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香港电影节
昨日,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进入第4日,随着“亚洲电影业的挑战、机遇与伙伴关系”、“优酷大师微电影”等多个高端峰会与论坛的举行,两岸三地及亚洲电影人的头脑碰撞越发频繁,进入更深层次。
虽然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去年达到170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30%,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是由于引进分账大片从20部增长至34部,形成国产片票房10年来首次不敌进口片的局面,这不仅让内地电影人忧心忡忡,也让港台地区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电影界人士倍感压力。到底拿什么和好莱坞抗衡?亚洲电影出路何在?“合拍大片”和“微电影进影院”成为引起高度关注的话题。
现状——去年国产片票房占比仅为48.46%
纵观2012年中国引进的34部分账片中,既有3D版《泰坦尼克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票房大鳄,也有《特工争风》与《安娜·卡列尼娜》等折戟者。但总体而言,进口片在票房上仍然占据优势,占据中国内地票房比重超过一半,国产片票房占比仅为48.46%。
在昨日上午举行的“亚洲电影业的挑战、机遇与伙伴关系”专题研讨会上,有电影投资、制作界人士乐观地提到,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国国产电影可以说真正占据了本土票房的半壁江山。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岱提到,虽然去年国内电影市场上出现了《泰囧》、《西游降魔篇》等票房达13亿元人民币、单片“吸金”能力堪比《阿凡达》的国产大片,但另一方面,岁末贺岁档惨烈竞争中也有不少大导演、大制作的本土电影遭遇滑铁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国内电影在剧本说故事的能力、想象力、制作水准、市场开发、宣传推广、发行渠道等各个环节都与好莱坞存在明显差距。
考虑到《唐山大地震》在美票房不足200万美元,目前中国电影要卖座仍然严重依赖国内票房,狄龙国际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洪祖星等人呼吁,只有加强两岸三地合作,生产出真正高素质、高投入的“合拍大片”,同时享受国产片在放映和发行政策上的优势,才有可能在与好莱坞比拼时增加胜算。
不过对于合拍片的态度,香港电影人则各执己见。杜琪峰就明确表态,合拍片会给以警匪枪战片为代表、最能体现“香港风格”的类型电影注入鲜活灵感,实现新的突破,内地市场的广阔前景也很诱人。而在此次电影节上刚刚推出纯港片《飞虎出征》的彭浩翔[微博]则表示香港电影的核心价值是创作自由,自己并不抗拒合拍片,如果有像拍《春娇与志明》那样的合拍机会当然乐意,但是要看剧本而定,也不会为了合拍而专门去写剧本,“合拍片让很多重口味的电影类型受到限制,每种题材都有适宜它生存的地方。”
出路——中国人的电影要做出“自己的味道”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优酷大师微电影”活动现场,台湾名导吴念真在受访时表示,华裔导演李安再度获得奥斯卡奖,虽然在华人圈中引发一片美誉,但实际上对台湾电影界没有什么影响。他反复强调:“李安是美国人啊,《少年派》是美国电影,这部片子除了有些场景是在台湾拍的,实际上和台湾没有半点关系。哪个台湾导演一部片可以拿到4亿美金的制作费?他的模式和经验是不能复制的。”
既然如此,那么两岸三地合拍大片,是否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提升制作水准,以对抗好莱坞大军压境?对此,吴念真明确表示并不赞同:“《英雄》、《无极》都是大片啊,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这种尝试‘以大片对大片’的成功先例。”同时,他也补充道,按照中国内地电影发展势头来看,内地最有机会“走出去”。针对有业界人士提到的“国产电影说故事的逻辑老外看不懂”的说法,他坚持认为,中国人的电影还是应该首先立足本土观众,做出“自己的味道”,“比方说我要看法国电影,肯定要看有法国味道的”,而不会选法国出产、思维上却不讲法语的片子。
而香港著名导演及编剧罗启锐[微博]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哈哈一笑:“合拍片?哪还有多少‘香港导演’呢,都跑到内地拍片去了。”在表示认同吴念真看法的同时,他还提出一个新问题:到底两岸三地合拍片“合作”的是什么?“以前所谓的合作就是你出500万,我出1000万,你出几个人,我出几个人,但真正能激发火花的是idea(理念),大家都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人共同的情感、个性、喜怒哀乐?这些才是应该更多‘合作’的地方,但是还没有打通,可以说目前的‘合拍片’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上,有待深入。”
在对待好莱坞的态度上,罗启锐并不乐观,直言好莱坞在全世界都处于绝对强势,“没法抗衡”,香港是一个国际化都市,这是开放市场必然面临的问题。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郭珊
摄影 刘力勤 香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