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电影面向国际市场 将培养众多新导演
新浪娱乐:之前听陈导说过饭场做戏场,于总还是希望推向更广的范围,西方市场,他说有海外的发行部成立,你们这方面怎么掌控,要推到这么广的一个市场,在制作方面的话会不会有一个?
黄建新:你的电影制作要达到一个国际欣赏的要求,其实国内观众对电影的要求相对比欧洲观众低,因为欧洲观众的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文学教育有比较长的历史,他们看东西的眼光很刁,我们常常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在中国都可以赚钱,在国际市场不行。你只是一个故事赚了钱,在国际市场卖不出去。因此我们组建这个公司之初就想到了,要达到国际要求,保证质量。第二个,客观讲中国电影在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基本不强,所以我们一开始的计划首先是解决华语的问题,解决亚洲共同文化比较相近的地区,然后再说美国的市场。当然一个大的电影是要兼顾一个市场的计划或者一个关于那个市场的预测还是要做,但是我觉得,我比较同意陈可辛导演的计划。
新浪娱乐:谈一下有网友谈到对于一些新导演的发现,这方面你们会有一些具体的想法吗?因为我们知道其实近年有一些电影公司都在做一些,希望培养一些新导演,发现新的人才,其实这次你们会有?
黄建新:会有。其实去年到今年我光跟陈导演一起见青年导演有几十次,见了很多很多人,也在推动一些项目。因为现在这个大陆的市场情况跟以前不一样了,更多的观众喜欢看自己想看的那种跟他们有关的,快乐的或者是某种类型的电影。因此我们希望从之初,利用我们的经验和国际的一些经验,能够使这个青年导演能够更面对主流市场的状态在做努力,从职业技巧的角度进入市场。这样可能能够推动小的电影的良性的发展,常常很多人拍的很好,但是就没钱拍。
人人电影不放弃艺术片 希望获得市场认可得奖在其次
新浪娱乐:黄导的片子都有很强的艺术性在里,但是其实在中国就比较有艺术性的电影没有市场,就不像欧洲有艺术院线。这方面会觉得是要放弃,还是怎么样?
黄建新:其实我每次拍片都是计算,我拍艺术片先把市场预卖掉,不亏钱才拍,但有些导演没有,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投进去,结果就输了,就没了。我是前些年最初做的基础,还有很多制片公司和投资人的关系,所以一般来讲一个剧本开始策划,计算投资额的时候,其实跟艺术市场已经算过了,一般都不赔。这个空间是很小的,不是随时谁都可以拿到这样一个条件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包括我自己现在是面对真正市场的要求,如果你还是要做职业导演的话就必须面对挑战,面对观众需求做选择,同时要把电影拍到很好的境界,故事讲的好,演员表演好,等等。
新浪娱乐:由于可能是国内还没有艺术院线这回事,对于年轻导演的话,问他们的建议,跟他们建议的话,你会觉得可能只能是靠国外市场,还是觉得他们还是要放弃?
黄建新:走电影节路线是一个方式,这是一条路。但是得奖不得奖不是我说了算,你觉得你再伟大得不了就得不了,因为每一个评委的喜好,可能恰恰今年就是他们选择的主题不是你要拍的,因此都是有偶然性的。所以不能把宝押在这上,还是要拍好的电影。另外如果长久的话还是要计算成本的回收问题。
新浪娱乐:谢谢黄导。
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壮大是工作室落户内地的主因
新浪娱乐:欢迎陈可辛导演,祝贺陈可辛导演的工作室落户北京,不仅我们制作,还有和保利博纳的。
陈可辛:今天宣布这个东西,包括我跟黄导演,大家成立,我们制作,然后是我们制作跟于冬的保利博纳合作的人人电影,希望是一个比较健全的电影的产业链,包括发行、融资、推广等等,最后当然就是还要宣布第一部电影《十月围城》,说好像还挺多个环节的。
新浪娱乐:其实这次我们知道其实可能这次合作是有一个很长远的目标或者计划,但是这一次合作是怎么慢慢达成的呢?
