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
——台湾电影的发展趋势
1.自救
九十年代末香港电影也曾以各种方式进行救市,试图为香港电影进入新血液或者寻找新出路,如今也在大华语片的趋势下逐渐的转型,而本是同根生的台湾电影,又如何的在逆境中自救呢?
第一,借助于“国片制作辅导金”,拍摄商业片。台湾影评人梁良曾在《“电影辅导金政策”对台湾电影的影响》中谈到电影辅导基金直接影响到九十年代后台湾电影的发展面貌,而电影人也常常是申请了辅导金进行个人化的艺术创作的尝试,甚至不顾电影本身的商业性,无形中使得本土市场进一步的溃退,“他们往往以参加国际影展为目的,题材与风格都迎合国际影展的口味,国际影展评为成为后新电影时代台湾制片的最主要的观众。过分自恋限制了‘新新电影’走向普通观众。这些电影尽管有可能在国际上受到关注,但大多数作品很难与广大台湾观众见面”。但是,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不少的年轻导演一方面依然借助于国片制作辅导金(毕竟其辅导金的金额很高,单部作品都可以超过1000万新台币,这样几乎足够于一部低成本影片的制作),另一方面则注重于影片的商业性,如钮承泽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钟孟宏的《停车》等。而今年《海角七号》、《囧男孩》等影片的赢得不俗的票房与口碑,也说明了台湾本土电影依然可以有不少的观众。而像侯孝贤这位新电影的旗帜手,也要拍摄《聂隐娘》这样的商业化武侠片。另外,也有部分影片寻求本土企业的支持,如《诡丝》、《白银帝国》等。
《九降风之台湾篇》因曾志伟而获得香港资金支持
第二,寻求外来资金,支持本土制作。国片制作辅导金虽然数额大,但限制也比较多,且每年的支持的影片数量有限,部分电影人也就寻求外来资金来支持本土创作,这主要包括香港资金及日本或法国的资金,如《九降风之台湾篇》,便是因为曾志伟而获得香港资金,《不能说的·秘密》也主要是香港安乐公司的投资,即将在香港亚洲电影节担任开幕片的程孝泽导演的《渺渺》,也是王家卫的泽东公司的新作,而像侯孝贤、蔡明亮等,则以法国或日本的投资为主,侯孝贤在去年就导演了法国投资的《红气球》,数年前还执导了日本片《咖啡时光》。至于李安,早已是国际大导演,其资金来源更是多元化。
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自救,市场都是其重要的考验地,毕竟,有了市场才能使得电影业循环发展下去——十多年前的只顾个人艺术追求而不顾观众的方式已经留下沉重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