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调查:三战一追 2012华语警匪片前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6日02:21  新浪娱乐微博
新调查:三战一追2012华语警匪片前瞻《新调查》第42期:三战一追 2012华语警匪片前瞻

  2011年,《窃听风云2》票房冲破两亿,成为有史以来在内地公映的最卖座华语警匪片,但在整体产量及类型发展上,警匪片却有些举步不前,近三年票房虽不断攀升,市场比例却全无进展。从2010年到2011年,警匪片在全年总产量中竟从2%跌落至0.5%!如何让警匪片求存于市场?成为电影人需深思的命题。

  今年1月《逆战》抢闸而出,之后有《毒战》、《寒战》及《大追捕》陆续到来,已然宣告2012年华语警匪片热潮的兴起:自2003年的《终极无间》至2011年的《窃听风云2》,每年于内地影市公映的警匪片平均只有1-2部。这四部警匪片而在风格、剧情、阵容及场面等环节,塔门更是各擅胜场、各有千秋,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这个统称为“三战一追”的影坛现象,将为暗涌四起的华语警匪片迎来一次全面爆发的机遇!

  警匪再起银幕风云,观众影迷为此欣喜之余,亦不免疑问:“三战一追”将如何为类型片再扛大旗?比起过去的类型风潮,此番崛起有何独到之处?又能否进一步影响未来的华语电影面貌?本期新调查,新浪娱乐将与读者探路华语警匪类型片的未来走势。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责编/陆姝   文/阿蒙

新调查:三战一追2012华语警匪片前瞻《逆战》走的是国际范儿

  “三战一追”——2012警匪片重头戏

  《逆战》:进军国际(终极预告片)

  作为2010年华语警匪片第一“战”,《逆战》比起导演林超贤过去如《证人》、《火龙》及《线人》等作品,少了细致的实感、沉郁的气氛、冷峻的布局及残酷的人性,但增添了激情火爆、动感猛烈的通俗吸引力,对中国电影市场而言,非但是首部打出“火爆贺岁”旗号的华语类型片,更是2000年至今所有在内地公映的警匪片中规模最大的一部。

  近十年来,华语警匪片虽有《新警察故事》、《男儿本色》、《全城戒备》等主打火爆动作的作品问世,但严格来说,期间真正乐此不疲地演绎此风格者惟陈木胜一人;此外,陈木胜的警匪片不乏大场面,但往往只在香港上演,绝少远赴海外,虽说“凸显本港特色”,但屡次翻来覆去,观众亦难免认为这不过是其如《冲锋队怒火街头》或《特警新人类》等旧作的“加强版”,缺乏新意十足的亮点。

  另一方面,《无间道》成功救市之后,警匪片在创作上渐以“斗智”取代“斗勇”,其后,剧情复杂多变、逻辑缜密有序、人物忠奸不清、气氛迷离沉郁等元素陆续被融入《终极无间》、《双雄》、《黑白森林》、《三岔口》、《卧虎》、《兄弟》、《门徒》、《窃听风云》乃至《窃听风云2》等片中,并赢得一系列商业成功。不过,此类风格至《窃听风云2》已是巅峰,如何另辟蹊径?无疑是2012年华语警匪片面临的一大话题。

  事实上,“另辟蹊径”正是《逆战》的优势所在:整体风格近似《职业特工队》、《谍影重重》等好莱坞式特工片,以利用变种致命病毒布下国际阴谋的剧情则有如《极度惊慌》等悬疑惊悚片,而正邪两派在中东及马来西亚上演街头飞车、枪林弹雨、惊天爆炸甚至军队战争,更是将港式枪火与西式动作合二为一,加上充满“香港特色”的兄弟情仇,可谓从头到尾皆充满“大片气息”。

