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平拯救商业大片的口碑危机
张艺谋:我热爱我的工作愿意为它呕心沥血
一身白衣的张伟平站在北影厂四号棚内——“《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全球首映庆典”的置景现场,大声跟美术师和灯光师们讨论着每一个具体环节的落实情况,记者置身于被复原了的金碧辉煌的后宫场景里,远远地朝张伟平望去,恍惚以为他才是这部大片的总导演。
张伟平却说:“我基本上不干涉艺谋的创作,我只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来看电影到底有没有市场。”所以他灵机一动,在《黄金甲》开拍前一个月、剧本都已定稿的时候推荐了周杰(blog)伦,就连张艺谋都承认这是一个极其明智的商业选择。
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黄金甲》,无论影片口碑如何,如果没有张伟平那极度张扬、极具个人风格的炒作,很难想象几个亿的票房还能不能实现。正如张伟平所说:“我就是要摸清楚市场的底!”面对记者,他毫不避讳自己的炒作思路,说到令他兴奋的点子和理论,甚至给人以讲演者的印象——你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他对市场运作的满腔热情和无穷活力,就像张艺谋对电影创作的态度一样。
所以这二张联手,双剑合璧,就真的是天下无敌了。
“电影营销对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记者:《黄金甲》首映庆典的方案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
张:影片没关机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就把方案定下来了,大概是“五一”的时候。《黄金甲》这部片子拍的都是后宫,我就想,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就是能跟影片的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让观众也罢,媒体也罢,他们刚看完影片,还没有从片子里出来呢,就又坐到这个琉璃宫里了。
记者:这次为什么不卖票?
张:要是卖票的话就没法儿弄了。即便是媒体,我们都是有选择的,将近有900家媒体跟我们联系呢!因为这次的明星阵容非常吸引人,所以媒体就格外关注。我们准备把媒体控制在600人,两边儿再给明星们的“粉丝”留一些位置。
记者:你为什么总在首映礼上想这么多创意、花这么大价钱?
张:那种常规的发布会,我从1995年《有话好好说》的时候就开始搞了,带着导演,带着演员满世界走,最后观众和媒体已经疲惫了……我和艺谋都别扭,车轱辘话说一百多遍,艺谋都说:“我自己都发怵。”现在我和艺谋要是还带着巩俐、周杰伦、周润发他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就有点儿应付差事,演员呢,坐在上面也觉得挺没劲的,因为那些话已经翻来覆去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我不想重复自己,我总希望能够给媒体一些惊喜。我也知道这样做首映式很费钱,很费事,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投入,但是我觉得这个投入值得。就像好莱坞电影,它的明星阵容足够大了吧,那干吗还要把时代广场、国家公园包下来开首映礼呢?
酒好也怕巷子深啊,再好的电影,包括美国大片,如果在宣传上重视不够,票房也会不断下滑。《迈阿密风云》在国内才卖了2000多万,还不如《千里走单骑》呢。《千里走单骑》的主角是一个74岁的老人,《迈阿密风云》可是两个好莱坞的大腕再加上巩俐啊,结果仨人加起来才卖了2400万,《千里走单骑》全国卖到3100万。所以你能说首映礼对于电影不重要吗?尤其到今天,电影营销对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周杰伦
“华人到好莱坞没戏!”
记者:对一部小众文艺片而言,《千里走单骑》的首映式似乎显得过于盛大了,你就是为了摸清楚文艺片在内地市场到底能有多少票房?
张:对!我就想摸一下这个底。最后票房到了3100万,我当时觉得还不够满意,后来艺谋跟我说,可以了!你看看《茉莉花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可可西里》,那都是腕儿演的啊,姜文、章子怡、陆毅……可三部片子加一块儿,还不到3000万呢!所以你说宣传多重要。
其实《千里走单骑》在做那个宣传活动的时候,圈里所有的人都说:张伟平肯定疯了,百分之百脑子进水了,这么一个片子哪有人看啊?一个70多岁的老头(blog)儿找孩子的片子!其实我当时不是不清楚,我知道在我们拍的所有文艺片中,《千里走单骑》是最不容易打动观众的片子,为什么?因为电影在人物方面,第一容易打动观众的是小女孩,比如《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魏敏芝(blog),她是小女孩,未成年,特别容易得到观众的同情。第二是小男孩,第三是女人,第四是男人。最难打动观众的就是老头,结果《千里走单骑》就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头……
可我就是想通过这种营销的方式看看到底能把票房带动多少,我认了!所以丽江我投了2000万,可是票房回来3100万,虽然看上去投入和产出不太成正比,但我证明了一点,就是电影营销和宣传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这种宣传的点,你就靠演员满世界走,可你说谁没见过巩俐呀,谁没见过周润发呀,谁没见过周杰伦呀,就是再大的腕儿,老百姓见过都不止一回了,这不是十年前,见一个腕儿挺难的,现在就包括成龙(blog)、刘德华这帮港台明星,一天到晚都在咱们内地转悠。因为他们的市场,大家都清楚,台湾没有了,香港已经萎缩了,都拍《伤城》了!所以他们只剩内地这一块儿了,这块儿他们还可以谋生。
咱们也别拣大的说,什么好莱坞呀!华人到好莱坞,没戏!还有哪位华人在好莱坞超过李连杰了?李连杰都回来了!包括最早的什么邬君梅、陈冲(blog)不也回来了?陈冲还在好莱坞当了把导演呢,又怎么样?英文那么好又怎么样?那里不是你的地盘,不是你的天下,所以最后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土地和国家,要靠自己的观众、自己的市场。
记者:那你觉得章子怡、巩俐在好莱坞的发展能长远吗?
