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里,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门。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的作品《无极》登陆世界电影帝国好莱坞,去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百年的光阴,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中国电影随着它一起成长,一起变化。在那一张张凝固了时间和空间的胶片里,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就是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最好的见证。
为了纪念这电影史上最珍贵的第一个一百年,文化界正在展开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发起举办的一场影人座谈会尤其引起了媒体的密切关注。堪称中国老电影超级拥趸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再次出面为中国老电影仗义执言。
老电影是需要拯救的东西
在这次名为“百年电影 百年收藏”藏品见面会暨影人座谈会上,崔永元动情地说:“这些老电影是我们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世界观的源头。我经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李向阳等老电影中的人物,或者经常在做了一件困难的事后想象成完成了老电影中的一个任务。我是一个影迷,小时候总觉得那些艺术家都是生活在银幕上的人,怎么也不敢想今天能和他们坐在一起。但他们中的一些人今天生活得并不好,有些人家里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旧沙发,有些人死了因为级别不够上不了报纸,厂里只给400元的丧葬费,但他们很多人都有很高的艺术品格。不像今天有些艺人,品格不好反而成了看点”。
崔永元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的17年电影,是中国电影最有魅力的阶段。那时候的电影面临那么多困难,反而创造出一种繁荣景象,让人钦佩。当时一部电影还没出来,就可能收到五十种甚至上百种意见,谁都可以让导演改,就是在这种高压的创作环境下,电影人反而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当然那个时候的电影没法和《大话西游》比,没法和《泰坦尼克号》比,技术上落后,艺术上也不成熟,但你能够从中看出一种敬业的精神。他认为,这种对电影艺术宗教般负责任的精神 ,在今天的电影作品中已经踪影难觅。
他说:我拍《电影传奇》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老电影是需要拯救的东西,我把它们留下来,把前辈对待艺术的心态和精神留下来。其实不管学什么,精神都是相通的。我没有办法来说服年轻人看我这个栏目,我只能影响老一辈的人,影响年轻人的父母。老一辈人看到这个栏目,就会回想到自己当初怎么对社会有责任感,激起他们的责任感;而他们的责任感会影响到下一代人。我是想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去影响年轻人。
从电影传奇走向电影珍藏
对于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这件影业盛事,小崔的纪念方式当然也是与众不同。在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他担纲的《电影传奇》剧组与京文唱片、保利文化等多家单位,精心制作了一套涵盖中国电影百年的藏品,其覆盖内容之丰富,制作之精良,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显得出类拔萃。这套藏品包括一百部经典电影DVD和《电影传奇》,一百张珍稀电影海报,一百本电影连环画和一百首电影插曲CD和电影插曲手抄曲谱,各个品种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另外,藏品还特别向收藏者附送一套老电影邮票(四方联)、一张有老艺术家亲笔签名的纪念封和一段电影胶片。据制作方介绍,这套珍贵的藏品仅仅制作1万套,限量发行,主要面向海内外市场。会上严寄洲、黄宗江、郭纬等老电影艺术家看到这套传世藏品无不激动万分,年过八旬的严寄洲老先生感动得向小崔敬了好几个礼。
而崔永元对这套传世藏品的出世,反而多了几分淡定从容的心境。他认为年轻人可能不会特别珍爱这套“百年电影,百年藏品”,但他们可以买这套藏品孝敬父母。可能你的父亲与你的母亲结婚是很不情愿的,或许父亲当时的梦中情人是二妹子或者春妮。这套作品能让他们回忆起已逝的青春。
对于崔永元最近的“借古讽今”,艺术界里也有很多说法。小崔自己并不在意,他曾经开玩笑地说:“既然说我是假扮侠客,那我就真扮侠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认为,“挽救文化遗产,远比追歌星、搞演唱会重要得多。忽略文化遗产,人们总有一天会后悔。”
对于这种拔刀相助的动因,来自于小崔对老一代电影艺术家的那份真诚的崇敬。他曾经说过:“做《电影传奇》本来是个快乐的事,可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老电影人的追悼会,很多人接受我们的采访都成了他们人生最后一次访谈。我们用《电影传奇》再现这些老电影人多么敬业、努力,我们也同样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离去时人们的悲伤。伤感不只是伟大艺术家的离去,更多是我们喜欢的电影也都没了,不知何时再能辉煌。
怀旧是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一个热爱老电影的“粉丝”,崔永元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怀念过去的人,他对怀旧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怀旧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忘过去,而又能积极面对未来的一种积极心态。”
与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里的小男孩托托一样,生长在部队大院的崔永元在少年时期也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业余电影放映员”的生涯。也许就是这段生活,培育了他对电影的那份执着的感情。在他的眼里,多灾多乱的中国人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命运大起大落。而这一切都被电影最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尤其对于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这些电影就像是打开尘封记忆的钥匙,引发他们无限的怀旧情思。那里有他们的童年,有他们的理想,有他们的梦中情人,也有他们心酸的记忆。也许就在落英缤纷的一个春天,坐在窗前重温一遍48年版的《小城之春》。你不知不觉就会被影片如唐诗宋词般诗情画意的氛围所感染。感慨于“发乎情,止乎礼”的深沉的情感。也会哀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无法逾越的时代背景。又或许在一个下雨的晚上,静静地看完《神女》,脑海里一直想着这样一个如烟花般寂寞的女子——阮玲玉。一个只想贪一点依赖,贪一点爱的女孩子最终却芳华早去黯然谢世。
不止是电影画面,电影情节令人感动,电影中的一段插曲也能深深地把人带到当时的环境中去。音乐是一种毒品,总是能轻易地俘获人心,尤其是经典的老电影中的插曲,总是那么地勾人魂魄,让人陷入到对往昔的怀念之中久久出不来。在那个没有歌星,没有音乐电视,没有演唱会的时代,仅仅凭借一部电影,就让亿万的中国人产生巨大的共鸣,共唱同一首歌。当“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的熟悉的旋律响起来的时候,我们仿佛就随着音乐进入到那美丽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草原;“人儿伴着孤灯,梆儿敲着三更。在这漫漫的黑夜里,谁同我等待着天明?只有你的眼能看破我的生命;只有你的心能理解我的衷情……”又把我们带入《夜半歌声》的悲情之中,这样悲伤的曲子里含有多少的孤独与痛苦;而听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时,好像又看到奋勇杀敌的铁道游击队;《让我们荡起双浆》则把我们带会久违的美好童年,让我们陷入对纯真童年的无限思念之中……
在这个日益张显个性与自由的年代,怀旧之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盛行着。象有着传奇经历的小崔一样,许多的人,更愿意屏弃喧嚣浮躁的心境,听一首蔡琴的老歌,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看一部黑白的老电影,然后再收藏一套珍贵的电影藏品,将怀旧的情思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