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谈《盛宴》:所有细节都有历史的回响

2012年11月18日21:13  新浪娱乐 微博
《王的盛宴》海报 《王的盛宴》海报

  新浪娱乐讯 2011年11月1日,电影《王的盛宴》在经历了8个月的拍摄之后终于杀青,当时陆川[微博]说:“这部戏,让我觉得又重新明白了该怎么拍电影。”这是他第一次涉足古装题材,也是他的作品中投资最大的,能令他发出如此的感慨,《王的盛宴》对于陆川的意义可想而知。但那时,陆川并没有意识到,这部电影会经历更胜于他前作《南京!南京!》的种种波折。在电影关机整整一年又一个月之后,《王的盛宴》终于将在2012年11月29日正式公映。对于这张已经上交了很久的答卷,陆川想说的话有很多……

  关于电影:《王的盛宴》让我重新认识了导演这个职业

  Q:在华语电影圈里,古装题材的电影似乎已经成了国产大片的代名词。但是近几年来,古装大片在观众们眼中开始遭遇了“信任危机”,那么您为什么会想到碰触古装题材?拍《王的盛宴》的初衷又是什么?

  A:在国内现在的环境之下拍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会面对比拍古装片更多的困难,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风险,投资人还是会更乐意投古装题材的电影。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有一些质量比较差的“古装大片”会让观众看完之后觉得很受伤,渐渐的就对相关的题材产生抗拒的心理。但中国又不能没有古装片,因为我们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可以搬上银幕的素材了,而我自己又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男人嘛,心里总是会有指点江山的梦想,也想把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搬上银幕。拍《王的盛宴》最初是源于别人给我的一个名为《鸿门宴》的剧本,但改着改着我就想拍一个架构不仅仅局限在“鸿门宴”上,而是讲述2000多年以前,一群英雄人物在楚汉相争甚至汉朝开过之后一段“大历史”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这样的构想后来得到了星美和覃宏的支持,因此启动了《王的盛宴》这个电影。

  Q:《王的盛宴》这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经过了36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您觉得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是考据历史,还是构思故事?

  A:其实如何构建电影的故事不是在实现它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最难的还是在于考据的部分。我在筹备的时候就有一个心愿,希望达到的效果是“把摄像机架在古代”,也就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还原我们祖先生活的场景,还原秦汉时代的人文风貌。但是恰恰是这样的要求给我们整个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比如说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披什么样盔甲、吃什么样的东西、怎么走路……这些生活起居的细节,我们都想通过电影展现出来,但是这些毕竟是建立在对资料的考据之上,可是其实我们国家的历史资料,其实也都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断片,虽然有出土文物和壁画、文字,但我们真想去查一套楚军穿的盔甲、去找一段汉代宫廷里的舞蹈时就发现,这些东西没有完全可信的图谱、曲谱真正的留存下来。我们只能站在一个历史的废墟上,去按照一些描述重新建立,一点一点的拼凑出古人生活的原貌。这样既可以带给大家对于历史的可以触碰的细节,也会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陌生感”。《王的盛宴》在画面细节方面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相信上映以后观众会感受到这一点。

  Q:你在电影里采用了大量的旁白来交代刘邦的心理活动,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A:在剪辑和配音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纠结,因为我知道旁白不宜多用,在电影学院所受到的教育也是这样说的。但我想展现的是一段非常长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什么“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尝试了用很多方法来串联起这些故事,但都不是很成功,最后我决定还是采用画外音的形式,因为只有用旁白才能用2个小时来讲述一个时代。

  Q: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的拍摄周期长达8个月,在高强度的拍摄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惑,又是如何解决的?

  A:拍摄的时候我们拍了很多素材,如果说这些素材全都用上的话,我想可能都能搞出一个三部曲来,但是最后我决定还是要浓缩在120分钟之内去呈现这个故事。我们整个拍摄过程差不多有8个月,里面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电影涉及到很多的演员,这些演员们之间的档期敲定就是挺大的一个工程。还有期间也遇到了一些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在象山的时候还遭遇过飓风,这些和电影本身无关的东西也确实影响了拍摄的进度。但是要非常感谢现在的这些演员,刘烨就说,导演你拍多久我跟多久,吴彦祖[微博]也都空出了一年的时间来跟我做这个事情,我要特别谢谢他们。还有就是资金方面,星美的老总覃宏也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持。拍古装片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而我自己之前又没拍过古装片,有时候我看着眼前这么大的场地,心里面有一个声音在质疑着我自己——“川儿,你能撑下来这么大的场子么?”但这些东西都已经码在一起了,而且所有的人都这么支持这个项目,那么就必须把它进行下去。其实你真的咬牙把这个心里觉得自己最不行的部分给撑过去了,剩下的其实就豁然开朗了。但是说实在话,我确实觉得自己在拍《王的盛宴》的时候经历了一次自我的新生,杀青的时候,身边的工作人员问我的感想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这部戏,让我重新认识了导演这个职业,让我又重新明白了应该怎么拍电影。”

