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娱乐讯 南京题材影片《拉贝日记》将于4月29日在全国公映,4月2日,投资方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以及片中两位中国主演张静初、袁文康做客新浪娱乐,畅聊该片的幕后花絮。以下为聊天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莹: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娱乐,我是主持人王莹。
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和纪录片很多,《拉贝日记》是其中的一部,今天我们特别有幸请来了《拉贝日记》的投资方,华谊兄弟的王中磊先生。王总,欢迎您,请您在这里跟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王中磊:各位新浪的网友今天我们聊一聊新的电影《拉贝日记》。
主持人王莹:影片的主演张静初,欢迎你。
张静初:新浪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又来这儿跟你们聊天。
主持人王莹:影片的主演袁文康,欢迎。
袁文康:新浪的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儿见面,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们的电影。
谢晋曾想拍摄《拉贝日记》
主持人王莹:好像和新浪网友想说的话特别特别多。
王中磊: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咱们聊这个电影,有很多想法。
主持人王莹:首先问一下王总,华谊兄弟投拍了很多类型的影片,这次为什么会选择了《拉贝日记》呢?
王中磊:是《拉贝日记》选择我们吧,不是我们选择它。确实这个题材,《拉贝日记》在十几年前第一次在世界上曝光,就引起很大的反响,我觉得可能特别多的人想去把它拍成一个电影,因为很早就知道像谢晋老师知道这个事就想拍,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拍成。所以,是电影选择了我们,因为这个题材可能是所有的电影人,不管是制片人也好,演员也好,导演也好,都是非常想参与的一个项目。
主持人王莹:是这样吗?静初和文康,参演这样一部影片会让演员非常压抑,不知道两位什么样的感受。
袁文康:反正这段历史是不可回避的,总是需要有这方面的艺术作品去真实地反映出来,可能这一次是由一个外国人,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件,觉得他们会比较客观。
张静初片中剪男孩子头 看《南京浩劫》很震撼
主持人王莹:影片中有一个宣传照,静初已经剪成了妹妹头,是这样吗?
张静初:男孩子的头吧。其实最早知道《拉贝日记》是2005年的时候,《孔雀》在柏林,电影节主席请吃饭,正好跟导演坐在一桌,他和他的女朋友坐在我旁边,我们就聊起来。他说他希望拍《拉贝日记》。我其实很孤陋寡闻,我是第一次听说,我说是吗?有这么一个就像辛德勒一样的一个德国人,我说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他说他很希望拍这个电影,到中国也许跟我联系,说我有没有兴趣,也有机会来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我当时就说非常有兴趣。因为我后来回来就去看了一些书,包括张纯如的《南京浩劫》,包括《拉贝日记》,我当时非常震惊,看得也非常感动。
主持人王莹:可以说从05年就已经开始准备这部影片了。
张静初:导演之前应该更早。
王中磊讲述片中震撼场面 曾担心《拉贝日记》太敏感
主持人王莹:什么时候找到您的呢?
王中磊:今年是2009年,2008年拍,应该是2007年吧,2007年的时候乔玲大姐找到我,说有这么一个项目你愿不愿意做,她有一个德国的朋友。华谊那么多合拍片,还没有跟欧洲的导演合拍过,说想认识一下,没想到坐下来聊的是这么一个题目。
主持人王莹:您当时是不是觉得也挺沉重?
王中磊:其实挺害怕的,因为这种题材其实是挺难拍的,也挺敏感的,当时因为还没有看剧本,导演就给我讲几个情节,其实讲到一个情节的时候我心里就想不管有多困难都要拍。就像静初一样,早就知道《拉贝日记》,但是没有那么了解,里面提到一个场面,拉贝在日本第一次对这个城市轰炸的时候,用一面巨大的纳粹的旗子救了第一批中国人,因为纳粹是他们的联盟,所以日本的轰炸机下去看到这个旗子是不会轰炸的,因为拉贝本身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实际上是一个纳粹的党徒,他也是在中国区的一个头,但是没想到在这样的时刻,他用这样的方法去救第一批中国人。我就觉得那个画面感、电影感特别强,就想拍,用了两年的时间筹备拍摄。
主持人王莹:也可以说主创人员准备的时间非常长,也非常充分,直至我们今年4月份,应该说是4月底会和广大网友包括很多影迷见面。
王中磊:对,4月29号会正式上映。
张静初饰女学生 袁文康饰演投降战俘
主持人王莹:静初在里面饰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类型的角色呢?
张静初:我在里面饰演的是一个摄影师,其实有很多珍贵的史料照片,包括一些就像是马季神父拍的电影片段,在影片里就设计成是这个女孩子拍摄的很大的一部分。
其实我觉得可能跟以往在南京影片里头看到过的女孩子的形象不太一样的是,她当然也有可能作为受害者,也有这一面,但是它更多像是一个强者,用她的摄影机,就像一杆枪一样,也在战斗。而且她是一个蛮现代的女孩子,因为她在教会学校上学,在金陵大学上学,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女孩子。所以,在里面也有一些感情戏。还是蛮不同的。我觉得蛮有价值的一个角色。
主持人王莹:而且影片也凸现它的新意,从一个女孩子的角度去看南京大屠杀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文康又一次饰演军人了吧。
袁文康:对。
主持人王莹:怎么样,和以前的军人角色相比?
