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断背山》从去年威尼斯电影节首映以来一直赞誉如潮,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更是横扫各大电影奖项,在奥斯卡中更是获揽八项提名成为去年最为成功的影片。不过,《断》片的成功不单单体现在电影本身,其对一对同性牛仔情感的细腻描写突破了过往主流界对于同性恋题材的心理障碍,开始从心底接受和认同同性恋群体;事实上,同性恋题材从边缘到主流还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电影篇 偶像明星热追同性恋题材
同性恋由于道德与情感等诸多方面原因一直受到主流影视的排斥,纵使有大胆前卫的影视工作者如履薄冰地涉足这一领域,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同性恋群体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具有相当深度的挖掘,但是每一部同性恋题材影片都会引发巨大的争议,从侧面反应了同性恋题材处在被挤压的边缘地带是不争的事实。从《费城故事》到《男孩不哭》,从《心太羁》到《伦敦故事》,这些影片向主流社会展现了一个同性恋的立体世界——尊严与无奈,爱与不舍,挣扎与困惑,尤其是主人公们在道德与人性边缘苦苦挣扎的生存境遇,对观者的观念和情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1994年,《费城故事》是好莱坞第一部由主流族群(非同性恋者)拍摄同性恋议题的影片,汤姆·汉克斯饰演一位大律师,因同性恋感染爱滋病而被解雇。他为了捍卫个人正当权益不惜将一场官司打到底,直至死前也没有放弃努力。虽然对同性恋情本身的探讨不是这部片子的重点,它要讨论或者说它要表现的,是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至高无上。患病律师在被主流社会摈弃时毫不灰心不气馁地为个人权利和自由而斗争的精神,却深刻地留在人们心中。《男孩不哭》也是一部非常成功并得到广泛承认的同性恋影片,成功摘取第57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同美国的《费城故事》和《男孩不哭》相比,一向痛恨同性恋的英国出品的类似影片就更为引人注目。《心太羁》中我们看到了大文豪王尔德浪漫奇特却又不幸的一生;《伦敦故事》则细致入微地探讨两个生活在20世纪初的男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两位属于英国上流社会的男主人公,在最初相爱后,却因社会和个人的原因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其间的心路历程充满了焦虑、困惑和欲罢不能的尴尬。
今时今日,《断背山》得到美国乃至全世界主流社会的认同,标志着同性恋题材的影片正告别边缘,迈向主流,或许同性恋题材电影会像续集或漫画改编电影一样成为电影公司赚钱的法宝。目前有报道指出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大众情人的布莱德·皮特等偶像派明星都对同性恋题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电视篇 《粉雄救兵》成潮流
在美国,同行恋题材的电视作品也开始步入主流,同性恋者的职业身份也正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接受,近两年NBC播出的“真人秀”时尚节目《粉雄救兵》便是最好的明证,该剧以开放的态度、语言、以及成功的设计包装吸引了全美无数的同性恋及非同性恋观众。《粉雄救兵》的走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同性恋——这个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影视节目题材,正在走进社会的主流。
早在1997年,NBC就推出了以同性恋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威尔和格蕾丝》。这是美国影视作品第一次展示了都市雅皮士的生活色彩。此后,《同志亦凡人》和《拉字至上》均从某个侧面表现了美国同性恋影视文化的演变之旅。
尽管现在同性恋已经成为各家电视台增长收视率的王牌,但是表面的繁荣并不绝对代表同性恋者已被人所接受,或许只是那些媒介大亨及电台执行官发现这的确可以提高收视率,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的噱头。
音乐篇 牛仔同性恋歌曲面世
《断背山》的成功不但催生了影视界同性恋题材热潮,连音乐界都受到不小的影响。威利·尼尔森三十年多前,还是那个高唱《妈妈,别让你的孩子变成牛仔》以及《我的英雄们都永远成了牛仔》的著名乡村歌手,今年情人节,他却出人意料地推出了和以往思想很不一样的牛仔“赞美”圣歌——《牛仔们通常会潜意识地彼此互生好感》。
“这很可能会成为第一首同性恋牛仔的歌曲。”一位资深唱片艺术家说道。《断背山》让同性恋牛仔成了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这首歌通过“星期二霍华德·斯特恩德”无线卫星初次播出,歌词则是由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创作型歌手Ned Sublette写于1981年。Sublette说他是在兴盛“城市牛仔热”的时代写下的,并且一直希望尼尔森能唱它。根据尼尔森的记录,在上个世纪80年代确实曾有人给他传送过一份相关歌词的拷贝,但尼尔森一直到去年才在他自己德克萨斯州的演播室完成歌曲的录制,或许正是《断背山》所营造的良好氛围给了尼尔森“勇气”,推出这首别具一格的新歌。 编译 陈梅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