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艰难破亿依然赔本

2012年10月11日14:37  北国网-辽沈晚报 微博
《白鹿原》引出“亿元尴尬” 《白鹿原》引出“亿元尴尬”

  上映接近尾声的《白鹿原》,终于在“十一”长假后,艰难突破了“亿元”大关,对于这样一部全国关注的制作,“过亿”并不代表它成功,以投资成本来讲,《白鹿原》没有捞回本钱。“十一”期间,“亿元导演俱乐部”又添了几位新成员,王全安、冯德伦。目前,粗略估算票房过亿的导演约达到50位。“过亿”意义何在?“过亿”就代表市场认可了吗?从性价比角度讲,很多过亿的导演还是赔本的,随着票房日渐提高,不少延伸问题也产生了,有业内人士呼吁,针对大众的电影奖项,是否应该提高票房门槛了。

  “亿元导演俱乐部”曾经是很多导演的梦想,最初只有凤毛麟角的几位,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都是国内顶尖级别。随着电影市场发展迅速,观众培养越来越多,又有一批导演挤入了“亿元俱乐部”,这个时期,能够跨进门槛的导演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似的,比如宁浩、陆川等这批人都不是靠绝对的砸投资,票房能够达到亿元,和观众口碑、电影质量息息相关。

  “亿元导演俱乐部”发展到如今,已经不是单纯的靠作品质量和导演名气说话了。只要电影的宣传、噱头、话题、演员或者档期背景哪一个方面占了优势,都可能直接将导演推进“俱乐部”。

  进入“亿元导演俱乐部”就是导演水平的保证吗?这可不尽然。如今电影市场过亿票房的电影越来越多,换个角度看,电影的投资也越来越大,动辄就上亿。“亿元导演俱乐部”里的人可不一定都货真价实,赔钱的也不少。

  比如《白鹿原》,票房刚刚超过1亿,但投资1亿多的它需要回收3亿。林超贤的《逆战》票房1.8亿,如果号称2亿的投资属实,赔的是一塌糊涂。

  除了赔钱的,这“俱乐部”里成员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四两拨千斤,真正靠口碑赚钱的小成本,比如《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等,也有吃老本、凭借原著影响力等靠着运气的,比如刘镇伟的《越光宝盒》、陈嘉上的《画壁》。王全安的《白鹿原》则全凭原著的影响力。

  另外还有一些导演,虽然作品过亿了,但名字对于观众来讲很陌生,依靠的只是演员的名气。很多专业的制片方在选导演上,也会选择性价比高的导演,综合多方面考量,不是单纯看是否乃“俱乐部”成员。 记者 张铂

  舍出老婆都没换回票房,王全安这回挺上火。

  延伸

  “过亿”反讽“500万门槛”

  过亿电影普遍,有业内人士呼吁,基于大众的电影奖项,也应该提高门槛。

  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百花奖,就是大众评奖。既然是大众奖项,入围影片的限制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大众认可,这个标准是票房,百花奖入围电影的票房要达到500万以上。在以前来讲,票房上了500万,算是比较卖座了。可当前动辄过亿的背景下,500万这门槛,已经可以被踩平了。于是有媒体提出建议,百花奖也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调整门槛高度。对此,金鸡百花发言人康健民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表示虽然电影家协会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近些年不准备提高门槛。康健民认为,很多小成本影片,基于各种原因票房虽然不高,但是口碑很好,它们需要这个平台,并且票房也不能代表一切。 记者 张铂

(责编: 水门汀)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