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是不想去看这部电影的,在看了电影的简介后,第一个反应是,又是一部关于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被屠杀的电影。不论是在纪录片或剧情片里,我已经看过了不知多少次集中营里皮包骨头的犹太人的凄惨镜头,久而久之,面对同样的镜头也就麻木了,失去了真正的感受。
后来我还是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虽然感到心里很不舒服,但是觉得很值得。
电影一开始是一大群刚被送到Auschwitz集中营的犹太人被赶到一间屋里去洗澡, 等待他们的却是毒气。在一阵惊恐的叫声之后,我们看到另一批人,在忙着搬运赤裸的尸体,和努力地清洗毒气室的墙壁和地板。这些人也就是影片开头字幕解释的Sonderkommandos,他们本身也是被关进集中营的犹太人,纳粹军官为了维持这个屠杀工厂的运行,在年轻力壮的犹太人中选出的帮工。他们享有一些优惠,有一点自由,也有足够的食物, 但是为了隐藏大屠杀的秘密,几个月后他们也一样地会被毁尸灭迹。
影片开头的几分钟的节奏很快,很乱,声音和镜头都很模糊,后来才聚焦在主角索尔(Geza Rohrig)身上。此后的一个半小时,有很多他的特写镜头,一切都是从他的视角来拍摄,这是导演和摄影师,一开始就为自己定下的规则。观众因此只能掌握到主角能看到和理解的片面, 对电影的情节也只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索尔在一堆死尸中发现一个还剩一口气随即就被杀死的少年,他认定这是他的儿子,想尽办法把尸体藏起来,此后他唯一的念头是找一个犹太教士 为儿子举行一个犹太葬礼。整部片子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集中营里的各色人等,纳粹军官,工头,一个犹太医生和不同组合的Sonderkommandos之间的关系,也理解到这个屠杀工厂的运行机制。
Sonderkommandos 在筹划一次起义,他们需要索尔的帮忙,索尔却只是想到儿子的葬礼,没能完成分配给他的任务。 在集中营这个苟且偷生的地狱里,这种固执的想法的确很荒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单把个人的生死置于度外并危及了同伴的生命。别人都不能理解这种执着。 最后起义失败,他还是坚持带着儿子的尸体逃走,而在结尾时我们发现这个儿子其实只是他想象中的一个存在。结果和他的同伴都难逃被屠杀的命运。
身兼导演和编剧的拉斯佐罗-内米斯(匈牙利)没有像其他的同类的电影,把人物夸张,故事化和英雄主义化。他选择了一个微观世界作为切入点。导演说他不想正面地描写大屠杀的恐怖。许多这方面的镜头都只是点到为止。他把对整个大屠杀的描写具体集中在索尔一个人身上,却对主角的背景一点也没有透露,也没有企图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普通的匈牙利犹太人,作为大屠杀的帮凶,并没有太多的罪恶感,这是他生存下去的条件。但他还是有他的一个信念, 好像完成他儿子的葬礼就可以救赎自己的灵魂, 保持一个传统,似乎比苟且偷生更为重要。这种微观的描述却令人更真实地感受到集中营这个残酷世界。
电影是用35mm胶卷拍摄,为阴暗的室内场景提供了多种层次。在4X3 比例的几乎正方形的银幕规格下,空间被压缩了,加强了集中营的封闭感,也特出了主角的形象,除了主角外的视角外,在他周围发生的事情也变得很模糊。片子只有衬托画面的配音,没有背景音乐, 对白也很少,整部片子全靠画面和主角的演技传达。镜头的运行特别灵活,有很多跟拍和长镜头,可能都是手提拍摄。
作为一个35岁的年轻导演的第一部长片, 能够把整部片子处里的这么好,不论在配音,照明和摄影,以及演员方面都有完美的配合,显示了拉斯佐罗-内米斯的才能。他在巴黎完成了电影学科后,就回到了匈牙利从事电影工作。他曾担任 匈牙利大导演Bela Tarr的助手,这部电影明显受到东欧国家电影传统的影响。
这是很受影评人重视的一部电影,一般的评论都不错。但这不是一部人人都能接受的电影。我希望它至少会拿到专门为第一部作品设立的金摄影机奖。
(梁均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