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夏天》在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拿了两个奖:最佳新人和最佳女配,所以有人说您是一个成就新人的导演。其实从理论上讲,用新人有些冒险,不扛票房,而且导演还得调整他们,您是怎么考虑的?
梁明:呵呵,第一个是没钱嘛,“腕儿”都很贵。第二个是这个片子里的人物年纪小,年纪要小也只有新人,“腕儿”的年纪一般都大了。所以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只能启用新人。但是用新人确实像你所说,存在冒风险的问题,比如这部片子里就有一些新人表现不够好,但是我们的主角表现得还是非常好,她们也都得了大奖。
笔者:《夏天》里还有两个特别著名的主持人春妮、张绍刚。
梁明:对,他们都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友,都是学校的人,都来帮助我,是为我做贡献的。他们也都是本色演出,一个是主持人,一个是老师,很出彩儿,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我特别感谢他们的支持,他们都是一分钱不要的。
笔者:来谈一下风格吧,《夏》画面、音乐甚至情绪极尽唯美,让人想到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片中也提到他的《四月物语》和《情书》,您偏好唯美的风格吗?
梁明:我观点上就是这样的。我认为电影是一个艺术的门类,艺术要表现的一定是真、善、美。所以我从心里想表现美的人、美的思想、美的环境、美的情感、所有一切都要美。要用美的构图、美的光线、美的色彩、美的运动来表达你对美的一种感受,这就算是我的一个风格吧。《夏天》更像一个诗的电影,诗是唯美的,那诗的电影自然要用唯美的风格去表达,去表现。这种“诗的电影”情结是我们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烙印在脑子里了。那个时候看了很多前苏联和法国的影片,都是一些很好的诗的电影,所以那个时候就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拍一个诗化电影。现在终于有这么一个机会吧,完成上学时一个梦想。
笔者:《夏天》在用画面“说话”,用画面“表意”方面做得很极至。特别是半夏,不爱说话,台词少,但她的内心活动和微妙的心思、情绪都已经被导演用唯美的画面特别善解人意地、特别细腻地描绘出来。
梁明:电影首先是视觉的,然后是听觉的,能用画面语言表达的就尽量少说话。比如天晴妈妈的逝去和天晴换心脏前的梦境,分别用两段很美、很有意境的舞蹈来表现,这比任何言语的表达都要到位。我自己是更偏爱影片的前半段。阿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