  更重要的是,《逆战》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林超贤控制跨国题材的功力,包括活用约旦与吉隆坡实景,与当地政府和影人默契配合,又在闹市封路拍摄飞车、枪战甚至直升机大追击,甚至连国外的房屋街道、病毒中心、警署监狱等建筑都拍出强烈实感,视觉观感不逊好莱坞大片;而比起上世纪90年代尝试过此风格的香港导演如林岭东、唐季礼等,林超贤更是近一步将《逆战》面貌提升至国际水准,因而在近年尤其强调“港式”的芸芸类型片中,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当然,林超贤终究是来自香港的导演,故《逆战》除贴近好莱坞格局外,亦不免受到其偶像林岭东与恩师陈嘉上的影响:例如特种部队户外协同作战,便与当年陈嘉上执导的《飞虎》风格不谋而合;层出不穷的飞车场面,则是重现林岭东当年的拿手好戏;而饰演兄弟的谢霆锋与周杰伦恩怨情仇纠缠不清,更是林岭东拍《圣战风云》及《极度重犯》时已设置的人物核心;更何况,《逆战》于中东及东南亚拍摄,更近乎在向赴波兰华沙取景的《圣》及以菲律宾为主要舞台的《极》致敬!

  由此可见,此番林超贤拍《逆战》,绝非盲目抄袭、模仿好莱坞,而是对港美两地的电影素材无疑融合得更加妥善,至低限度在满足影迷对港式警匪的情怀之余,欣赏到众多不逊好莱坞的大场面,相信如此尝试,将为华语警匪片带来不一样的新意。

新调查:三战一追2012华语警匪片前瞻《毒战》是杜琪峰首部重返内地的作品

  《毒战》:回归内地(独家探班视频)

  自1997年“银河映像”成立后,身为核心的杜琪峰,在数年间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先后拍出《暗花》、《暗战》、《PTU》、《大事件》、《神探》等独树一帜的警匪片,由此成为扭转类型片风貌的开路大旗手。

  然而,由于太具“作者本色”,杜琪峰的电影往往躲不过审查制度的留难,因此其进入内地市场的影片难免被删减得缺斤短两,久而久之,在观众影迷眼里,杜琪峰的电影只要进入内地,则“势必”遭到和谐,那么与其在戏院里看阉割版,不如在家等港版下载看得欢。几年下来,在国内戏院公映的杜氏作品便陷入一个“既定”的命运:观众口碑不俗,影院票房不佳。

  2011年,尽管《单身男女》取得近亿票房,杜琪峰却并不乐意靠如当年《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那种明显为市场而拍的商业片进军内地,但国内市场在审查制度与观众口味方面又不允其拍摄太个人化的电影,何去何从?

  因此,《毒战》便成为杜琪峰的“两得”之作:既可拍他擅长的警匪题材,又不至于太强调个人风格,藉此赢得市场青睐。而此番为杜琪峰保驾护航者,亦正是曾制作过多部内地警匪剧的海润电影公司,其作用一方面在于为《毒战》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又能为杜琪峰在风格上融入内地市场提供支持,至低限度胜于老杜独力摸索。

  但《毒战》依然有其优势所在:其一,这是继《神探》以来杜琪峰与韦家辉首次真正携手的警匪片,四年磨一剑,水准自具保证;其二,《毒战》在场面上走的是“火爆”之路,既一反《暗花》、《非常突然》或《神探》等以创意取胜的类型片,回归至《大事件》那种酣畅淋漓的枪战场面中,而看过《大事件》的观众影迷,亦不会怀疑杜琪峰控制火爆场面的功力;其三,《毒战》可谓近十年来唯一一部以香港影人为主要创作阵容,但从头到尾全在内地取景的警匪片,而对杜琪峰来说,更是继处女作《碧水寒山夺命金》后三十年来的首次尝试;其四,《毒战》既然以“毒”为片名,则意味着杜琪峰在剧情上已跳脱《非常突然》及《大事件》那种以劫匪或“大圈仔”为反派并与警方连场枪战的套路,上升至缉毒打黑的写实话题阶段,何况《毒战》本身枪战场面甚多,因此让杜琪峰用港式枪火包装社会事件,本身就是一大看点。

  如今,《毒战》各方面虽仍处于保密阶段,但作为杜琪峰首部重返内地的作品,兼为警匪题材,是否将为整个华语警匪类型片的水准及技术取得突破,无疑最值期待。

  (欢迎参与调查,并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