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电影节的发布会上,有个记者让电影家协会的吴贻弓主席想象一下中国电影下一个一百年之后的样子。问题最终没有得到解答,吴贻弓说自己没有能力回答。但坐在台下的记者们很想说一句,再一个百年之后,中国的电影节应该不会再是今年三亚金鸡百花电影节这个样子。
不一定要张艺谋、陈凯歌现身,才匹配一个专业级别的电影节。第六代那些正在拍
片的导演,同样可以替中国电影说话。可组委会没有选择他们,或者是他们放弃了金鸡百花电影节。总之,作为记者,我们依然只能见到每一年必然出现在金鸡或者华表奖颁奖典礼上的那些老艺术家的身影。头发花白的他们对于热爱自己的影迷还是很高兴,签名合影不会拒绝。只是旁人看着受累。尤其是走红地毯,那个看起来轻松的活计。如果加上几个台阶,又是人多嘈杂的环境,老人家实在是有点吃不消。于是,我们亲眼目睹了昨晚,那些老艺术家在旁人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他们关心的是下一步路的平坦与否,而不是那个红色的叫做“星光大道”的东西。
吴贻弓说,等观众自发走进电影院,金鸡百花电影节会容易举办很多。但如果,连拍摄中国电影的那些电影人也都不支持自己的电影节,那么,我们有什么权力如此要求观众?
看着一个个商业的冠名,赤裸裸地在电影节的开幕酒会上堂而皇之,有些悲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当电影等同于商业,甚至成为商家炫耀的资本,是否有些愧对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支持电影,可能不会太纯粹,但金鸡百花电影节这样的活动,原本可以担负引导国人热爱电影、关注电影的责任。好比是很多国外的电影节,即使人们只是在这几天疯狂爱上电影,也是一种成功。但在三亚,电影的感觉很淡漠。作为记者,想去看一部电影,代价是半个小时以上的打车路程。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个人认为三亚是一座旅游的城市,却并不适合电影。
中国电影百年诞辰即将过去,但中国电影还会继续从个位数为“1”的原点开始。在回答中国电影100年和101年有什么不同时,第六代导演张扬很直接,“没什么不一样,接着拍电影呗。”也希望金鸡百花电影节,要“电影”而不仅仅是要“招牌”。蒙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