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青年第四十期:没错,我们才是演技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2日17:58  新浪娱乐
新青年第四十期:没错,我们才是演技派新青年第四十期:没错,我们才是演技派

  点击欣赏本期封面

    出品:新浪娱乐

  制作:娱乐策划部

  监制:张晗

  主编:魏君子

  责编:瓮欣

  对话:魏君子 瓮欣 阿蒙

  撰文:阿蒙

  设计:稻草人

  明星光环闪耀,演技派也有春天。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小成本影片《钢的琴》与《重来》参展,两部片子的主演王千源、秦海璐,以及李乃文、颜丙燕,凭借精湛的演技收获诸多赞誉,前两位更是在本届传媒大奖中包揽影帝影后。

  他们绝少自行定位是实力派还是偶像派,也并不介怀是演员还是明星,但总是有影片里有血有肉的角色为其从旁佐证,亦有“金鸡影后”“东京影帝”等殊荣如影随形。没错,他们才是演技派。

  事实上,无论《重来》的主演李乃文与颜丙燕,抑或《钢的琴》里的王千源与秦海璐,在从影历程上皆有相似之处,如接受同样程度的专业教育、出道后以十余年时间磨练演技、偏向演出规模不大的文艺作品、与非“国际大导演”合作尤多、甘愿为支持拍摄放弃片酬、最终在实力上赢得赞誉……他们或在外型、气质及风格等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的“明星”无缘,甚至有可能被排挤到主流市场的“边缘”地位。他们追求的更多是对演技优劣的把握与对艺术理想的向往,而稍离于明星万众瞩目的光圈与捕风捉影的炒作,为此非但缺少诱人的财富、难以满足对盛名的虚荣心,甚至可能连“脸熟”的程度也难企及。

  故,演技派们无疑更近乎一个特立独行的群体,走的是一条看似孤独、或许却自得其乐的演艺之路。

  《重来》即将于6月24日公映,《钢的琴》也计划在7月中旬与观众见面。演技派们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如何,自有观众品评。他们在从影岁月中曾有过怎样的成败得失?如今于公众视野中倍受关注,他们得到怎样的认知与感触?面对即将上映的新作,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与回忆?本期《新青年》,新浪娱乐独家对话演员李乃文、颜丙燕、王千源、秦海璐与两部影片的导演王超、张猛,探悉现今影视圈的生存环境之下,演技派群体的发展之道——

  目录

  演员故事:艺术博弈名利 游走在明星边缘的演技派

  电影创作:历尽波折口碑上佳 中小成本影片的辛酸与荣誉

  独家对话:《重来》《钢的琴》主演——李乃文颜丙燕VS王千源秦海璐

新青年第四十期:没错,我们才是演技派王千源与秦海璐
新青年第四十期:没错,我们才是演技派颜丙燕和李乃文

  演员故事:艺术博弈名利 游走在明星边缘的实力派

  说到演员这个身份,王千源与李乃文称得上与之缘分最深:前者有一对在辽宁省话剧团做演员的父母,后者也有一个从事话剧表演工作的母亲,对年幼的两人而言,剧院就是他们童年最开心的“游乐场”,或因遗传或因耳濡目染,他们同样在年幼的岁月里便对表演产生了浓厚兴趣。

  1993年,王千源“子承父业”,顺利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此时成绩优秀的李乃文也为顺从母亲意愿放弃考清华的机会,成为中戏表演系的另一名学子。两人在校园碰面后,很快一见如故,成为好友,时至今日,王千源仍打趣地说:“李乃文是我的老同学,当年《借枪》里‘杨小菊’开始找的是我,我推了才找他演。”

  中戏的日子,王千源刻苦钻研演戏技巧,曾试过为一个戏份少得可怜的残疾人角色学习了足足一月,而这部叫《赢家》(霍建起导演)的“处女作”也开启了他的“龙套”之路:十多年来,什么样的角色他都演过,只要有戏可接他便欣然出演,甚至在《宋家皇朝》里只露一个后脑勺也不介意。反观李乃文,则渐渐投入话剧领域,从小配角演到主角,无论学校的礼堂抑或业余剧场,总能看到这个年轻的身影。“对我来说,演话剧的经验对现在演电影、电视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它能够锻炼我对演技的拿捏和对能量的控制,同时也能提高我的审美观。”李乃文说。

