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潮论坛:宁浩×陆川 华语电影保卫战 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3日00:38  新浪娱乐微博

  【新浪潮】宁浩(微博)×陆川(微博) 华语商业电影保卫战

  时间:2012年4月22日13:30-15:00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嘉宾:宁浩、陆川

  主持:影评人周黎明(微博)

  现场实录:

  主持人:谢谢大家来参加今天由新浪娱乐主办的新浪潮论坛。跟我们以前理解的新浪潮不一样,以前是比较文艺,票房也不是太好,大家都知道暑期档是宁浩《黄金大劫案》发端,后面是陆川导演的《王的盛宴》来结尾。很想知道在一部影片上映之前前夕心情怎么样的,这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

  宁浩:上映前期跟马上生孩子差不多

  主持人:紧张吗?

  宁浩:有一些紧张。

  主持人:有没有亢奋?

  宁浩:更多的希望看到能放假,马上要考试的感觉,其实更多的考试之后就是假期。

  主持人:陆导呢?还有两个多月,还没有进入像宁浩进入马不停蹄地宣传期,今天第一次来宣传。

  陆川:第二次,第一次是发布会,我现在跟宁浩略有不同,我现在片子还在审查,所以我心还在嗓子眼,但是我想起《南京南京》上映前感觉是要像上刑场的感觉,又恐惧又激动,特别害怕,不知道别人会有什么反应,压力非常大。

  主持人:是乐观多一点还是担忧多一点?

  陆川:那个时候人的状态是乱的,各种通告,各种走秀,我能想象宁浩的感觉,我每天看他的消息,一会儿飞到这儿飞到那儿,在地图上画了一个五角星。

  宁浩:我有一个办法,一般只看好的,明天考试什么不管,考完就放假了。

  【关于标签】

  宁浩:没想过这事儿

  陆川:我和宁浩是“六代后”

  主持人:这回除了你们两个人两个作品以外,在你们之间有将近十来部中国新生代导演的新的作品推出,在同一个档期推出,跟你们差不多年龄,30岁到45岁左右,青年导演的作品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比如第六代、第五代可能有共同的审美取向,每个人的作品有很浓厚自己的风格,但是从我们媒体来报道的角度讲,一个标签还是挺方便的,如果让自己选择想选择什么样的标签?不管对你们两位,对你们差不多这批电影人。

  宁浩:没想过这事儿,我也同意你的说法,现在的方式,不是统一的审美认识,所以这个方式并不是非常科学的,我觉得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让大家各自有各自的风格,有不同的电影,这样才好看,电影才会多样化,我比较支持陆川导演的电影,这是他个人的一些作品,应该鼓励的,作品本身应该有自己的个性。

  主持人:媒体对你们打包宣传销售的现象,用标签这种现象能接受还是反感?

  陆川:媒体有这个权力,那时候跟宁浩在学校就是同学,我觉得第六代还是有明确的划分,我们研究生在想这个问题,第六代差不多从张元(微博)导演发端,王小帅、贾樟柯(微博)导演这是很完整的代的形态。我和宁浩肯定应该在六代后了。

  主持人:更靠后一点。

  陆川:我和宁浩在一个电影节相遇,俩人都很郁闷,坐在电影节外面台阶上聊以后得回国拍电影,大概是这意思,他回来拍了《疯狂的石头》,我当时去了觉得是特别华丽的转身,从那儿开始,走电影节路线和走国内体制内的路线好像有了很明确的一批导演,张扬(微博)、徐静蕾、张猛这些是从国内市场培育起来的年轻导演,“六代后”,大家多元化的状态比较统一一些。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宁浩导演《疯狂的石头》是华丽的转身,您自己会不会把《南京南京》是一个华丽的转身?

  陆川:我先国内放后走影展,每一部电影都有这个抉择,先去电影节还是先上国内的票房,每次都很落人后槽牙,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还是需要我们去为这个市场拍电影的。

  【关于讲故事】

  宁浩:一直希望在故事片的方向能够有所学习

  陆川:宁浩是同龄导演里最尊重观众的

  主持人:我看过你们两位的新片,我觉得有共同的特点,是非常注重讲故事,而且我注意到,你们这一代的电影人,至少是最近这几部都比较注重讲故事,你们对讲故事抱着什么样的态度?你最初想通过电影和影像讲的故事,跟当下通过电影的讲的故事,有什么大的区别,你现在讲的故事是不是当初想要讲的故事?

