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讲坛实录:王家卫陈丹青探讨中国都市电影(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06:33  新浪娱乐
主席讲坛实录:王家卫陈丹青探讨中国都市电影(3)

陈丹青

主席讲坛实录:王家卫陈丹青探讨中国都市电影(3)

王家卫

主席讲坛实录:王家卫陈丹青探讨中国都市电影(3)

两位艺术家合影

  我看第五代导演我不觉得新,只是叙述场景有所变化,全部底色都是无产阶级的延续,而80年代到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正是中国史无前例城市化的过程,所以电影没有留给都市主题多少可能性,更谈不上产生有可能成熟的都市电影的语言或者想象的空间,甚至在50、60年代的时候,我们十几岁的时候当时的意识形态主流电影有过很好的故事片,在座有没有看过《今天我休息》、《女理发师》这一班人马其实是明国左联电影的人马,他们的语言是没有问题的,他们的影像、叙述都没有问题,只是讲的是新社会的事情,演员也还是旧的演员,所以还辉煌过一小段,虽然后来全部被摧残掉了。

  在80年代以来至少在上海本土我不记得有过什么当代的都市电影。上海可以寄托在电影上的灵魂还是在增长,还是有欲望,它会跑到连续剧上去,就是90年代最早出现的北京开始有《渴望》,上海开始出现有一个《上海一家人》我一集不拉每分钟都看完,它是第一部挣扎着想回忆旧上海电影美学的,它诚意可嘉,它终于想起了那件老旗袍,北京有一帮人王朔、英达开始拍都市主题《我爱我家》《北京人在纽约》等等,今天再去看后面的仿作也很难超越它,政治讽喻都是一流,但是他们写这个的时候未必有这么清楚的意识,但是他们有一点做到了,摆脱了第五代导演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悲剧性的,还是主题先行的模式,通过连续剧的方式找到一种影像叙述,而且开了一个大路,此后到现在的连续剧很难设想没有这几个参与怎么开始,上海有一个女英雄就是黄先生的女儿黄蜀芹,我有幸见过她很漂亮的一张脸,她的脸上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看到文艺界的人,我小时候有幸见过一些演员,她有书卷气,而且是影视圈的书卷气,我特别喜欢她拍的《孽债》,一不留神成为一个当代都市主题,就是一个寻找都市,孩子们回来找父母,然后在都市里面迷失,这里面很可贵的出现了上海话,这是今天的上海,这是我长大的上海。再下一部电影非常精彩就是《夺子战争》,我在纽约一集一集把它看完,我还认识这个电影的原始主角,这《夺子战争》大部分用上海话来表演的,所有上海小市民的纠葛,凄凉,热闹和泼辣,刚才王家卫透露他想拍上海连续剧,就是那股精力,那股欲望,上海是特别胆小的地方,上海就拱手把上海电影中心这么一个时代的记忆让给其他的地方,还有一部连续剧请的是山东的一个老演员叫王玉梅演的一个电影有一个儿子在开出租车,一直演到他死,典型上海弄堂里的死,所有人围着他,然后上海话就直接出来,可能也因为我当时很怀旧,我记忆当中这几部电影很强烈。

  再有一个出口就是往纪录片上走,我听到一部电影就是今年刚刚在上海的电视台播放过,就是一个很次要的,可能一个没有名的导演拍了一个电影,小时候1948年想逃逃到香港去,母亲领着他,他忽然听说要说不回来了,当场就扭头走,然后母亲就带着其他的孩子走了,然后他就回到洋房里面一待待到现在,就是一个人和一个老洋房的故事,他的生命全部就是这栋洋楼,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十年被碾出来的,那十年只要走进这条街他宁可绕着走,文化大革命以后财产归还他又回到这个房子,一直住到今天,等到这个电影拍完以后那个洋楼就要被拆掉了,这么好的题材,我不知道电影导演在做什么,但是拍出来以后上海市未必能通得过。罪恶、暴力、性、中产阶级、小市民、欲望、贪婪、妒忌没有这些东西没有都市电影,甚至可以说没有电影,可是刚才那些特质全部是49年甚至一直到今天不可以表达的,只能说其他主题代替进去,80年代以来出现一些灰色题材,很审慎的加一点进去,到今天这个状况差不多还是这样,香港电影为什么泼辣,台湾电影为什么深沉,因为里面有暴力,有贪婪,有人的分裂,有城市里的畸形,城市里的活力,就像张爱玲讲的丁丁当当车开,每个下午是今天的,是我的,就是非常肯定这个日常生活,肯定马路上的一切。

王家卫吧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