  1997年,王千源与李乃文从中戏毕业,两人走了看似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李乃文被分配入中央实验话剧院,王千源则选择继续在影视圈打滚——毕业那年,他先后参演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与孙周的《漂亮妈妈》,岂料仍是“路人甲乙”(《荆》中饰赵使,《漂》中饰与巩俐吵架的路人),反观昔日同窗如朱媛媛、辛柏青、苏可等人都已先后不同程度的走红,对王千源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幸而,年轻的王千源经历一番思想斗争后,仍旧决心在演员道路上发展,多年后,他始终将演戏当做毕生挚爱,享受着“无名”带来的磨练与经验。“这十几年来我好到完美、坏到流脓的角色都演过,对我来说都是经验,比如我曾经演过一个农民的小角色,今天如果有人找我在一部农村题材的影片里演主角,我就会回忆以前是怎样塑造这个角色的,然后结合现在对演技的理解去征服它,借此赢得更多的观众认可,这对我来说比去找一个角色来演感觉更强烈一些。”

  与王千源境遇相似,李乃文也在事业上显得捉襟见肘:出道之初,他仍参与多部话剧的演出,但一场表演下来只有区区50元,只能买个饭盒兼当车马费,虽然后来待遇渐涨,但当经验丰富的他演罢一场话剧,拿到的也仅有300元酬劳,而且还是税前。“以前有段时间,我的生活来源大多要靠家里,而父母经常问我的就是‘还有多少钱在身?够生活吗?’后来我开始参演影视剧,但经常要拿着照片去找导演和制片人,而且很多时候甚至只能见到副导演!”

  但事业的失落并未让李乃文气馁,他仍旧孜孜不倦地投身话剧表演,直至遇上孟京辉,才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思凡》、《坏话一条街》、《恋爱的犀牛》、《他没有两个老婆》、《盗版浮士德》等作品的上演,非但让他与孟京辉成为“黄金搭档”,更因出色表现开始受到许多影视导演的注意。如今,李乃文对话剧仍是兴致勃勃:“我的兴趣就是话剧,对我来说演话剧是相当过瘾的。”

  相比王千源和李乃文的境遇,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孩却后来居上,她叫秦海璐,是王千源的东北老乡兼中戏师妹,曾就读于96级表演系,后来却也成为李乃文的同事,同样也加入了中央实验话剧院。2000年,秦海璐凭《榴莲飘飘》连夺包括金马奖、金紫荆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影后等在内的多项殊荣。2007年,秦海璐更是凭借《父子》里并不多的戏份,再次赢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影后桂冠,影圈“实力派”地位已堪与老同学刘烨、袁泉等分庭抗礼。但秦海璐头上的“明星”光环始终没真正闪耀起来,反而更进一步地令她朝“演员”的身份靠近。而此时她也未出演更多所谓“明星大片”,反而在减产之余与更多新导演合作,故,那年只演出《秋喜》与《我叫刘跃进》的秦海璐,并未能成为公众视野中的焦点。

  然而,对秦海璐本身而言,这却象征着其演艺事业的另一个分水岭,正如其所言:“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没将自己放进‘明星’一栏,因为我对自身的价值判定与其他所谓‘明星’在商业上的价值判定是不一样的,我的价值实质取决于做的事能否让自己高兴,所以我维持的更多是属于我个人的价值观,而非与商业对等的市场观,可能这就是跟明星最大的区别,毕竟明星有时为名利是身不由己。所以我这几年接不接戏,最重要是看自己的意愿。”

  与秦海璐相似,一位在影视圈一度沉寂的女星携影后殊荣而在圈内渐渐崛起——在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颜丙燕凭一部《爱情的牙齿》赢得影后。 虽然早在1998年便拿过金鹰奖“最佳女配角”,但颜丙燕却始终与诸如“一线明星”、“话题女王”等名号无缘,反而参演作品虽多,名气仍高不成低不就不说,就连获得奖项认同之时,她还处于无片酬、欠外债的境地,事实上,“影后”之名并未给她带来身份上的跨越。

  然而,此时的颜丙燕却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从事她的演员工作,因此非但甚少出席电视、电影宣传以外的公开活动,甚至面对聚光灯,她同样衣着简单、淡施脂粉,与众多光芒四射的“明星”相比显得平平无奇。

  但颜丙燕却对此看得很开:“其实我一直对‘影视明星颜丙燕’这类称呼感到很尴尬,因为一方面我没兴趣,另一方面我并没有做明星的潜质,相比之下我只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劳动者。但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对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不太擅长,比如很多人都在追求‘明星效应’,那么他们就需要做很多外围的工作,比如经常出现在大众面前、接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保持自己的商业价值,但在我看来,自己的兴趣点与想得到的意义却都不在那里,反而我真正想做的只是通过研究、挖掘一个角色来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毕竟当你热爱一件事物的时候,所有辛苦的经历你都不会在意,反而如果你不喜欢一件事物,即使条件再好,你也会有一种无奈和委屈,我就是这样的人。”

