次自由又公平的竞争。”最早对《十面埋伏》独霸暑期档有微辞的是香港著名电影人、金像奖主席文隽。而在《黄金甲》上映时,贾樟柯也发出了同样的抱怨,因为他的《三峡好人》被挤得每天只能放一场,而且不到一周就下线了。这就是张艺谋从李安身上学到的一部分。

  张艺谋和他的合伙人张伟平创下了中国功夫片票房的神话。张伟平说:“《英雄》票房的神话,20年之内不会有片子超过。张艺谋同样不畏惧那些异己的声音,因为总是有多数人买他的账,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再多的口水,也会有人去给他捧场;骂他电影的人也会进电影院,哪怕看完了再骂。这足可以让这位“极富想象力的亚洲第一色彩大师”在他的系列功夫片里肆无忌惮地表现他的影视美学:他让文白间杂的对白看上去天马行空;他用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铺陈一种色彩;为了他想象中雕梁画栋极尽华丽的“牡丹坊”,他只要想要,就可以扔掉超过200万元的置景费,这些钱足够让所谓第六代的导演们兴奋得晕厥过去——他们实在是太穷了,即便他们自称比张艺谋更懂电影,也无法吸引投资商的眼睛。

  千万级的宣传费用、千万级的防盗版费用、千万级的布景费用、千万级的明星费用,这就是张艺谋大片的核心。这些也带来了张艺谋的成功。据张伟平介绍,《英雄》的投资额是3000万美元,创下2.5亿元票房,上交了750万元的税和2000万元的电影基金。不光这些,截止到公映前,其海外音像版权就卖出了1000万美元……

  《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乃至《无极》《夜宴》,除了都是以功夫作为卖点,其余在内容上毫无雷同,甚至可以说,毫无内容。然而他们都采取了同样的制作手段:高成本、大制作、高调宣传、国际影星,这就有了票房的保证。

  陈凯歌在一篇写张艺谋的文章里说:“我常和张艺谋不开玩笑地说,他长得像一尊秦兵马俑,假如我们拍摄一部贯通古今的荒诞派电影,从一尊放置在咸阳古道上的俑人大远景缓推成中近景,随即叠化成艺谋的脸。”这话是20年前说的。20年后,这两个导演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相当于当年的55倍。还有一个变化是,那张秦俑似的面孔已经成了表达中国形象的符号之一。

  1998年,1500万美元巨额投资的意大利实景古典歌剧《图兰朵》在太庙演出,张艺谋搭建了长150米、高45米的世界最大舞台,演出票价炒到2000美元一张,10场爆满后又加演一场。这就是张艺谋闯出来的路,只有越贵的才越好卖。

  从现在看,张艺谋确实没有学到李安的精华,因为他至今还是奥斯卡上的白丁。但是他同时已经成为了中国功夫片上的一个榜样,看一下陈凯歌《无极》中的人物名字,光明、倾城、无欢、鬼郎,很对应于《英雄》里的名字:无名、残剑、飞雪、如月。人物形象宛如字面意义那样简单而概念化。

  后功夫时代电影的本质是抽空意义,就是把功夫元素抽空,填进去什么都无所谓。这就是中国功夫片导演的传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