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不怕《少年派》被过分解读

2012年12月07日15:26  沈阳晚报 微博

  在近期一系列国产大片遭遇口碑危机之时,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却因为口碑相传叫好又叫座,目前票房已直奔3亿元。身在大洋彼岸的李安,对影片在中国内地受到的好评感到非常高兴,并欣然接受了沈阳晚报记者的专访,对影片受影迷好评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分析。他特别对内地影迷针对该片的“过度解读”表达了自己的声音:“这是我的荣幸,我不觉得解读‘过度’了。”但他也直言自己不会为大家解读该片,“我只是在抛砖引玉,也不想公布什么‘标准答案’,那样会限制了观众的想象。”

  正确解读?“我没有标准答案”

  《少年派》在中国内地被“多方位解读”,而影片在欧美国家上映时,并没有遭遇这一现象,对此李安笑称,现在他的感觉好像“派(片中男一号)坐在病床上,被大家的眼睛盯着看。”李安并不认为影迷对该片的解读“过度”了,“这个片子本来就是邀请大家来解读的,但大家不要如片中那两个日本的探员一样,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这个片子有很多模糊的东西在里面,我有时候不愿意讲,也讲不清楚,很多是抛砖引玉的。而且我觉得把我的想法讲出来会有标准答案的感觉,限制了观众的想象。”但李安表示依然欢迎大家来解读,“不管解读的是不是我心里想的东西,我都觉得很欣慰,这是我的荣幸,因为影片给了他们共鸣,我很珍惜这种跟观众的缘分。”对于国内一些导演坦承不喜欢作品被解读的现象,李安直言:“观众爱讨论、爱解读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既然导演有热情拍片,得到回响是应该的,怕也没有办法。”

  3D效果棒!“这样观众投入感更强”

  《少年派》受影迷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影片震撼的3D效果。李安直言,2D是拍不出这部电影效果的,“3D可以把观众带到跟派一样的环境中,投入感更强。”此外李安强调,3D的一个重要好处就是可以把视觉效果跟观众心里的情感结合,“摄影机看到的是事实,可是观影是用心在看,把东西看进脑中后,跟心里的情感、经验交汇起来以后产生的活动,这个只有靠3D来呈现。”首次运用3D技术拍电影,李安直言这个过程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一次“漂流”,“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还需要很多年,大家才会完全认同这种新的电影语言——就像2D,也是经过100多年才成熟的。”李安坦承如今拍电影给他的新鲜感越来越少,“运用3D拍出更好的画面,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美还是丑?“东西方观众有差异”

  影片对场景和动物们的渲染,传递出一种美轮美奂的质感,甚至《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盛赞本片“美得非常自然”。李安坦承,影片的美感是超现实的,“影片不只是讲这个小孩怎么到岸,讲一个劫后余生的剧情,而是小孩作为故事讲述者,他讲第一个故事的动机是有一定的神秘性,所以渲染出美丽的画面是很有必要的,这也跟第二个故事形成很大的对比。”而对于内地影迷对于影片美的一面以外,也纷纷看到了第二个故事中人性丑恶的一面,李安谈到了东西方观众对影片理解的差异,“西方观众往往比较乐观、比较直观,他们会注重于片中对信仰、对乐观情感的表述,而东方影迷则会关注于影片各个层面的解读。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看你个人的选择是什么,而不是上天给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选择家乡拍!“希望对台湾电影工业有帮助”

  国内观众对《少年派》的解读中,有一个比较无厘头的猜想,就是片中男主角和年轻时的李安很像,无论外表还是性格。对此李安直言,观众的猜想有道理,“我想在我写剧本描述这个角色的时候,已经有这种设置的想法。男导演选男主角的时候,会以自己的样子作为参考,比如选比自己更漂亮一点的,这种心理可能会有一些吧。电影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品位、情感,找到跟自己气质相近的,形象更帅一点当然更好了。”除了男主角像自己,李安坦承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将影片的大部分场景放到家乡台湾拍摄,“我的片子在台湾拍,我就跟投资人说台湾是好地方,你们来看,合适的话就训练一些人,对你们生意也好……我希望对台湾的电影工业有帮助。台湾电影基本上还是‘穷拍’,单打独斗,电影工业不是很健全的,需要一些助推和帮助。”

  沈阳晚报主任记者关力制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