  当时,与颜丙燕在《爱情的牙齿》里大演对手戏的李乃文也并未大红大紫,但2007年的他无疑也是幸运的:由于在多部话剧及影视作品中的出色演出,尤其《动什么别动感情》里的“小李美刀”一角,让他开始在圈中崭露头角,并最终得到冯小刚赏识,在《集结号》中演出“吕宽沟”,备受关注。

  2009与2010年,李乃文又在电影《重来》与电视剧《借枪》里两度重遇颜丙燕,此时的他,正迎来事业的新高峰:《重来》成为第三届法国开普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他本人更获得卡尔卡松市的“城市荣誉勋章”,而影片在法国上映时,他的演技更备受当地观众推崇,甚至有观众为此连看三次,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而在内地,由于《借枪》的“杨小菊”深入人心,他也随之成为红人,三天两头地为新作赶戏,更一度传出两大剧组为争其档期大打嘴仗等传闻……

  与颜丙燕自称“我愿意去做一个成功的演员,但并不愿意主动朝一个耀眼的明星靠拢”类似的是,面对地位的跃升,李乃文也拒绝与“明星”同列,反而低调而自然地走着演员甚至“艺术家”的道路,“我从不看八卦杂志,很多娱乐新闻都是朋友告诉我的,我只读《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所以即使是关于我的传闻,我也都一头雾水。偶尔小资一下喝点红酒,对生活已经满足,所以我就是一个从事本职工作的老百姓。”故,当日与两人合作《重来》的导演王超也说:“他俩就是做演员的料,而且专注地朝着艺术家的方向走去。”

  2010年,另一个机会也终于降到久演却未红的王千源身上:在《钢的琴》中饰演男一号“陈桂林”。然而这个“男一号”却并不好当:先是剧组仅得7万元的启动资金,其后又因他名气不响致银行拒绝为剧组贷款,而影片直至杀青仍欠下外债,更令他至今未领片酬!

  但王千源为此毅然放弃酬劳不说,更不断给剧组“倒贴”,此外,与之同台演出的秦海璐也毅然贡献出自己的片酬,成为影片的“出品人”之一。

  东北人的豪爽仗义、职业演员的专业态度,终为他们带来回报:王千源先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让五位评委齐投影帝票而折桂,又于本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上与秦海璐分享帝后宝座。谈及荣誉,王千源更多是淡然一笑:“(东京电影节上)这是我的第一个影帝,也是我未来的起点,它将不断告诫我去挑战更多角色,突破自己,走属于我自己的路。”

  事实上,王千源与秦海璐为了新作非但贡献片酬,更不介意牺牲形象,在《钢的琴》中,秦海璐扮演不施脂粉、衣着土气的淑娴,更是将自己的表演风格和演员气质无意中进一步与“明星”割裂开来。对此,她归结于态度。“要想去打动别人,关键在于你肯花多少心思去钻研,毕竟演员是没有万能的,你本身演技再好,也总有不适合你的角色,而且你演得再好,回头看也绝对会有瑕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演员演出一部电影是成是败,关键就取决于自己的态度了。所以我现在很抗拒说我表演‘完好无缺’的评价,更愿意接受观众来自演技的批评。”

  虽然连夺两大影帝,王千源为观众留下的印象始终是“演员”而非“明星”,而这又是否是他内心渴望的身份呢?“在我眼里,演员与明星是划上等号的,如果明星会演戏我会认为他是一个好演员,同样如果一个演员虽达不到明星的地位,但他确实有实力的话,也会成为我心目中最美的明星。”

  事实上,游走在演员与明星之间的艺人为数不少。他们或许都有多年的演艺积淀,演技也同样可圈可点。但有的打拼多年,在小圈子里为人熟知,在观众眼中仍显陌生;有的厚积薄发,不惑之年才从荧屏走到台前,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女演员陈数有7年的舞蹈演员经历,2001年进入影视圈,到2005年才凭借《新上海滩》《暗算》崭露头角,至今却也算不得一线;海清从2000年开始接演影视剧,若不是2006年的《双面胶》以及后来的《王贵与安娜》《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恐怕并不是国色天香的她也不一定能跃至明星艺人之列;黄志忠从1993年开始出演电视剧,几乎每一年都有新作品出炉,堪称绝对的高产,但个人名气方面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去年的《家常菜》,才让其为众人所熟知,一系列的奖项也纷至沓来……

  演员距离明星究竟有多远,两者之间又是否相差很多?不同的人自有不同诠释和定位。而对于演员这一职业,王千源曾以“风景画”为喻——“演员就是一幅风景画,将最赏心悦目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并由此成就他的意义和价值。”或许,这也正是王千源、秦海璐、李乃文、颜丙燕等这一批演员群体的共同心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编: 温馨)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