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界新尝试 进口大片将插播广告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1月02日17:49 北京晚报
从今年3月起,只要你坐在电影院里看大片,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得像看电视剧一样,得先看随片播映的广告。因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近日已委托上海天龙国际广告公司推出了2001年进口大片中10部影片的随片广告竞标活动,即将大片的随片广告、影片形象使用权和其他的一些电影相关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开招标。
这是中国电影界吸取国外经验,在电影形成品牌后开发各种相关产品的一项新的尝试。
中国电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
据悉,中影公司进口的大片一般在全国各地800至1000家影院放映,观众人次平均在600万左右,观众最多的《泰坦尼克号》达到1728万,每部影片的映期长达70至80天。对于外国电影公司来说,中国是未来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电影市场之一。美国方面估计,5年内中国电影市场每年的票房潜力为10至15亿元,随后每年都有15%的增幅。如此巨大的市场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外商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美国一位报纸总裁形容中国影视市场:“它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
换个脑筋去赚钱
我国影片的收入绝大部分要靠票房,一般对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不太重视,可近几年电影票房难如人意,又没有其他高层次的资金回报,于是电影市场的低靡也就不足为奇。此次中影公司公开招标大片随片广告的举措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改变了电影只能依靠票房赚钱的传统观念。招标要将片头广告(直接放进拷贝)、影片形象宣传的使用权(包括印有广告主产品形象的各种海报、彩卡、宣传页、文化衫等)以及中影遍布全国各地的发行网络配合广告主宣传等整合在一起进行竞标,其结果将形成一个对电影公司、广告主、观众和影院都有好处的良性循环。
大片广告紧盯白领
当下,广告的载体可谓多种多样。大片作为一种新兴的载体能否像电视一样受到广告主的选择,取决于电影受众对于广告的态度。
大片随片广告的优势在于观众的人群构成与广告产品消费者的重叠。由于广告是在黑暗的电影院放映,广告有效到达率高,是电视等其他媒体所不能比的,价格也比电视广告低许多。但是随片广告对受众的覆盖率面相对电视而言要小得多。据权威调查机构分别对北京、上海、广州观看首轮进口大片的观众进行抽样调查后显示,这些观众是一个文化水平较高,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月支出在1000元左右,年龄在20岁至30岁的以公司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为主要职业的白领群体。因此,对一些受众特定的广告经营者来说,根据电影群体独有的特征而选择电影作为载体将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网上竞拍新尝试
中影公司本次竞标的一部分将以在互联网上在线竞标的方式进行。国际上电影相关产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买卖流通是较常见的,而我国还是第一次在网站操作电影相关产品竞标。
另外据悉,本次对电影相关产品的开发行动今后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大片”,而且国内影片可以比进口大片少去更多制片方的限制,比如将电影形象的特许经营权转让、与旅游业的结合等等。
目前,公众潜在的电影文化消费需求依然存在,观众的精品意识大大增强。一句话,大片随片广告能否为观众所接受最终还要看电影是否优秀,是否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本报记者沈文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