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张元《妈妈》威尼斯再放异彩 15年后有意拍续篇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15:02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为庆祝中国电影百年,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特别举办中国电影展,由张元执导,秦燕、黄海波主演的黑白-彩色故事片《妈妈》脱颖而出,作为中国电影百年影展的开幕影片,再度以全新姿态,在国际影坛和世界观众面前大放异彩。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先生说:“《妈妈》入选,不仅因为她是新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第一部独立电影,而就其艺术而言,《妈妈》也是一部值得反复欣赏的杰出电影
。”

  《妈妈》15年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再放异彩,男女主演秦燕、黄海波联手揭开神秘面纱。

  《妈妈》的男女主演:秦燕饰妈妈,黄海波饰11岁的智障儿子东东。美国《综艺周刊》(VARIETY)评论说《妈妈》是一部“率真而充满感情的电影…漂亮的黑白画面…表演低调但很有震撼力。”

  秦燕和黄海波在《妈妈》中的出色表演,至善至美到以假乱真的艺术境界,竟使许多观众和资深国际影人们,在对妈妈和东东命运的担忧中,误认为秦燕和黄海波是一对生活中真实的智障儿童家庭里的妈妈和儿子。

  在媒体和互联网中关于《妈妈》的介绍里,白纸黑字地写道:“妈妈的扮演者是剧本的作者秦燕,她本身也是一个残疾孩子的母亲……”。

  中国著名影人秦燕,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彩色影片盛期时,重塑银幕黑白美人,实在为一种纯正的艺术勇气。秦燕通过饰演一位生活在都市里的平凡的智障儿子的母亲,在平淡的生存亲历和平静的黑白影象中,把东方女性伟大的母爱和中国妈妈深埋在心灵深处的“绝望的美”,表现得触目惊心,具有着感人至深的震撼力,打动了国际影坛。

  15年前的黄海波,年仅十一二岁,正值男孩子聪明淘气的少龄。他把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智障儿童东东,表现得神情一样,身心一致,惟妙惟肖,如迷似梦的,揪住了人心。也正因为这部《妈妈》,让当时年仅12岁的黄海波对表演萌生了极大的乐趣,奠定了其演艺发展之路的未来。《妈妈》拍摄结束后,导演张元给黄海波父母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张元在信中夸赞黄海波的演技很有天分,希望其父母继续发展黄海波的演艺事业。《妈妈》之后,黄海波相继出演了冯小宁导演的《战争子午线》等一系列作品,虽未像一些童星那样家喻户晓,但却是童星中仅有的能在演艺道路上越走越宽的天才演员,他的这种天分和潜质也是自《妈妈》之中挖掘出来的。

  《妈妈》编、导、演从窥视的视角出发,采用黑白和彩色胶片并用,电视采访磁转胶纪实片段插入戏剧悬念的兼容手法,在虚构的故事里穿插了对许多真实智障儿童和母亲们的纪录影象片断,把秦燕和黄海波塑造的妈妈和东东,放在社会生活中千百个活生生的妈妈和东东当中,从而使影片达到了生活和人性,艺术和命运直接冲撞的强大震撼,达到了生活与艺术统一,人性与命运统一的自然、真实、和感人,展现电影本身的现实与梦幻的朴实无华、和发人深省的完美境界。在美学上,《妈妈》带来了黑白电影的新诠释,也为中国电影黑白与彩色影像交替的时代,开辟了一片审美新的天地。秦燕饰的妈妈和黄海波饰的东东,在反映着中国智障儿童和他们家庭这个弱势群体的困境的同时,权释着编、导、演对社会、人生人类命运和文明的探究。

  《妈妈》在国内虽然流传不广,但却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电影史上参加国际电影节最多的一部影片。15年来,张元带着《妈妈》参加了40多个国际电影节和电影展。《妈妈》荣获1991年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公众大奖,1992年瑞士国际电影节导演特别奖,1992年德国柏林电影节最佳评论奖,1999年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欧洲影评人菲普雷希大奖等8项国际大奖。

  1993年,《妈妈》和《秋香打官司》、《香魂女》、《心香》、《双旗镇刀客》、《孩子王》、《血色清晨》、《火焰山的鼓手》等8部在世界十大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影片,参加中国首届“海峡两岸电影展”到台湾。在这部1991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制作的黑白-彩色故事片《妈妈》中担纲编剧、女主演和独立制片人的著名中国影人秦燕,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经香港赴宝岛台湾。秦燕被称为“最美丽的中国妈妈”,“中国最美的女导演”,“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大姐大”。《妈妈》被誉为“中国第6代导演的开山之作”。