陈可辛:其实一年多了,我拍完《投名状》之后就在琢磨后面的路应该怎么走?一年多前觉得好像是很新的概念或者反传统的发行模式,今天都已经出现了,因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快到很多我在想象两年后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类似于那个时候,整个电影产业状况在每个地方都改变了,因为包括海外的金融危机,包括美国人,欧美对中国的传统的虚幻的这种武侠片,开始连他们都有审美疲劳,再加上最近的金融危机,其实外面的市场百分比一直在往下降,而内地的百分比一直往上涨,这个比例从以前的可能四五年前的80%、20%的比例,外面80,内地20,到7、3,到6、4,到5、5,到现在已经是3、7或者2、8了,内地市场已经占了60、70%的百分比,还没算外面传统的DVD,因为盗版多,碟片或者电影频道,所以这些都是还是一个每天在变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当你这个市场比例已经都是在内地的时候,其实我们要,真的要思考整个电影,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包括创作,包括拍摄的地点,制作,包括推广模式,面对什么观众?当然包括发行。那么发行来自什么呢?来自资金来源,因为你不在发行那边拿资金的来源,等于回收的保证就不在这个公司的最有利的控制的地位。所以在这些东西结果得到的结果,除了制作室,工作室,包括融资,包括推广,其实都急需要在北京建立一个总部。那么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很乐意看到的一个未来的一种向好的,我觉得向健康的,向完善的发展。但是确实现在真的有概念或者有很好的基础的,或者有很好的架构的公司并不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需要这种比较健康的架构建立起来的时候。所以就把整个公司,其实各方面都把,除了外销的那部分在香港、海外之外,海外发行之外,基本上我觉得北京有办公室越来越重要。
中国电影产业在快速发展 调整期过后将形成自己的模式
新浪娱乐:这次陈导从《如果-爱》到投名状都尝试在文艺方面的大片,然后到武侠动作的大片,都很成功。然后休息一年去调整,去探究内地市场,你有希望摸清内地市场,你觉得它将来的走势,你觉得这一两年的变化?
陈可辛:我们每年都听到电影局也好,领导也好,或者韩三平董事长出来每次讲话、报喜,说到我们看到的一些数字,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数字,而且这些数字都是很值得鼓舞的,每次数字都30%以上的增长。这个是全世界没见过,可能只有在20、30年代的好莱坞才有这种增长,或者80年代的香港。当然人口的基数就跟现在没得比了。所以我觉得往上的增长是没有争议的,反而我觉得更重要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或者一些模式,一些发行的模式。譬如以前做电影都是外面的投资方作为主导,然后把这个概念说是合拍,但是很多时候更像买卖,把内地市场跟中国的公司合作,中国的公司无论民营也好,国营也好,就会计算自己的盈利。很多时候拍完之后互相的帐目上交流是很少的,所以海外不知道内地其实怎么赚,怎么亏,内地也不知道海外怎么赚怎么亏,那不是很有合作精神的合作,那种合作其实早晚会被淘汰。因为当内地市场变为主导,而且变为一个电影的投资的70、80%的时候,已经很难,你是个海外的投资商,很难用海外的角度卖片给内地的公司,因为不可能你100块做的事情用70块卖给人家,所以那个变成一个很基础性的变化。
而这个东西你在这几年里面,尤其是去年,或者有些,比如《画皮》本身也是合拍片,可能你在,你就表面看它跟很多香港的合拍片没有什么区别,其实那部电影的主要操盘单位是在内地,是因为内地需要那部电影,因为画皮这种聊斋的,说是惊悚片,但是绝不及海外的标准。在海外没有什么市场,那部片也很成功的证实内地一个市场就能回本。所以我觉得那些都是在投名状那一年我们看不到的例子,而这些例子在去年都一一实现了。所以我觉得这整个产业的变化,它是需要五年十年的一种慢慢的调整,这五年和十年,现在可能才是第三、四年,这个调整我们每年会看到很大的调整,看到十年就有比较好的模式的存在,或者形成。而这个模式形成之后,就应该会是往后中国电影发展的模式。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