  Q:这部戏里集中了包括吴彦祖、刘烨、张震[微博]、秦岚[微博]等等两岸三地的大牌明星,堪称是“黄金一代”,那么你对他们在电影中表现如何评价?

  A:首先我得承认,这次《王的盛宴》里各位演员给电影的支持非常大, 因为我们拍摄的周期很长,大家都空出来档期扎扎实实的拍这么一部电影,确实非常不容易。每个演员的表现都超乎我的想象,这群帅哥美女都会带给大家很不一样的感觉,不光是造型上的颠覆,也有演技上的突破,相信会让观众眼前一亮。

  关于历史:残破的渔网需要我们修补真相

  Q:《王的盛宴》的电影故事,是依据《史记》这样的正史文本来构建的,还是引用了一些野史传说?对历史的还原度有多大?和以往的古装题材电影有什么不同?

  A:对于这部电影剧情的设想,我们也经历了很多建立又推翻的过程,最后确定下来的方向就是我们不会重新去架空、去编造这个历史,而是说在《史记》的基础上,从史实当中,去发现一些历史的谜团和疑问,用这部电影去“推理”历史的真相。这个其实是有点悬疑的性质,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些拍摄古装大片的俗套,比如说很奢华的布景、非常花哨的武打这些,我都不会用。《王的盛宴》不会是一部武侠片、也不是一个魔幻片,它就是一个扎扎实实讲历史的电影,讲述历史上曾经真实存在的这些人之间围绕着权力与欲望展开的权谋与斗争,相当于是在讲一个发生在古代的“生存者游戏”,所以细节都有历史的回响。

  Q:经历过这么长的筹备期,你想必也做足了功课,但是也许上映之后还会有人质疑或者挑剔,认为你拍的是“伪历史”,那么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争议,您怎么看?

  A:这种挑剔或者说质疑肯定是难免的,因为我只是提出了我的观点和我对历史的一点怀疑。虽然我在《王的盛宴》里给出了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只是历史诸多可能中的一种可能而已。而且我也肯定要加入一些戏剧的设计,我们毕竟还是在拍一部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影视作品中呈现的东西都可以说是“伪历史”。电影是一个艺术方面的创作,里面允许有虚构的东西,我们竭尽所能去还原这些历史上的现场,但是从中讲述的故事却是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的。它是从《史记》等史料中演绎、改编出来的,但是这确实不是完完全全的在把《史记》一页一页的翻给你看,如果只是照着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再拍一遍,那花这多么钱又有什么意义?

  Q:之前《王的盛宴》放出了部分片段,比如那个3分钟左右的刘邦与吕雉夫妻“暗战”的段落,台词显得很直白,甚至有点现代,这是否和您一直强调的对历史的“考究”相违背呢?

  A: 在台词的设计上,我心中的原则,一个是要考虑到观众能不能接受,一个也是要考虑到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其实就算是古代,百姓们讲的都是方言,而读书的当官的人则会讲官话,落实到文字上,正式的时候会用文言的表达,那些古代的话本传奇小说,则是用白话来写的。古人是怎么说话的,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特别了解,只能从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述去知道。而且这是一个现代人拍摄的电影,面向的也是现代的观众,我们还是会根据人物的身份去设计他们说什么,怎么说。像刘邦这样一个人,他出身底层,讲的话就非常粗俗,会骂娘。而项羽这些贵族出身的人,说起话来就比较讲究。这个也都是要和人物的气场和电影的氛围相匹配的,现在已经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觉得,在电影的这个气场之下,人物讲出来的台词都是成立的,没有特别跳脱、让人出戏的感觉,而且也没有会笑场的地方,我还是有这个信心,相信观众们会接受的。

  Q:一说到以历史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家总会觉得这是在“借古讽今”,那么《王的盛宴》有这样的意图吗?

