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中国移动“彩铃唱作先锋大赛”专题 >正文

评论:彩铃,你的明天在何处?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15:54 新浪娱乐

  中国 移动在2003年5月17日电信日当天推出彩铃业务后,用户增长便一发不可收拾。移动公司在彩铃业务的推广工作上并没有下很大的力气,然而申请彩铃的用户却十分踊跃,以至于公司不得不在试验期采取了限制每天新申请用户数量的措施。可这也阻挡不住高涨的申请热情。据网上问卷调查显示,正在和曾经使用过彩铃业务的用户占30.3%,综合考虑本次调查的方式和样本误差,保守估计中国彩铃业务的渗透率已经超过10%,如果按照2005年中国 移动用户3.4亿的规模计算,中国彩铃用户数规模超过3400万,已经成为移动语音业务、短
信业务之后的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调查还显示,在不同年龄段的手机用户中,彩铃的使用率存在差异,中青年人群使用比例较高,与原来普遍认为彩铃主要用户是青春、时尚的青少年的观点相悖,在25-30岁年龄组和35岁年龄组中,分别有49.2%和43.8%使用过彩铃,高出其他各年龄组。但是这种差距并不明显,说明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相比,彩铃业务更具备时尚的元素,并具备大规模传播的特性。调查显示,因为好奇而使用的用户比例达到40.7%,追求时尚的用户比例达到33.9%,受到身边朋友影响而使用的比例也达到8.5%。

  在国内开展的众多移动

增值业务中,短信业务一直一支独秀,但是其他业务和短信相比规模始终很小,市场渗透率很低。如今,彩铃业务改变了这一切,目前韩国的彩铃业务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在中国,自从2003年中国 移动引入彩铃业务以后,彩铃业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市场渗透率也有希望出现一个较大的突破,将达到20%。于是许多运营商和SP纷纷盯上了这个市场。
中国联通
也推出了类似的炫铃业务,首先在其高端用户占主流的CDMA网中开展。商用之后进一步扩大炫铃的用户容量,以便使联通130/131号段的GSM网用户也可以和CDMA用户一样使用炫铃服务;固网运营商也对彩铃业务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中国网通上海分公司在其固定电话服务上开通了彩铃业务,成为网通各分公司中第一家在固话上开通彩铃业务的运营商。电信和网通在2004年推出
小灵通
增值业务时,首先推出的就是短信和彩铃业务,可见该业务在运营商中的分量。

  由于彩铃用户追求时尚和好奇心强的特点,其对于彩铃的兴趣也不断变化。调查显示,彩铃用户的铃声更换频率主要集中在2周—1个月,铃声更换的频繁一方面也为彩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另外一方面也对彩铃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彩铃用户的业务忠诚度不高。大多数的人都表示不会长期使用一种彩铃。这意味着彩铃与短信业务的重要区别在于后者属于用户必要业务,而前者的业务对用户来说可有可无。只有通过业务内容的不断创新才能对用户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当前彩铃业务的收费主要采用月租费和信息费结合的方式。无论对彩铃的潜在用户还是现实用户来说,彩铃费用过高都已经成为制约其使用的最主要原因。调整资费标准已经成为彩铃业务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做好彩铃业务已成为每个运营商最关心的问题。彩铃业务的成功离不开整个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积极配合。其中,有效的运营方式,是业务的发展和推广的关键。

  在市场定位方面,做好业务对象的分析和消费群体的划分。将用户消费群体定位在年轻移动用户,包括学生群体,时尚青年和白领人士在内的用户市场;在市场推广方面,做好业务策划和产品包装及宣传,制定市场推广政策和市场促销计划;在业务资费方面,实行合理、用户易于接受的资费,建议运营商继续采用月租费和信息使用费的资费策略;在服务内容方面,开展和SP的双赢合作,为用户提供丰富、时尚的内容服务:一方面既要严格控制SP质量,规范SP的管理,包括资质认证,内容质量在内的诸多环节。同时应与更多有实力的SP合作,共同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多符合他们需求的内容服务,推动彩铃业务更快的发展;SP应潜心开发自己的产品,不断完善和丰富所提供的内容。做到将内容的更新周期压缩到一个月或者一周,甚至每天更新,以加快用户更换回铃音的频率,提高自己与运营商的收益;在如何保持业务长期发展这个问题上,彩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一些著名品牌的内容商进行合作。但是,CP/SP要想保持在这块领域的长期发展还需要有大量自己的创新。

  作为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朝阳产业,彩铃业务的前途是十分光明的。未来的彩铃之路还很漫长,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够创出更大的彩铃辉煌!(TSI制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10,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