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动机
问:似乎目前中国没有一个导演比你对战争和战争场面更感兴趣,有人说你“喜欢战争”,你怎么看?
冯小宁:这是偏见,凡是看过我的作品的人都会感到我对战争的谴责和厌恨。我自己写剧本,假定和想象常常使我似乎亲临场景之中,每一次剧本写完都仿佛经历了一番生死煎熬,我一直在自问:人类为什么要相互残杀?相信广大观众亦同此心,而这正是我这10年的创作动机。纵观人类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人类最宝贵的就是和平,最不珍惜的也是和平。
至于这部影片,可能还是会有人认为“残暴与血腥”,但如果不设法让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知道侵略战争对人性和生命的残害,又怎么能培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力量呢?当正义、壮丽、无私与奉献震撼人们心灵的时候,也正是我的创作愿望实现的时候,对于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法西斯恶魔,如果不把它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并且隔些年就再加几个钉子,没准哪天它就会复活。《卡萨不兰卡》、《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都是这样的钉子,如果我的影片也能成为这样的钉子,我就知足了。
重大命题
问:和以前的作品相比,《紫日》有哪些突破?
冯:突破真谈不上,《紫日》是我关于战争与和平这个命题的第六部作品,可以说它是对我前面作品的一个总结——为什么会有战争?战争带给人们什么?法西斯主义对于人性到底会产生什么作用?通过电影语言的运用,来表达我对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的理解。
问:您的影片总是在思考、探讨一些重大命题,您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有责任感的导演吗?
冯:多年以来,战争与和平、人类与环境、文明的命运等等大命题困扰着我,我一直都以锋芒毕露、危言耸听的姿态在作品中大声疾呼,口吻严峻,好像每一个明天都有可能是世界末日,现在回头看自己早年的一些作品,真有些不堪回首。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逐渐明白叫嚣是没有用的,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人性和精神是不可战胜的,表达大多数人对历史的共有感觉是我的创作动机。
美丽与惨烈
问:《红河谷》、《黄河绝恋》和《紫日》,都选择了美丽、荒凉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和惨烈的战争场面互相映衬,你这样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冯:我是搞美术出身的,我始终相信电影应该给人美的享受,所以,除了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本身的需要,我首先考虑的就是要拍得美丽,实际上我是个唯美主义者。而惨烈的战争场面更是必不可少的,战争残酷,人在战争中挣扎求生,个人的命运几乎完全被战争主宰,同时每个人又在内心交战,充满了敌我矛盾和人性的斗争,美丽与残酷在观众心中产生强烈的反差,这就有了美学上的意义。
三个角色
问:这部影片中设计了娜佳这样一个苏军角色,有什么意义?
冯:苏军是盟友,这是故事的背景,娜佳的意义在于多民族的参与,实际是为了弘扬主题:反法西斯无国界。
问:影片中日本少女秋叶子除了是战争的牺牲品外,是否也是一个忏悔者的角色?
冯:她是侵略战争的牺牲品,而且也是忏悔者的角色。我认为秋叶子代表着日本人民的大多数,是善良而有正义感的。
问:三个人中,中国人杨玉福的身份为什么设定为一个农民而不是战士?他是被拯救者、被解放者,还是别的什么?
冯:抗战期间,中国大多数人是农民,杨玉福是他们的代表,是侵略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他为了生存本能挣扎,心中充满血海深仇,同时又因为人性本能不忍杀害无辜,内心饱受折磨。周莲
《紫日》是冯小宁战争六部曲的完结篇,这部电影将于“五一”期间在各大影院隆重推出。同冯小宁的前两部作品《红河谷》和《黄河绝恋》一样,《紫日》仍然是对战争的反思。一个纯洁无辜、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少女,一个从日寇屠杀中侥幸逃生的中国农民,一个英姿飒爽、饱经战争创伤的苏联女医生,在炮火中演绎了一场动人心魄的丛林求生记。在大兴安岭美丽的森林、草原、湖泊和蓝天的背景下,人性的善良最终战胜了仇恨。
在10年的时间里,冯小宁拍了6部战争题材的影片,《紫日》是其收山之作,关于电影,关于战争,冯小宁有太多的话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