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0年的风雨历程,电影节渐渐长大。每一年的春华秋实,都留下了前进中的扎实印迹。
1993年,第一届“营多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
1994年,第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参赛的影片增至20部,并新设喜剧片特别奖。
1995年,第三届“黄鹤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首次确认“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电影节宗旨,并增设最佳导演奖。
1996年,第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确定“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的鲜明特色,并增设最佳处女作奖。
1998年,第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突出特色是稳固并强化电影节的形象并有很多创新。
1、有了自己的奖杯———“飞虎杯”。2、电影节有了自己的特刊专号。3、举办国际电影短片学术展映。4、本届设立最佳纪录片奖。5、本届还设立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影片和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男女演员奖。
1999年,第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恰逢世纪之交,开始进一步提出关注国产电影。
2000年,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一次举办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开始在soyou所有网上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学生可以在网上了解电影节的情况,还可以在网上投票。
2001年,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1世纪第一个电影节,突出新世纪、新气象,举办亚洲青春影展,与国际接轨。录像作品获奖奖项进一步完善。
2002年,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首次出现了11位处女作导演以“集团军”的方式集体出击本届电影节;首次对电视电影进行评奖;首次与新浪网站合作,获得了数十万人的点击率;开幕式首次采取中式酒会的形式,极具民族特色,别具匠心。
2003年,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遭遇非典,“十年庆典”从4月延至10月,被喻为“世界最长的电影节”。在5000人参与的露天闭幕颁奖典礼上,巩俐、孙红雷、周迅、倪萍、白岩松等众多影视名人的出场和傅彪、牛振华的精彩开奖台词、张艺谋的寄语———把露天狂欢的气氛推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