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消息
昨晚,保利剧院座无虚席,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在近千人演奏演唱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中拉开了帷幕,这是这部超大型交响音乐作品第一次在中国亮相。由8位歌唱家、3个交响乐团、7个合唱团和1个童声合唱团组成的强大阵容在余隆激昂的指挥下,把这部“盛世作品”演绎得气势磅礴,观众在80分钟的演出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新闻现场
在保利剧院的舞台上,数百歌唱演员组成的“人墙”密不透风,而合唱队面前的超大型乐团把舞台挤得满满的。指挥家余隆站在指挥台上,面对着这个中国从来没有过的交响乐演出,信心百倍地举起指挥棒,近千人发出的声浪震撼剧院大厅,涌向台下1400名观众,这就是中国交响乐前所未有的演出——马勒《第八交响曲》的壮观场面。
旨在创造“星球与太阳的运行”,马勒在上世纪初创作的这部超大型作品向所有指挥家和乐团提出了高难度的挑战,复杂的肢体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强大的声音效果,波澜壮阔,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昨晚的演出对于200余人的交响乐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就像中国画中的泼墨大写意的大起大落。作品要求乐队演奏员对音乐力度有精确的演绎,而3个乐团必须将声音统一在一个指挥棒下,这对于并不经常合作的3个乐团来说较为艰难。好在指挥家余隆对乐队的把握十分到位,使得音乐在他的指挥棒下,时而奔腾不息,时而柔情似水,似乎带着观众走进马勒的梦境。
马勒《第八交响曲》由于乐队和合唱的众多声部,以及众多复调、肢体的交错,使得指挥的难度增加。昨晚余隆表现出了少有的帅气,对合唱与乐队给予多方面的“照顾”,“指挥若定”4个字在昨晚的演出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歌唱家和那数百人组成的“声音墙”,独特而难度极高的和声效果,着实检验了中国合唱的水准。其中中国歌唱家饶岚的演唱细腻动情,梁宁与曹铮的演唱风格各异,音质纯净,显示了国际歌唱家的风范。而最让人惊喜的是,当日本歌唱家天羽明惠的“光明之声”从3楼的观众席飘然而下的时候,全场观众为乐队和歌唱家制造的“宇宙空间”所感动,博大广阔的氛围将观众带入遥远的“仙境”。观众在这浩瀚的“仙境”中尽情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演出结束后,观众热烈的掌声又把余隆和8位歌唱家重新唤回舞台,千人合唱中国民歌《茉莉花》,纯净完美的声音再一次令观众陶醉。
新闻背景
马勒的《第八(千人)交响曲》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庞大作品,其编制规模称得上古典交响乐中的“巨无霸”。在马勒之前,没有作曲家可以将交响乐的编制扩大到如此规模。
这是马勒1906年的作品,这部作品第一部分是根据9世纪时的一首赞美诗创作的,命题为《造物主圣灵降临》;第二部分则是一部连续演奏的交响诗,命题为《浮士德的结束场景》。马勒生活在世纪之交的年代,他的作品传达出了对往昔的回顾和对新世纪的向往。一种气势磅礴和催人奋进的音乐情绪使得这部作品有着过去音乐家的创作所没有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感觉,也使之有着复杂的结构。
由于阵容庞大而且主题鲜明,演出马勒《第八交响曲》对所有的乐团来说都是浩大的工程。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1975年9月曾在维也纳指挥过一场“马勒八”,维也纳爱乐乐团加上3个合唱团组成了庞大的阵容。前几年尼姆·雅尔维在瑞典举行了一场带有慈善公益性质的演出,合唱团来自几个国家,由于耗资较大,瑞典王室慷慨解囊。1998年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也演出过“马勒八”,气势磅礴。去年是马勒逝世90周年,美国、德国、英国、荷兰和日本的许多著名乐团都相继演出了“马勒八”,以纪念这位在音乐史上地位日益提升的伟大作曲家。这些乐团上演“千人交响曲”都实在地凑够了千人之数,独唱演员多由名角加盟,场面相当壮观,到场观众和所有演奏、演唱人员一样群情激昂,热血沸腾。
“马勒八”作为本届国际音乐节的开幕式演出也让中国音乐界为之骄傲。
一家之言
“马勒八”的经济基础
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以庞大的阵容和复杂的音乐结构而著称,因此它的演出常常被国际音乐界认为是一件盛事,而对于中国音乐界,演出“马勒八”曾经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如今在这个梦真正实现的时候,也是盛世来临的时候。
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乐坛,首都体育馆曾经举办过几次千人交响音乐会,来自北京各大交响乐团的音乐家共同演奏一些古典音乐作品。同是“千人交响”,20年前的千人交响音乐会与昨晚的马勒《第八交响曲》不能同日而语。20年前的中国交响乐,在演奏水平和欣赏水平上都处于起步阶段,当时演出“马勒八”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今天,我们不但有足够多的高水准乐团能够演奏演唱这部作品,观众的欣赏能力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准,演出“马勒八”对于中国交响乐来说不再是高不可攀。
在交响乐发达国家,想上演“马勒八”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上百万元的投资,千名演员的集合,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上演“马勒八”就像“天方夜谭”。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的物质生活推动了文化生活的繁荣,把过去的梦想变为现实,这就是“马勒八”能够在中国上演的原因所在。
对未来的向往是“马勒八”的精神所在,无论是千人发出的同一个声音,还是女高音的“光明之声”从天而降,都透着对美好未来的企盼和对和平的追求。正是由于这样的内涵,“马勒八”的演出多年来成为盛世的标志。长野冬季奥运会演出“马勒八”,和平的祈求与体育的奋进同在。瑞典慈善演出“马勒八”使和平的主题融入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国家昌盛,综合国力的强大是“马勒八”演出的基础,而寻求发展不断前进则是“马勒八”在中国首演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