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铃出现的时间不过短短的一两年时间,但是它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今最时尚、最潮流的朝阳产业。在现今的人们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彩铃已经成为了体现自己的个性和与别人的沟通的最佳方式。
报纸上曾经报道过在一辆公交车上,几名十五六岁的年轻人高兴地聊着自己班里当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从其中一名高个子学生包里,传出一声尖利的惨叫声。车上其他人都
被吓了一跳,部分乘客还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而高个子学生一边继续和同学聊着天,一边从背包里拿出了一个手机开始摆弄。原来,这就是"惨叫"声的来源。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数声"惨叫"般的手机铃声突然在您身边响起?时下,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用一些惨叫声、暧昧的声音甚至放屁声作为手机铃声,时不时地让周围的人吓一跳。无独有偶,《大河报》也曾经报道说,伴着毛驴叫声的彩铃,重庆一大学生丢掉了面试机会。招聘者说,"从你的彩铃就能看出你不重视这份工作。" 2005年07月04日的《长沙晚报》报道说:6月18日,株洲市某宾馆吴师傅给读初中的女儿玲玲(化名)拨打小灵通,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电话那头传来一低沉的男子声音:"不要做声,不准报警,你女儿现在在我手里,请准备好100万赎人,……"吴师傅一下子头皮发炸、脑子里一片空白,未听完电话就紧张地挂了机。 女儿被绑架了!他马上拨通了110。一个勒索百万元的"绑架案",使株洲警方如临大敌,经过侦察,最后得知原来是报警者的女儿从网上下载的一个"绑架"彩铃。望着天真的玲玲,忙碌了一晚的民警们感到又好气又好笑。
看了这两则新闻后,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一切都是彩铃惹的祸!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彩铃之所以被借题发挥遭受批驳,都怪彩铃太火了。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机正在挣脱传统的束缚,成为最新的"第六媒体",而基于手机的彩铃则只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生活态度的载体,在本质上,它和语言文字的功能和效果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语言所能够引发的误会,彩铃也同样有可能引发。难道说错话、用错词的人能够将过错推卸给文字或词语的发明者吗?同一条彩铃,在某些人听来固然具有喜剧效果,在另一些人听来则无异于"肉麻恶心",关键是存在那么一批不知轻重缓急考虑不够周全的用户,把彩铃用错了时间,用错了场合,用错了对象……
现在彩铃已经针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了改进。只听爱听的——古典、流行、民歌,音乐、人声、笑话,尽情更换;只给他(她)听的——给不同的人设定不同的彩铃;只在这时听——在不同的时间听到不同的彩铃;只给他这时听——特别的时间给特别的人,听特别的彩铃。只要你能想到,移动公司现在的业务都能满足你。其实彩铃还是给我们带来颇多"精彩"的: 首先,通过彩铃给我们一些企业补上了"服务至上"这重要一课。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手机里传出的是定制好的个性化的特殊音效的回铃音,主叫客户听到的不再是单调的"嘟…嘟…"声,一段轻松祥和的美妙乐曲,让紧张的心情顿时得到舒缓。彩铃很像一道小菜,你到饭店里点了一桌子七盘八碗的盛宴,可并非点完菜就能立马儿端上来。于是,细心的商家,就会见缝儿插针,先送上一盘如常见的淋了香油的泡菜,或是辣子酱糖蒜,让你先吃着,以免等得心焦。尽管这些小菜不起眼儿,可是和着服务员对你的欢迎、问候和敬意,却很是让你如沐春风。"彩铃"这道小菜也一样,不经意间来了个"芝麻,开门!",打开了财富的大门,
另外,彩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高兴时选择快乐的歌曲,沮丧时选择悲伤的歌曲。而且可以为自己重要的人特别设定一首对方喜欢的歌曲,连话都不用讲就给他无限惊喜。用户还可以分时分组定制,也就是说拨打彩铃用户,不同的主叫号码和不同的时间听到的彩铃是不同的。
其次,彩铃还扩大了"产业链"。在这个庞大而诱人的产业链中,有一个环节对所有人都有诱惑,那就是一种新兴而时尚的职业:彩铃设计师。一般来说,一个彩铃作者最少有一个月2,000元的底薪,很多都达到了5,000~6,000元,甚至上万元。如果与彩铃工作室签署的是"版税制"付酬方式,即"按下载量付酬",那么,因一条成功的彩铃设计,而收入100万元也是可能的。
彩铃还可以为企业形象"加分"。其实和一般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一样,企业也需要个性化服务。个性化的彩铃实际上可以将某一企业与其同行区分开来,因为彩铃不同,可能就会显得很突出、很特别,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因此一份合同或者定单就签署了。一个好的彩铃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客户亲切感,让客户感到愉快;同时也会在客户致电等待时,多一个让客户了解该企业业务的机会。那么企业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抢到先机。
总而言之,彩铃是一项生机勃勃的增值业务,和很多新生事物一样,它尚不完善,但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TSI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