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导演大卫-柯南伯格作为表象的诡异(图)](http://image2.sina.com.cn/ent/m/f/2005-05-17/U1141P28T3D725536F326DT20050517102649.jpg)
![](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提起加拿大导演大卫·柯南伯格,人们最经常给出的评价是:怪异、暴力、色情。
虽然“怪胎”总是诞生在特殊的家庭,但是柯南伯格并没有一个研究昆虫学的父亲或者是一个精神分裂的母亲。身为自由记者的父亲和身为舞者的母亲为他走上导演之路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养料:家里充满了艺术氛围,四壁的书籍可随意翻看——很可能其中有一本名叫《裸体午餐》,柯南伯格热衷于改编文学作品的特点以及对音乐良好的鉴赏力显然与家庭
的熏陶分不开。然而,柯南伯格对于电影的兴趣并非由来已久,大学时代,他起初选择的专业是死板的自然科学,后来由于觉得这个专业将自己与艺术隔得太远,才改修英语文学。不知道柯南伯格究竟从最初的专业中学到了什么,但以他的影片总是与变异生物脱不了干系来看,应该够他受用了。真正引领他走上电影之路的是大学里的一个朋友,他拍了一部名为《冬天使我们温暖》的短片,突然,他终于明白拍电影才是他最想做的事。
柯南伯格的影片是对观众承受力的考验。匪夷所思的情节和光怪陆离的影像令人瞠目结舌,人们习惯据此将他的影片归为情色片或恐怖片。情节与影像是他被误读的根源,但绝非哗众取宠的工具,现象背后严肃的主题往往令人窒息,只不过是以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苍蝇》通过人的变异,反映人希望改造自然,结果反而被自然改造,试问科学的建设性大,还是破坏性大?《裸体午餐》讲述了人为了逃避现实,而将自身置于幻觉的异世界中,但谁又能分清现实与幻觉的远近?最大的误读来自于《撞车》,这部出色的影片,在影碟店中被放置在《花花公子》旁边。《撞车》因其中暴力的场景和混乱的性爱关系而为人津津乐道,导演真正想要反映的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却乏人问津。
虽然情节和影像一直在变,柯南伯格却坚持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对立关系。即便是在失败之作《蝴蝶君》中这一点也显而易见:一个西方人来到了陌生的东方被“美丽”的中国女演员身上的异国情调所吸引,却不知道“她”接近自己的真正目的。而在《裸体午餐》中,开场即说明影片描绘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二战的恐惧已经走远,社会的经济开始复苏,然而战争胜利后心灵上巨大的空白却没有新的理想来填满,人只能借助药物和荒唐的行为来对抗时代的荒谬。
今年,柯南伯格携新片《暴力史》参赛,不知能否重温当年《撞车》的辉煌。不论能否拿奖,这注定不会是一部平淡的影片,只要它的导演是大卫·柯南伯格。张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