  宁浩:我觉得电影有很多种,电影有不讲故事的电影。

  主持人:我是跟那些电影在比较。

  宁浩:电影节是很多的,从市场上来说,站在市场的角度或者社会层面来谈这个问题,需求量最大的是故事片,故事片继承的是以前的小说,话剧,戏剧,实际上故事片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新的读故事的方式,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挺喜欢故事片的,一直希望在故事片的方向能够有所学习,这是我个人喜好吧。

  主持人:你们把自己看成是电影艺术家,比如说会不会接触一些命题作业,向你们推荐,或者投资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这可能是不同影人之间把这个看得很重。往往更偏商业一点,或者更缺乏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是你想出来的或者自己看中的故事,肯定会融入很多你的思想,你的风格在里面,定制的东西不是说不好,不是粗制滥造的意思,更多完成这个工作把这个工作完成得更好,多多少少是任务,把这个任务完成而已。

  陆川:我本来想说没做过定制电影。

  主持人:有,上海世博那个片。

  陆川:哦对,其实《可可西里》就是定制的,《王的盛宴》也是定制的,我每一次选题材的时候,合作者或者我的老板,就会给我好多想法我也提好多想法,这可能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可可西里》印象很深,王中军跟一帮企业家去玩儿,后来重病被抬下来了,差点死在那儿,我去的时候他还躺在沙发上,病还没好,说特别感动,说了那事儿。

  主持人:那不是害你吗?

  陆川:找了几个导演,都说身体不好拒绝了,我正好挺喜欢那题材,我还做了一些简报,正好赶上了,我们碰到的电影投资人很爱电影,他们有时候给你的一些建议可能比自个儿想的,我觉得王生也是另外投资的朋友,后来去研究了一下,我觉得比我那个更壮大一些,更茁壮一些,但是那些给你的想法最终你还是要拍出自己的东西来,肯定在那里边找到自己的爱好。

  宁浩:我也同意,我觉得从哪儿,定制还是从自己出发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说,关键在于这个。

  主持人:故事的点子来自什么地方并不重要,很可能是别人的,但是最终还是要化为你自己的,被你所接纳,会通过你的表述方法呈现出来,真的变成你自己所说,你得认可这个故事,你得为它想一个你特有叙事的呈现方式。

  陆川:你说叙事非常重要,宁浩是同龄导演里边最尊重观众的,我看过他的《蒙古乒乓》(又名《绿草地》)。我出来看到他坐在台阶上,我们下午聊了一会儿,关于将来怎么走,电影节都是那样走,尤其是他对中国艺术片的要求是规定的,要求你中国电影必须是这种才能承认你,不能拍别的电影。我们俩当时觉得挺不对的那种感觉,你真去了电影节发现电影节要求的中国电影是一个体制的,用一种意识形态去反馈另外一种意识形态,我真的没有想到。他那时候说得也少,宁浩不像我这么能说,但是拍《疯狂的石头》当时一看真惊了,在我看来那是两个导演,《蒙古乒乓》和《疯狂石头》完全是两个导演的作品,后来到《疯狂的赛车》,我觉得他确实是我看的导演里面,我们这一辈的人最尊重观众的,去叙事,调动各种观众,我觉得他从好莱坞体制之中汲取了很多养分,在我看来还是最好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明天晚上看《黄金大劫案》。

  陆川:对。

  【关于电影本色】

  宁浩:中国人的幽默感跟生存有很大关系

  陆川:之后的导演在影像上会越来越成熟

  主持人:看到您的第一部作品非常惊喜,在《香火》里面看到你后面作品的黑色幽默,我个人喜欢《香火》远远超过这个的,黑色幽默的东西大家都觉得从英国、美国影片里面汲取的养分,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你自己自身的特色在里面,不知道你怎么看,因为我觉得幽默这东西可能是自己带来的,学是学不会的,人家给你点一下。

  宁浩:其实还是你得根植在自己土地上观察自己周围的人,你自己的文化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幽默方式和我们世界的幽默方式,和国外的一定是不同的,他们所认识的,我觉得还是对自己文化的理解,这个很重要,你可以学习他的方式,但是你不能学习他的内容,外国人的幽默办法和中国人的幽默办法很不一样。

  主持人:你觉得中国幽默是怎么样的幽默?