  15年后的今天,作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国百年展映中的开幕影片,《妈妈》再度以全新的姿态横扫国际影坛。据悉,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为了能更好地播放该片,出资五十万欧元将原拷贝进行了数码再创作,包括音乐、配音、特效、剪辑等方面,使《妈妈》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大姐大秦燕谈,为何“《妈妈》花落张元”

  《妈妈》为何在国际影坛中好评如潮,倍受重视,又成就了导演张元及男女主角秦燕、黄海波的影人之路?

  秦燕说:“《妈妈》是我们的处女作。十五年前,一部《妈妈》成就了导演张元的国际电影之路,使他迅速成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导演张元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拍摄《妈妈》时他只有二十五岁,张元在和秦燕、陆学常合作毕业作品《危险男孩儿》之后,担纲《妈妈》的摄影,拍摄期间剧组遇到了大量的困难,影片曾三次下马,四换导演,和数次停拍。

  创作期间,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热心帮助下,秦燕、张元和摄制集体访遍了居住在北京城郊“没有阳光照进的”一个个角落里生存着的智障儿童和他们的家人。了解智障儿童家庭的生活,倾听他们父母和亲人的哭述,感慨他们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笑声。正是因为在生活里,妈妈没有放弃东东,秦燕和张元也没有放弃《妈妈》。出于对电影的爱,出于对电影人艺术创作和艺术生命的尊重。1990年深秋,当张元接过执导棒,出任《妈妈》的导演的时候,《妈妈》是一部没有了厂标的下马影片,所剩资金,连彩色胶片都买不起。最后在剧组人员共同的努力下,仅用25天的时间成功拍摄出了这部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好评如潮的优秀影片。

  《妈妈》的女主演、编剧、独立制片人秦燕说:15年前,妈妈和东东的家,就是在还是学生的张元和他的夫人宁岱在北京西单胡同里租借的小窝里拍摄的。15年前张元说:《妈妈》是一部拍给爱电影的人看的电影。张元的这句话,说出了我们这个年轻的摄制集体每一位创作人员的心声。

  1990年拍摄的《妈妈》,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诞生的第一部独立影片

  在此,不得不说的是《妈妈》15年前一经国内外发行,就以高出拍摄成本十倍的价格:20万西德马克,出售了其德国版权,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开辟了艺术电影创造商业价值的先河。

  秦燕说张元不负众望。果然,张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他后来问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中,全面的展露了他的导演才华。1993年,张元导演的《北京杂种》获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特别奖。1994年,《北京杂种》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同年,张元完成纪录片《广场》和崔健的音乐录影片《飞了》。年底,张元被美国《时代周刊》推选为“21世纪世界百名青年领袖”之一。1996年,张元导演的《儿子》获得鹿特丹金虎大奖与最佳评论奖。1997年,张元导演的《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奖。同年,《东宫西宫》在意大利托米那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斯洛文尼亚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录像纪录长片《钉子户》获日本HBF第三届“今日亚洲”录像纪录片大赛大奖。张元导演的故事影片《过年回家》参加99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比赛,并获得最佳导演大奖、电影舞台艺术家协会最佳影片奖、意大利影评人最佳影片和国际天主教协会电影视听艺术组织最佳影片奖。影片《妈妈》不但推出了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张元,也让当年仅12岁的黄海波确立了自身的演艺发展道路。黄海波在1997年至2001年在北京电影学院97表演本科班的学习期间,即拍摄了对他未来演艺之路影响深远的两部戏,其中一部就是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黄海波凭借在其中饰演的大儿子石林一角,一举成名,成为广大观众熟悉并喜爱的演员。另一部是电影《高原如梦》,该部电影几乎囊括了中国电影节的所有新人奖,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学会“金凤凰”奖,第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新人奖,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毕业后成为职业演员的黄海波也表现不俗,2003年凭借电影《惊涛骇浪》中仅三分钟的出色表演被十三届金鸡奖的评委一致通过力主提名最佳男配角。其后,黄海波与多位实力演员合作演出,主演《福星高照猪八戒》、《谍战》、《唐山大地震》《石破天惊》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并获得极高的收视。

