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曾经让国际知名大导演奥利弗·斯通折服的《云水谣》6分钟长镜头日前终于曝光,这个镜头虽然曾被导演尹力笑称:“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的传统手段愣是做出了人家飞机大炮制造的效果。”但其实并不普通,它们的背后可“大有来头”,原来《云水谣》不但是今年贺岁档唯一一部爱情大片,更是中国首部“数字”全方位电影。
《云水谣》——中国首部 “数字”全方位电影
据导演尹力透露,《云水谣》除两岸三地超强演员阵容全力打造之外,数字技术更是全片最大亮点:《云水谣》的后期完全采用数字中间片技术完成,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用数字技术进行全片制作的电影,单后期制作费就超过一部中型电影的全部成本。“数字”技术的全方位应用使《云水谣》精彩纷呈,堪称中国数字特技电影先锋。
《云水谣》——“数字”长镜头”忽悠”顾长卫
后期制作刚刚完成,《云水谣》运用“数字”长镜头的自如程度,素来以精准连贯的长镜头著称的顾长卫看了之后也惊奇地询问这个“长镜头”是如何拍成的。如此的特效把著名摄影师也“忽悠”了一把。
在影片中,为了完整地勾勒出40年代台湾的民俗民情,导演尹力拍摄了八个镜头,这些镜头最大限度的容纳了当时的台湾特有的景象:传统闽南戏、台湾布袋戏、当地的婚嫁、街头的小商贩、国民党士兵……几个镜头上天入地、穿堂入室,要把它们组接成一个连贯的长镜头,这在传统实拍镜头的电影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云水谣》巧妙运用数字技术将它们不落痕迹地连接在了一起。“制作完成后我们专门请来了在圈内以长镜头见长的顾长卫导演”尹力说:“看到这个‘长镜头’时,他问‘你们这个镜头是怎么拍的?”
“传统的特技手段是‘炫’,而现在我们实现的是‘藏’,将特效隐藏在传统的镜头叙事中。那些实拍中很难完成这样的镜头,我们通过数字制造,更加完整的表达了影片内容。脱离了具体情节,上升到情绪。”导演尹力对这个镜头的处理显然十分满意: “我们这个特效的镜头就这么骗过了专业的眼睛。”
《云水谣》——“数字”精彩“嫁接”阿拉斯加雪崩
“雪崩”镜头拍摄问题前段时间曾一度困扰《云水谣》剧组,虽然剧组后来从阿拉斯加购得了珍贵的雪崩镜头,但是更为棘手的问题出现了:由于镜头是购买的,而剧组在西藏已经拍摄完毕,这两个部分雪景的如何衔接,一直让业内人士替导演尹力捏把冷汗。
“两部分的雪景确实存在色彩不统一,景别差异大的问题”尹力坦言,当初拿到雪崩镜头时的喜悦随着后期剪辑的深入变成了困扰他的难题,“还是数字中间片帮了我的大忙,不但色彩衔接上了,连场景的差异也被修得天衣无缝。”就这样,重金购得的雪崩镜头完美“嫁接”到了电影《云水谣》中,成为影片震撼人心的精彩场景。
《云水谣》——“数字”让爱情更感人
以往一提到“数字”技术,不是让人联想起武侠电影中刀光剑影的场面,就是像《珍珠港》中视觉冲击力超强的爆炸场面,很少有人能想到,凄婉唯美的爱情,也可以因为“数字”技术的加盟,而变得更加深沉感人。《云水谣》中很多牵动观众心绪的情感大戏,都是借助“数字”技术而变得清晰可触:
全片最后一个镜头,当陈秋水的儿子陈昆仑了解了发生在父辈身上生生死死、荡气回肠的恋情后,在雪山草地间缅怀逝去的亲人。画面从辽阔的高原,摇到翱翔长空的高原雄鹰,再推向辽阔壮丽的天地。这种气势恢宏流畅自然的画面在传统拍摄方法下根本无法实现,现在数字技术轻松实现了它。
《云水谣》——“数字”让演员大变身
不但在情感大戏中“数字”特技能一展身手,电影《云水谣》还利用“数字”技术,让演员完美变身:“演员肤色的改变、影片基调和情绪的相互呼应,都可以通过局部处理完成。” 《云水谣》数字特效总监郭健全解释说:“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改变‘年龄’。比如徐若?扮演的王碧云,我们除了通过化妆来体现18岁到38岁,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调节肤色等来实现更好效果。”
《云水谣》分别在北京、西藏、福建三地拍摄,地域跨度很大,很容易全片色彩不统一,如果再加上损耗,会使三个地点拍摄的场景如同“三部电影”一样,衔接不流畅。而“数字”中间片能够替代传统配光调色工艺,在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完成全部影片的色彩校正、特技处理、声画合成、字幕混叠。能让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拍摄片段保持一致的色调。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一部爱情影片,不需要太多技术处理就能够完成整个拍摄和制作。但这次《云水谣》的大胆尝试充分证明了“数字”技术并非制作特殊大场面的专利,在爱情大片中,它一样也能有不俗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