  宁浩:中国人的幽默其实跟生存都有很大的关系,外国人幽默是端上来的,中国人总是跟生存环境斗争不一样,他其实在拿幽默的办法给自己解压。比方说,有很多地区,特别幽默的地区像东北、四川,他们首先是有很强的移民文化的基础,移民文化会催生他们比较彪悍、比较幽默的性格,因为生活太苦需要这个,自己释放压力,相反那些地方特别多的幽默感。

  主持人:你是不是觉得幽默是你们这一代电影人跟前面第五、六代的区别之一,  除了这个之外更大的区别是什么,虽然你们没有一个统一的标签,但是我觉得你们整体风格跟之前第五、六代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一般影迷都能看得出来,自己有没有想过总结过,跟前面两代影人的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宁浩:有可能像川儿讲的那个,能让更多的人考虑观众,比较多的考虑观众接受程度,观众看到这儿是什么感受,这个创作方法更加市场化。

  主持人:拍的时候,创作的时候心里面更多想着观众。

  陆川:我们这代导演,在影像和语言使用上,看宁浩的电影,基本上桥段的设置和剪辑是工业的、非常符合市场的电影,明显感觉到是受过良好的训练,很扎实的基本功,不会有技术错误, 后来这些导演是影像的,他们这方面的技巧会越来越成熟,包括最近看到一些微电影,更草根的年轻的一批导演,他们影像掌握能力非常非常强,这点可能是跟之前的,意义的表达有点弱,我们不再那么追求意义,但是对影像上更犀利,更强悍,这可能是这么逐渐在过渡,心灵上帮护也更少,没有那么苦大仇深一定得怎么着,我觉得可能会更自由。

  主持人:之前你们这一代比较注重讲故事,但是以前的电影里面,如果你很讲故事,非常注重讲故事的话,观众很喜欢,但是影评人和专家往往不满意,故事后面有没有深刻的内涵,为什么宁浩两部疯狂出来以后,连专家都非常喜欢,这点您自己是不是有点吃惊,我觉得这两部影片观众喜欢太正常了。

  宁浩:我觉得时代也在发展,整个时代在发展,专家也跟着时代发展,我是这么看这个事儿,影像本身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我是这么理解电影,电影就是一种新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了以后,跟咱们的语言是一样的,它能够打破文化界限,比如看一本英文的书你会看得很费解,很长时间看不明白,但是看一部电影,即使对白听不懂,但是也能猜出来是什么东西,其实这种语言的界限是更低的,而且影像逐渐侵蚀文字的空间,文字是中间的国际代号,那个信息量很低的,但是我们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杂志是影像的,不是文字的,图解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且这种强大还会发展下去,影像是比较高级的语言方式,人类就会向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方式之下,而且现在信息量巨大,现在社会信息量巨大,已经不太要求说,以前制作一个影像非常困难,非常难,制作出来你这个影像一定要涵盖意义,随着影像自由,对这些东西就降低了,你这个作品当中有这部分比较鲜明,那部分比较鲜明,我觉得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定会带动作品的形式的转变。

  主持人:刚才陆川导演谈了对您的看法,您怎么看待陆川导演的作品?

  宁浩:我最早看到陆川的电影,我说这就是一种新的语境产生了,不是像刚才聊的不那么沉重,没有苦大仇深的,虽然《可可西里》有点像文艺片的角度,但其实不是,《可可西里》是有非常清晰的故事性在里头,包括人物去找,去追捕的故事,我当时看的时候,那个张力还是很强的,故事本身的张力,我觉得陆川是比较早进行吃螃蟹的人,我觉得《王的盛宴》,刚才看几段的影像,还是非常吸引人的,很吊人胃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