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听说您拍这部电影没拿报酬?
梁明:(笑)没有。
笔者:怎么做出这么大的贡献?
梁明:因为这个题材是我想拍的,我在大学工作了20多年,从82年毕业一直在大学当老师,那么我有一个情结,就是要把我对大学生的了解表现出来,同时也圆自己做大学生时的一个梦想,要拍这种青春的、美好的、诗意的、诗化的电影。终于有这么一个机会,虽然投资很少,但是我想,钱不是一个最能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当然电影要是靠钱拍出来的,但是它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我们的研讨会上,胡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老师特别提到女主角半夏切橡皮的段落,他说:“一块橡皮五毛钱,一把小刀一块钱,一共一块五毛钱,但这个镜头拍出来的价值可能就是上百万,花上千万、几百万拍一个千军万马在那儿打打杀杀的镜头,很血腥的,它有多大意义吗?除了一个感观上的刺激,别的没有。”所以,胡克老师的提法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说,你找到很好的细节,找到很好的表现手段后,即使没钱也能出彩儿来。所以胡老师的比喻特别好,他觉得《夏天》里切橡皮的镜头是一个特别好的表达,他说这种电影语言的表达没花钱,但出来的效果却是花多少钱也未见其能达到的,那种花好多钱来实现的豪华、灿烂不一定有意义。所以,胡克老师给了我一个启示,钱少也能拍好东西来。《夏天,有风吹过》证明了这一点,钱很少,但制作水平包括我们的画面影像是相当好的。当然,如果我们有充足的资金,会做得比这个要好得多,我们确实有点儿资金不到位,所以我没拿片酬,把钱都用在拍电影上了。
笔者:《夏天》确实非常精美,颜色也特别漂亮,比如半夏是绿色的,天晴是粉红色的,友谊是温暖的金黄色, 爱情是浓烈的红色,追忆是纯洁的白色。在《夏天》的色彩方面您有特别的设计和考虑吗?
梁明:有。因为我对色彩一直情有独钟,一直都在研究色彩,我的一本色彩专著《电影色彩学》已经出版了,在8月1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这20多年,从上学、毕业到现在,一直在研究色彩问题,所以我对色彩是有很明确的设计和设想的。这部片子受了一些具体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季节的限制呀,资金的限制呀,没有达到我原来最初的设想,但是也能看到一些吧。
笔者:那为什么把绿色给了半夏呢?
梁明:因为我们原来想的主色调就是绿色,在夏季拍绿色。绿色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最初的开始,自然万物的变化都是从绿到黄到红,然后到紫,都是这么一个过程,没有说先开始是红然后再到绿的,人生也一样。人生色彩的变化是从绿色开始,然后慢慢地不断成熟,跟自然万物的变化是一个过程。青春是绿色的,所以半夏也应该是绿色的,有的时候可能是青色,不够成熟,但是它是青春发展一个必然阶段。
笔者:《夏天》的摄影相当出色,画面很透。对于已经成为摄影大师的您来说,构图、用光等技术已经不在话下。
梁明:(笑)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可能更注重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