袁文康:不太一样,他们是被围在城里,我是在城外,体现整个在战争场面上的这么一个人物,见证了这一段战争,包括对这些士兵最后很多人都是在战俘营,没有说你投降就能活下来,全都在战俘营被杀,他很幸运活了下来,最后又回到城里继续抵抗,挺顽强的一个战士。跟之前演的《集结号》里的人物不太一样。
主持人王莹:我觉得是两位主演角度不一样,静初是一个女孩子,通过自己的镜头,你就是完全身临其中去感受。
袁文康:对。
约翰-拉贝是德国纳粹 王中磊称其为“黑色天使”
主持人王莹:王总,这个影片,像之前包括您说谢晋导演也好,还有国际上很多大师也好,他们都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拍过那么多影片了。我们这部电影《拉贝日记》主要的新意或者是特点在哪里呢?
王中磊:其实史料记载或纪录片会比较多,中国导演曾经拍过一次南京的题材,在世界上还比较少,其实这次我觉得最不同的角度,我积极参与的原因也是因为它是一个国际的制作,它更加全面和客观地把一个在中国悲惨的20多天,再一次地去讲,但完全是不一样的,刚才静初讲得特别好,其实她在里面演了一个中国的学生,但她也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因为她真正搅入那个事件是很少的一下段,更多她像拉贝一样,像威尔逊医生一样,像他们学校的校长一样,其实更多他们是在这个城市里面的第三方,因为在那个事件当中,其实是有三方面的人,一方面就是迫害者跟侵略者,另一方面就是受害者,就是我们普通的市民,我们的老百姓,还有军人。还有一些人就是在这儿相对来说处于比较中立的一些人,当时美国还没有跟日本宣战,所以他们是一个中立的国家。还有像德国是日本的联盟,但他们也是很旁观地去看这个事情。
其实拉贝,我们后来再分析,他虽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救了这么多的人,但之前我觉得他是一个黑色天使,因为他在之前也是一个极端……
主持人王莹:你说得好,黑色天使。
王中磊:他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日尔曼的骄傲,又是信奉纳粹。
主持人王莹:本来就是一个侵略者。
王中磊:他没有侵略中国,但是本身在他的血液中是很民族的,因为日尔曼强盛了很长时间,这种民族优越感是有的。但是当真正灾难来的时候,或者当屠杀到的时候,其实他表现出来的人性的转变,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所以,我们老觉得他就是黑色天使,他的人生可能只有这20多天是最辉煌的。
主持人王莹:是由黑变红。
王中磊:其实是悲剧英雄,这个电影里所有的人都是真实人物,他们在这20多天之后的生活都因这个事件而改变。像拉贝最后回去以后,就被纳粹给关了,进了监狱很多年,出来之后也身无分文,一直还受着我们这边政府的救济。南京市的市长有一次是战后,去德国看望他,因为他已经没有钱,很穷,这个市长就拿了好像几万美金,当时的几万美金,是这个被他救过的人一分钱一分钱凑的生活费给他。像这里边演静初的校长,也是一个真人,是教会学校的校长,他救助了很多人,成立了保护区。这个女的也非常勇敢,电影里边跟真实的人很像,她确实打过日本人的耳光,不让日本人进到她的学校里,不让他们迫害她的学生们,但她确实看到太多的屠杀跟死亡,所以,她回到美国,用了一年的时间做心理治疗,但是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自杀。这些人都是很悲剧的。
约翰-拉贝认知度很低 英雄们回国后生活悲惨
主持人王莹:亲历者本身就是很不幸的。所以,刚才王中也说了这是一个国际的合作,我相信两位主演在拍摄影片过程中也接触了很多国际友人、国际方面的演员,他们对这段历史是怎么评说的呢?
张静初:这个戏里,演我校长的是一位法国女演员,演威尔逊医生是一个我很喜欢的美国演员。包括演我男朋友的那个演员。
我觉得在接触这个剧本的时候,应该都不是特别了解这个事件。包括我现在,我有很多德国朋友,我跟他们聊起约翰-拉贝这个人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个人。可能就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些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南京大屠杀不应该被遗忘,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也不应该被遗忘。整个应该说南京大屠杀的过程是非常非常黑暗和不幸的一段时间。可是如果说在这里面看见人性的闪光点,真的这20几个外国人当时在中国,保护了这么多这么多中国人,而且他们之后回到国内,就像刚才王总说的,他们其实回去之后的生活,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屠杀,包括女校长回来也自杀了,其实是精神崩溃。
主持人王莹:心理承受不了。
张静初:生理上也是,比如威尔逊医生,他可能在20几天时间,差不多一个小时做一例外科手术,基本上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他到后面其实眼睛也不好了,精神分裂了。他们在我们心目中是英雄,但是他们其实回去之后,他们实际上承受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所以,我看他们后面那些经历的时候非常非常难过,更是不应该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