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周刊:梅兰芳的上海(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15:29  新民周刊

  如果说,齐如山的“旧剧改造”是梅兰芳成功的第一箭,那么上海之行无疑是紧随其后的第二箭。在上海,梅兰芳出奇地“顺风顺水”,但保持清醒的他却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主动放下架子,积极而投入地去认识、理解、学习独特的海派文化:他与书画大家吴昌硕交上了朋友,并在吴老的影响下钻研起书画来,希望传统文化给自己的京剧艺术以更多滋养;而“海派”京剧的丰富精彩,也让他学习到了许多,在带回北京之后,得以逐渐消化、吸收,成为“梅派”的精华……没有“红透上海滩”的第二箭,很难想象梅兰芳可以射出“访美访苏”这样高水准的第三箭。在他之前,不知道有多多少少的京城名伶来过上海,但无论怎样都不曾融入这个城市,而梅兰芳却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广收博取,出了大名,成了大事,奠定了自己在全国剧坛的地位。也正是有了上海之行,梅兰芳才会动了“去美国”的念头,更没想到的是这看似千难万难的事情,梅兰芳却真真正正地做到了,非但做到,还获得了“博士”的光荣头衔,给国家和人民争得了荣誉。

  思南路87号:动荡岁月中的

  淡泊人生

  1933年,为避日伪凌辱,梅兰芳举家南下迁沪,先是在上海法租界的沧洲饭店暂住了一年,后来才本着“地段不要太热闹,房子不要太讲究”的觅房条件,几经选择,最后租下了马斯南路上的一幢中档洋房(今思南路87号),作为全家的安身之所。当时马思南路属于法租界,马路两边尽是高大的梧桐树,密密匝匝,遮天蔽日,秋风一吹,顿时沙沙作响……梅宅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西班牙式花园楼房,共四层。其中四楼是梅兰芳的岳母和女儿所住,他们夫妇则住在三楼,二楼是儿子们的卧室与厨房,底层为汽车间和佣人们的居室。虽不豪华却颇为温馨的小楼前,总是栽有不少花卉草木,前庭则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着悠闲与舒适。梅兰芳是一个很安静的人,据当年曾经见过他的一位老邻居回忆:每晚演出结束后,一辆黑色的轿车总是轧着梧桐的落叶悄然驶过,慢慢地在87号门前停下,人到中年的梅兰芳依然姿态轻雅地缓缓推门、下车,不发一语地进门……没有前呼后拥的排场,更没有观众粉丝的围观……邻居们过了很久才知道,那条小巷的尽头,竟然是梅兰芳的家。

  事实上,梅兰芳在思南路上的生活并非如此平静悄然。许姬传等“幕僚”的追随,言慧珠、杜近芳、李世芳、毛世来等弟子的陪伴,还有夫人福芝芳、子女葆琛、葆玥、葆玖等等……无不令他的生活充满乐趣。然而,梅兰芳仍然常常感到焦虑,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他意识到,他已经和所有中国人一起,无可选择地站在了国家民族存亡的十字路口。激情澎湃的他一口气排出了《抗金兵》、《生死恨》两出酝酿着无尽国仇家恨的新编戏,借以弘扬民族精神,号召民众抗日。两剧一出,舆论哗然,群情激昂,每场都爆满,也因此惹怒了当局。面对当局强烈的“封杀”与禁演干预,梅兰芳顶住压力,并以“观众不同意停演”为由,继续演出,甚至还辗转南京演出,同样获得热烈反响,排队买票的观众甚至将票房的门窗玻璃全部挤碎,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1935年,梅兰芳作为文化、友谊的使者,对苏联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访问。但自苏联返回“孤岛”上海,却仿佛又一下子重新掉进战争和混乱相胁迫的深渊。梅兰芳虽身居租界,但也只能在马斯南路花园洋房之外的很小的一块天地中活动,不时受到日、伪分子和地痞流氓的骚扰,深感上海已非久留之地。因此,当香港方面向他发出邀请后,他便毅然率领梅剧团于1938年春赴港演出。演出结束,梅剧团成员北返,梅兰芳却在香港住下了。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陷落,自然也无法安身。1942年夏,梅兰芳被迫返沪。从此,他蓄须辍演,杜门谢客,以书画自遣,过起了寓公生活。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陈凯歌作品《梅兰芳》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