张:我觉得也是过渡性的,这是显而易见的,都是让观众新鲜一下,新鲜劲儿过去了人家还是适应自己的演员,所以李连杰还是回来了,因为他看明白了。我跟好莱坞八大公司都熟,他们用华人演员更重要的目的,并不是去带动美国观众,因为中国演员对美国观众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的目的是将来他们的影片在中国放,还是要靠本土明星。就像姚明,体育也一样,这是一个策略。
“我们这次就是要颠覆中国大片口碑不好票房好的怪现象。”
记者:找周杰伦演《黄金甲》听说是您的想法,影片开拍前不到一个月才定下来,除了市场方面的考虑,就不担心冒风险吗?
张:你已经看过片子了,所以就应该明白周杰伦那条主线加上至关重要,否则的话这电影还怎么打动观众?如果演的都是坏人,都是不值得观众同情的人,比如巩俐的角色。尽管你会在这个片子里看到比十年前更成熟的巩俐,她在片子里确实和周润发有了一种势均力敌的感觉,但他们饰演的角色根本打动不了观众,因为都是那种特别变态、特别扭曲、特别阴暗的人。你要打动观众,第一要靠情,第二要靠义,周杰伦这两点都占了,所以他就变成了一个很阳光的主线。最后所有的观众不走,坐在那儿听周杰伦的歌,听《菊花台》,观众为之落泪的其实是周杰伦那个人物。
记者:你怎么看待很多影评人评价《黄金甲》,说它终于讲好故事了这样的反响?
张:我和艺谋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这部影片颠覆中国大片口碑不好票房好的怪现象。要颠覆这个,肯定要有一个文艺片的核儿,你看《黄金甲》就是文艺片的核儿,里面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影子、《菊豆》的影子,连《图兰朵》的影子都有,也有《红高粱》那种奔放的感觉。为什么我说这是张艺谋的集大成的一部?因为既有阳刚的部分也有阴柔的部分,包括人性,这部片子对于人性的刻画决不在《活着》之下,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这样一部有着文艺片的核儿的电影,我们用商业片来包装,有大场面和特技,包装的目的是什么?是市场,是观众。再好的一部影片,电影院里没几个人你觉得是成功了吗?你拿一堆奖,电影院里就4个人?这种情况我经常看到。我有两个影院,一个是新东方的,一个是新天地的,经常一天下来就4个观众。电费一天下来还要500块钱呢!所以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文艺片确实无法拯救中国电影市场,因为没有竞争力,没有观众,就像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也就极小众的人买买碟看看算了,这种片子最后就是自生自灭,拿多少奖都没用。
所以我就跟艺谋说,这么多年下来,包括凯歌、小刚都拍了不同的商业片,但是都走了一条口碑危机的路,都是票房飘红口碑危机,这部片子我们要把这种现象扭转一下,所以就想怎么能把故事做好看,所以选择了《雷雨》,因为《雷雨》既有人性的刻画又有故事的跌宕起伏,基础很好。但光是《雷雨》这个故事并不足以对观众有号召力,你要先让观众走进影院,你必须让观众知道,这个在电视上看不了,那种军队、那种唐朝的仕女……他就放弃电视去电影院了。
我想你也能看到,我们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拯救商业大片的口碑危机。现在出来的反响让我们很欣慰,这次我还请了全国院线的经理,他们天天看各种好莱坞大片,都已经麻木了。刚开始和上海院线的经理谈,他挺能说风凉话的,他刚看完《夜宴》,就问我们凭什么要提高分成比例?他最后勉强同意了,但还是撂下了一句话:古装大片不都大同小异吗?但其他的片子,不管是成龙还是刘德华,他们都不敢提这样的要求,他们这么做的话,院线就不跟他们签合同,包括《无极》(blog)和《夜宴》,都试图调高一下分成,人家都没同意。
后来我安排经理们看片,全国各大院线来了200人,看完后他们接受采访,上海那个经理很兴奋,四个亿的票房就是他说出来的。放完以后我和艺谋去和大家见个面,他们都异常地兴奋,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所以我也比较放心了。
这次我还跟院线签了“诚信协议”,就是约束他们不能瞒报票房,我专门找了800人来监督这事儿,我就想通过《黄金甲》看看,中国大片的票房到底能做到多少!《英雄》的时候全国有1200块银幕,现在全国已经到2800块了,所以我相信能破3亿。
“艺谋不会反弹得那么强烈”
“艺谋不会反弹得那么强烈”
记者:说到《夜宴》,我觉得《黄金甲》出来以后,观众免不了会拿这两部电影来比较,因为它们的题材和背景还是有一些类似的。如果让你来对比,你会怎么说?
