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列传
好莱坞电影在全球“横行霸道”之际也让人记住了华纳兄弟、派拉蒙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现在实际上只剩下六家),而在发展中的内地市场,中国版的八大电影公司也是初具规模。譬如国字号的中影,打造张艺谋专卖店的新画面,以及走精品路线的华谊、和发行起家的博纳等都是其中典范。而上影则凭借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的龙头地位,让人不可小看。
此外,打通了国内外市场任通二脉的安乐虽然低调,但是在李安、张艺谋和李连杰等华语顶尖影人的背后,都有着它的身影。作为曾经东方好莱坞的香港,虽然嘉禾被收购,中国星停产,但是寰亚的积极北上与英皇的演艺舰队在内地市场上仍然占据一席之地。言过对外敌好莱坞《战国策》,下面不妨谈谈咱内部关于这华语八大的群雄列传……
中影:国字号“大卖场”
中影集团作为内地影业当仁不让的NO.1, 09年的成绩是有目共睹。在票房TOP10里,中影主控制作并发行的电影占据一半席次,其中《建国大业》更以近 4.2亿的票房独占鳌头。此外,在09年的春节、暑期、国庆档期均有布局并取得出色成绩,此外还凭借《南京!南京!》和《2012》(中影是引进发行方)带活了往常颇为平淡的春季档和秋季档。这不仅取决于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同样也有着中影决策层的魄力所在,没有集中于某个热门档期,而是分散开来,均取得利益最大化,实现共赢。而非均像今年贺岁档那般挤的头破血流,让人遗憾。
中影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与其国字号是分不开的,这不仅上面有着先天的政治资源优势,同样在终端的影院排片上也占据很大的优势,但这并非决定因素,譬如同样作为国企的上影与中影相比,则是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中影在集结华语影人的优势上是其它电影公司所不可比拟的,一部《建国大业》,172个明星便是明证。此外便是电影人与中影的共赢,这是吸引华语优秀电影人的重要元素之一。吴宇森、宁浩和王晶等优秀导演在中影的平台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至少是票房而言。不妨看下刘镇伟,作为与王晶差不多的商业奇才,没有中影这个靠山,《机器侠》相对《大内密探灵灵狗》的境遇则是有着天壤之别。
而作为内地两家有引进海外电影的公司之一,中影更可借力海外大片(主要是好莱坞大片)来攻城略地,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一定程度上借助海外大片来对影院终端进行控制,有人称之为“店大欺客”。此外有着“小中影”之称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多是与中影一起发行海外分账大片,诸如《2012》、《金刚狼》和最新的《阿凡达》均是如此。
中影对于某些项目的优先权以及不可替代性,一定程度上是民营资本进入的一道门槛,要么不做,要么必须选择与中影合作。比如中影虽然在《赤壁》的16家出品方里不是投资最多的,但是话语权却是最大的,而在当下,各公司也需要中影这块招牌来为自己的电影镀金,比如星光国际将未来三年的电影发行签给中影,人人电影与中影结成的策略性战略联盟等都是看重了中影在资源上的独大优势。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