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圣途》引文化思考 观众内心震撼

2016年09月07日 12:0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其在创作、立意和国际化表达等多个维度拍出了世界性美学水准,让人产生沉醉如迷的出世恍惚感。

  新浪娱乐讯 近年来,众多优秀国产片在与好莱坞大片的竞争中,屡屡创下票房上亿的佳绩,令人振奋,而此前冷门的中国文艺片也在新时期呈现出复苏、崛起的新气象,《百鸟朝凤》《路边野餐》等均成为文化热点,在高度娱乐化的中国影市中,展现了中国电影独特的文化思考与人文情怀。眼下,又有一部极具特色的中国电影《我的圣途》即将上映这种震撼与新鲜感不仅颠覆了我们对部分国产电影“庸俗”、“很low”的认识,更因其在创作、立意和国际化表达等多个维度拍出了世界性美学水准,让人产生沉醉如迷的出世恍惚感。

  影片根据彝族作家克惹丹夫的原著《山神》改编,之所以片名为《我的圣途》,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彝族青年毕摩(祭司)继承家族使命,历经艰难险阻,一路寻找白色圣地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看上去有点像公路文艺片,实际上它是部超出我们想象,包着文艺外壳的典型商业片。是的,《我的圣途》具备了所有该有的商业元素:悬疑、暴力、血腥火拼、性的诱惑、民族风情、生死爱恋、禁忌的欲望和挑战伦理的孽缘……万万没想到,这部看似普通的电影穿越了天堂和地狱,润物细无声地爆发了极致化的故事张力。如果你爱看走眼或走肾的商业片,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如果你爱看走心的文艺片,这里同样有你想要的一切。

  《我的圣途》聚焦的族群是彝族。自上世纪《五朵金花》《阿诗玛》红遍全国后,国内就很少有轰动性的少数民族影片,而张蠡导演的《我的圣途》则是第一次以电影形式将中国彝族展现给世界。关于彝族,你了解多少?毕摩是干什么的?彝族人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他们有怎样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片中的毕摩为什么要寻找圣地,他心中的白色圣地究竟在哪?一连串的疑问赋予了这部影片独特的看点与价值。在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汉族就是中国时,《我的圣途》则以鲜明的民族风和独特的宗教性,告诉全世界:中国还有这样一片神秘绮丽的土地,有一群信仰坚定,追求幸福与和平的彝族人。

  影片里有神圣的自然崇拜。毕摩是人与自然的通灵者。在这里,大山深处的彝族人敬畏大自然,以自然神为宗教信仰。如同大祭司的毕摩沙马达伊能够诵经驱魔,治病救人;姑娘出嫁,毕摩口念咒语,投掷木片,能测姻缘八字;彝族女人不能学经书,否则会遭天谴;族人开战,头人率领战士从整张牛皮下穿过,喝下神酒,恭请毕摩念咒请天兵,祈求神灵护佑。如果谁家的羊被偷了怎么办?没有法律,彝族人会以残酷的“铧口刑”,原始化地交由神灵去判罚。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