张:这两部片子从形式上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电影的成败在于导演,演员同时也很重要。我觉得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导演对故事和画面的把握,另一个是演员对演技和人物的把握,这两点一对比,其实就不言自明了。
记者:那你怎么评价《夜宴》?
张:《夜宴》我觉得是小刚的一种尝试,他是第一次拍,拍成那样就不错了,不应该过多地去责备他,应该宽容一点。虽然片子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台词上的不足,包括故事和结构上的问题,但这是他的第一次尝试,还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我们当年拍《英雄》,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
记者:《无极》和《夜宴》出来以后,也像当年《英雄》一样遭到了很多批评,但是张艺谋从来没特别偏激地站出来回应过,而冯小刚和陈凯歌的态度都是比较激烈的,所以从您的角度来看,张艺谋是不是一个很平和、能够接受意见的人?
张:谁都喜欢听好话,艺谋也不例外,不管是政治家、艺术家,谁听多了批评心里肯定不痛快,心里会想你什么意思呀!?但艺谋不会反弹得那么强烈,不会你说不好他马上觉得你别有用心。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尤其是后者,最后已经到了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的地步了,他也没有站出来说话,一句都没说,就去弄《千里走单骑》了。等《千里走单骑》拍完的时候,借那个新闻发布会,在丽江,他说我感谢媒体,感谢影评人当时对《十面埋伏》的批评,起码大家是关注这部影片的。做电影我觉得要有这么一个心态,这不是唱高调。
“《黄金甲》还没拍完呢,索尼就买了”
记者:《黄金甲》本来定好全球同步公映的,跟美国一起在圣诞节档期上映,后来内地的公映为什么提前到了12月14日?
张:本来确实是想和北美同步的,但后来全国院线的经理都找我,说今年的国产片放映指标(效益)还没满呢,他们要求提前放《黄金甲》,因为他们今年要是不完成放映量的话,明年员工工资就会受影响,他们让我帮忙,我没跟索尼商量就答应了。美国市场肯定重要,但我得先顾着国内的院线市场,只要我提前一周,他们就能稳稳地完成这一年的任务。
记者:后来《无极》和《夜宴》在海外卖得都不好,对中国古装大片在海外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你对这个状况是怎么看的?
张:现在美国人对于中国电影的要求已经到了苛刻的地步,他们就爱看中国的古装片,就像《英雄》、《十面埋伏》那种。你别看《十面埋伏》在国内遭到暴批,在国外卖得挺好的。现在美国人对我们的购买欲望只停留在古装片上,别的不行。你拍什么拍得过人家?灾难片?惊悚片?人家觉得你那是小儿科。你再拍《红高粱》,更没人看了。当年人家觉得还挺新鲜,那时候美国人很多没来过中国,以为中国就那样呢,看着挺新鲜。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电影有的时候真的会对外国观众起到一定误导,我们拍了《有话好好说》到威尼斯,老外还问我们,说你们片子里那座监狱有那么先进吗?你们的监狱不都是稻草搭的吗?你们那个高楼是在哪个国家拍的?一下让我感觉到我们以前拍的那些文艺片确实对老外是一种误导,老外永远看我们是农村,我们拍的那些城市片老外又看不见,因为出不去啊,能得奖的全是《一个都不能少》、《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确实误导。所以我还跟艺谋说过,拍多少电影都不如一个奥运会,到现在欧美的观众来过中国的还不到十分之一,但奥运会可以把这个比率增加到十分之五,增加到一半。
《有话好好说》为什么在国外颗粒无收?这片子拍得挺棒的,幽默呀,姜文和保田的对手戏多精彩啊,但就是不行,老外一看觉得你这个假,小儿科。《幸福时光》在国外还得了个奖呢,《有话好好说》却什么都没有。所以没有办法啊,你没有选择,是人家选择你,人家是买家。人家说了,我就要这个,我就吃这道菜,别的我都不要。就要古装片,别的不要。但古装片也不能劣质,你看《无极》那也是古装片,就给退了。《夜宴》也是古装片,到今天都没卖出去。古装片他还挑肥拣瘦呢,不好的他不要。所以《黄金甲》在拍摄的时候把这么多的世界大腕,从斯皮尔伯格到奥力弗·斯通全都找来了,八大公司里面的六大都来到了现场,他们是内行啊,他一看你的制作心里就有数了,你蒙不了他。
因为《无极》,现在的好莱坞片商要都看完成片,以前都是看片花就买了。所以《夜宴》到现在卖不出去。电影这玩意儿,都卖涨不卖跌,好的时候你赶紧卖,不然你稍微出一点差错,就砸手里了。《黄金甲》还没等拍完呢,拍了80%,索尼就买走了,那20%他已经能判断出好坏来了,他已经能准确判断出市场了。
剧照
“要拍《西游记》,肯定得让艺谋和斯皮尔伯格合作”
记者:张艺谋为什么缺席《黄金甲》首映礼这么重要的活动?
