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贾樟柯自述:《二十四城记》是一部群像史诗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06:34 新浪娱乐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从双桥子到万年场,从牛龙路到双桂路,这片被成都人叫做“420厂”的土地,记录了城市历史,又孕育着城市的未来。这里延续了五十年不能遗忘的城市记忆,唤醒了贾樟柯的艺术灵感,拍摄了电影《二十四城记》。今年戛纳电影节,该片将作为唯一一部中国电影角逐金棕榈大奖。昨日,贾樟柯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刚熬夜完成后期制作的他没有丝毫疲惫,仍沉浸在创作的兴奋中。对于5月17日即将在戛纳举行的全球首映式,贾樟柯充满期待:“一个厂,一座城,一个时代,一部延续50年的群像史诗。我们准备好了!” 结构既传统又实验 这是一部群像式史诗 1995年,贾樟柯以“北京电影学院(blog)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名义,完成了处女作《小山回家》,至今已形成了其独特的电影美学。《二十四城记》更大胆尝试了一种全新叙事结构,极具艺术实验色彩。影片以纪录片方式进入,就像贾樟柯钟爱的《史记》的刺客列传,几笔白描就介绍了人物出场。随着影片展开,三代“厂花”演绎的人生命运与5段老厂工人的讲述穿插交织,虚构与真实完美融合。 贾樟柯说,从去年开始,用了1年多时间采访了100多位老工人,整理出了几十万字的采访笔记,收集他们的记忆。老工人分散的记忆最后集中到片中3个女性身上,上世纪50年代的吕丽萍( blog)、70年代的陈冲(blog)和现代的赵涛(blog)。三个人物的经历具有高度概括性。“这样的结构可以说既传统又具有实验色彩。采用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经典叙事模式,但又大胆融入5个工人的回忆,103分钟的电影浓缩了一个时代。” 贾樟柯表示,拍摄之初设计的人物关系为:吕丽萍是赵涛的奶奶。随着拍摄进程深入,他果断地进行了修改,让每个人物独立出来,追求一种群像式的史诗感。 请女诗人做编剧 翟永明弥补我的缺陷 《二十四城记》是贾樟柯第一次邀请他人联合编剧,成都著名女诗人翟永明成了他最好的互补。贾樟柯说:“这部电影需要女性视角,又在成都拍摄。我特别感谢翟姐帮我完成了电影的本土化和女性化。从人物到空间,我都需要她来帮我完成从想象到具像,来弥补我的缺陷。” 翟永明是贾樟柯很早就很喜欢的一位诗人、一位老朋友。当年《东》在贾樟柯老家首映,翟永明就专程去捧场。贾樟柯透露:“我俩的工作方式很特别,不是先写,而是交谈。不谈剧情,而谈彼此的生活感受,在这种放松的心态下完成创作,最后下笔完成剧本感觉是种享受。” 据悉,台湾著名音乐人林强不仅担任配乐,更创作了主题曲《未来往哪里》,呼应影片的时代变迁的主题。 看三代厂花飙戏 我不是导演,而是影迷 《二十四城记》是贾樟柯首次和众多职业演员,尤其是大牌明星合作。吕丽萍扮演的上世纪50年代女工,充满理想和奉献精神;陈冲扮演的厂花横跨上世纪70至80年代,感情经历丰富,不停寻找真爱;赵涛是消费时代的女工,和父辈传统的价值观不同,导致误解和冲突。
【贾樟柯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