  《妈妈》不仅是导演张元的处女作,也是男女主演的银幕首次触电。影片的编剧,妈妈的扮演者秦燕,更是中国影坛无人不知的风云人物。

  秦燕出生在中国电影世家,一家三代影人,继续着中国百年电影的风云。父亲史文帜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导演,195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班,从师苏联电影专家。导演过《钢铁运输线》、《水的故事》、《渡江探险》、《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岛》、《怒潮》等著名中国电影。

  继《妈妈》之后,秦燕导演过战争巨片《浴血太行》,千禧年贺岁片《兔儿爷》。秦燕的独生女唐涵,跟黄海波一样曾经是一名小童星,主演过电视连续剧《儿童城—中国独生子女启示录》的小主角国欢欢。唐涵赴美留学7年,先后毕业于美国音乐剧戏剧艺术学校,美国纽约电影学校,现就读国际上最著名的艺术圣殿,美国纽约朱丽亚艺术学院。

  秦燕、黄海波母子寻情15年,再度联手打造《妈妈》继篇《东东和妈妈》

  在《妈妈》饰智障男孩儿的主演黄海波说:“秦燕导演是我在银幕上的第一位妈妈。15年后,东东长大了,妈妈也老了,妈妈真的要离开东东了,东东怎么办?”

  十五年后再接续片,两位主角感慨万千,也向我们透露了许多新片的消息。其中《东东和妈妈》将再打悲情路线,在国内挑选影视公司与美国知名独立制片公司联手打造,走国际化的道路,使用国际化制作班底,实行从美国电影市场到亚洲市场再到欧洲的全面发行推广路线,进军国际影坛。目前《妈妈》的续片《东东和妈妈》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弱智儿子”黄海波与“漂亮妈妈”秦燕十五年后再度联手,将再创中国电影向国际影坛进军数字化新里程。如果说《妈妈》讲述了一位母亲对智障儿子的爱,那么《东东和妈妈》将讲述长大以后的东东对即将离世的母亲的爱。让东方面孔在国际化银幕上焕发不同的光彩。

  十五年前《妈妈》使导演张元走上了国际影坛,十五年后《东东和妈妈》将力捧新人,用更大的攻势推出中国影坛的第七代、第八代新生力军。内幕人士还透露,该片目前正在寻求国内的合作伙伴,由于竞争激烈,投资者十分活跃,《东东和妈妈》可能将以公开竞标的方式来挑选合作伙伴,并已经委托北京艺百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权负责竞标工作。看来这部《东东和妈妈》,将引发中国影坛国际合作的“竞标风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大观众就会欣赏到这部由中外国际团队联合打造,沉寂十五年再度强力出击世界影坛的新作了。

  据透露:《妈妈》续篇《东东和妈妈》将可能不由张元执导。

  秦燕黄海波笑告网友:你们看呵,15年后,傻儿子东东变成“猪八戒”啦!

  近期有许多热心观众在网上发出信息或打来电话说:“现实生活中他们是母子吗?”“秦燕是不是真有一个傻儿子呀?”

  秦燕说:我知道有人误写我是位残障儿童的母亲,有好多年了。我没有解释过。在生活里,我是中国独生子女的妈妈,为此我创作过一部电视剧《儿童城—中国独生子女启示录》,我在剧中扮演一位独生女儿的妈妈,饰演我女儿国欢欢的小童星唐涵,就是我生活中的亲生女儿。

  秦燕说:我是中国独生子女的妈妈,我只生了一个健康、美丽的女儿。但我愿做天下所有智障儿童的妈妈,我爱他们。

  秦燕祝福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能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

  小东东的扮演者黄海波也对广大观众表达了他深深的敬意,并告诉观众虽然他和秦燕并非亲生母子,但因为《妈妈》这部电影的拍摄以及在之后演艺道路上共同的追求让他们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黄海波坦言:每次和秦燕见面,自己都喊秦燕“妈”!对此黄海波戏称:虽然过去十五年,自己还在戏中!

  黄海波主演的《福星高照猪八戒》深受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现在校园里的孩子们都在模仿黄海波那独特的猪八戒的声音。秦燕黄海波笑称:15年后,傻儿子东东变成“猪八戒”啦!

  同时黄海波希望大家都能喜爱他今后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他也将会以最大的热情回报观众,为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大东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110,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