张:因为他拍《秦始皇》的合同去年就签了,美国人就认合同。14号是他们第一次全体带装彩排,那边死活不同意放人。不过我租了纽约时代广场里面路透社的直播厅,是一个全玻璃封闭的转播厅,可以俯瞰整个时代广场。整个凤凰卫视的北美转播组,我也请他们来协助,我租了两台泛美卫星,跟艺谋进行同步。纽约那边大概是早晨,他4点就得起床,6点开始,我们这边正好是8点。
记者:这次庆典大概要花费多少钱?
张:这次影片的宣传和发行费用会超过6000万,远远超过《英雄》和丽江那次了。因为电影投资太大了,3.6亿的投资,这6000万的宣传费,要说占比例的话,其实很小,在好莱坞这个太正常了。好莱坞这种片子的推动,最少需要1500万美金。
记者:张艺谋做完奥运以后,是要拍《西游记》吗?
张:对,我和艺谋有这么一个想法,想除了古装大片这口儿菜,能不能再开辟出一口儿来?同时能让老外也觉得吃着挺顺口的。我听说很多人想拍《西游记》,但导演和导演没有可比性,想象力、创造力、拍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就跟木匠似的,十个木匠的活儿干出来都不一样,我们想拍那种虚实兼备的《西游记》,虚的就用高科技,高科技我觉得斯皮尔伯格把握得最好,这次有一个难得的机会,奥运会这个活动他和艺谋搭档嘛,艺谋是总导演,他是顾问,他还特投入,三天两头坐直升机飞到纽约去找艺谋,探讨北京奥运会,他说我这个顾问不能是虚职。
记者:《西游记》已经开始构思了吗?
张:现在没有最后定本子,但是我觉得《西游记》肯定能够让西方观众接受,因为斯皮尔伯格是一个拍科幻大片的高手,艺谋是一个对中国文化吃的非常透的导演,要拍肯定他们俩得合作,对这种大片的驾驭,斯皮尔伯格有他在西方的影响力,张艺谋有着对东方的影响力,所以对这部影片的市场和创作都有好处,顶多就是挂两个导演嘛。
“张艺谋承认自己看人有问题,尤其是看女人”
记者:你曾说过,你觉得张艺谋在“看人”方面不是很准,能具体说说吗?
张:艺谋这个人,我跟他交往20年了,我觉得他判断什么人都是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的,他就看你会不会演戏,他不去判断你人品人格怎么样。我和别人接触,首先要感觉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以后能交往,或者这个人给我的第一感觉舒不舒服?艺谋不是,但凡跟电影没关系的人,他对人家都客客气气的,属于礼节上的泛泛之交。他自己也承认看人有问题,尤其是看女人。
记者:女人?什么意思?
张:就是人品嘛!做人!
记者:所以你是不是在这方面经常帮他把把关?
张:没错。你和人品很差的人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你会很不舒服,尽管你觉得这个人很适合这个角色,但合作起来就是很不舒服。艺谋吃过这种亏,有的时候他用的演员我说不合适,但他也就用了,后来事实证明有的演员确实与整个团队不合拍。我们好多明星,一身臭毛病,说好听点儿叫自我,所不好听就叫自私。你到片场看看就知道了,没出名还是正常人呢,一出名就全不正常了,哪儿都不正常了,我就看不惯这个,所以我很少去片场。我去了经常会发火,很多现象我看不惯。
本报记者 许涯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