  A: 并不是说,你一提历史,那就肯定是“借古讽今”。只是说,我一直觉得历史是流动的,也是不断重复的,我们的民族性都是一脉相承的,人性也都是一脉相承的,所有的历史人物不是说自然的生命消亡了,就不会再“出现”了。刘邦死了,但是后来他的许多事情,赵匡胤也做过,朱元璋也做过,几乎每一个开国皇帝都做过。你也可以往四周看看,其实在自己的公司里就能发现身边有韩信这样的人,你的竞争对手里有项羽这样的人,你认识一个娶了吕雉当老婆但是又找了戚夫人当小三的人,他们没有随着历史的车轮而死去,他们一直活在我们的身边。所以虽然我们讲的是历史,大家也会在现实中看到相似的事情。

  Q: 您想通过这部电影传达出来的历史观又是什么呢?对电影的其中一句宣传语“很多真相永远隐藏在黑暗里”又该如何作解?

  A:前面我提过,实际上我们仔细的去重新翻阅那些历史文献的记载,才会发觉里面有很多东西的记述是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会有断片,史家甚至会隐匿一部分的事情。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很懒惰的接受这些书上现成的结论,而是应该去努力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的黑暗处的真相。我觉得,历史是一张残破的渔网,需要我们去修补真相——这其实就是我自己对于历史的一种态度,换成电影里的台词来说就是——“书上写的也不一定是对的。”那么通过这部电影,我也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这段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谜案”的自己的一种理解,去从另外一种视角,去寻找隐藏在黑暗深处的真相,所以我对《王的盛宴》的一种定位是,它是一个历史悬疑片。

  关于档期:与《一九四二》同天上映会是“双赢”

  Q:在今年3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经公开宣布过《王的盛宴》将于今年7月5日上映,但后来因为“非商业性特殊原因”推迟了,在“延档”的这几个月中,《王的盛宴》又经历了哪些“再加工”? 我们即将看到的版本,还是否会如实表达出您在拍这部电影时想要表达的初衷?

  答:在“延期”的这几个月期间,我们当然也没闲着,正好趁这个时候,对电影的剪辑做了很多细致的琢磨,结构有了一些变化——因为最初我把它剪成了一个三段式的结构,现在则变成了用刘邦的回忆去串起整个故事。但是电影精髓的地方都在,想要去探讨的东西也都在,只是我在这个期间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去做一些让大家观看的时候感觉更顺畅的剪辑与处理。目前的这个版本,我觉得精神内核还是没有变的,基本上体现出了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可以说现在的这个版本更成熟,延期反而让我因祸得福。

  Q:《王的盛宴》定档11月29日,恰好冯小刚[微博]导演的《1942》同一天上映,两部电影打对台戏,你压力大吗?

  答: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冯小刚导演一直以来都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导演,《1942》和《王的盛宴》一样,同样也是讲述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一段历史,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里面都会涉及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我们的电影都拍的很用心。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同一个档期,用媒体的说法“狭路相逢”还是什么的也好,我想对观众也是一个好事情,它们会让大家在普遍浮躁的社会氛围之下静下心来,好好体会一些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可好紧张的,相反,这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希望我们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Q:您对《王的盛宴》上映之后的前景有什么期待?希望观众们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

  A: 《王的盛宴》是我和整个团队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完成的作品,其中拍摄期就长达8个月,集合了我还有团队所有成员的很多汗水和心血。我自然是希望票房上有所回报,因为为这个片付出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些拍电影的,投资方也付出了很多。票房上如果能够取得成功,对于信任我的这些投资人就是最大的报答。同时我也希望观众们能够被电影中的东西所触动,如果进而能够引发一些思考,我就会觉得这部电影是有意义的,它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可以触摸到的历史。

  Q:据说《王的盛宴》的风格与大家习惯中、印象中的古装大片很不一样,并非一部纯商业的电影,是吗?

  A:商业人人爱,但什么是商业性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不是找一堆粉丝很多的明星来演电影就商业了?有很多大场面,进行一些“团体操”表演就商业了?话题性和讨论能不能转化为票房?我当然也能按照那些所谓“大片”的操作思路拍,但那可能不是我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比如战争的大场面,在那个时候两军交战应该是极其残忍的肉搏,但这些血淋淋的镜头拍出来肯定也会被要求剪掉,所以我索性就选择了一种略带诗意的表达方式,相信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对于电影的商业性的探讨,我觉得要拓宽一点。

(责编: sunny)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