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鞍华的电影世界之情怀:人文式的关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4日19:23  新浪娱乐
许鞍华的电影世界之情怀:人文式的关怀

许鞍华

  情怀:人文式的关怀

  虽然是身处于香港电影环境这个比较商业化的背景里,但许鞍华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常常可以坚持着自己,在影片当中贯穿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而流露出一种怜悯感。

  早在电视时代的《来客》(《狮子山下》系列中的一集),许鞍华就接触了不少越南难民(1977、1978年时有不少越南难民进入香港),并深入了解了他们的身在异乡漂泊的无根漂泊感,随后在《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里再度的将这种感觉放大,如《胡越的故事》中通过退役兵胡越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了身为难民的困境与悲剧(如他们的无根漂泊,试图改变生活却一再的被别人所改变),尤其是通过他与女难民沈青之间的悲惨命运,在许鞍华的镜头语言里呈现出浓浓的人性化,又如《投奔怒海》,即使是影片开始林子祥(听歌)扮演的日本记者在越南感受到一种欢庆的气氛,但那个在战争中失去一只腿的孩子的出现,既是表现出人民生命的坚韧性,同时与整段戏的欢庆感有些错位,也为后来他再度来到越南后的不断对现实所见所闻进行反思埋下了伏笔……影片不再是仅对官方提供的说法进行歌功颂德,而是更侧重于对人的命运的关怀与思考,这其实在许鞍华拍摄电视剧集时也有所体现,如《狮子山下·桥》中,她围绕着一次的拆桥事件对不同阶层的人进行描写,渲染出一种在阶层背景下的人性真实性。

  九十年代,许鞍华的作品里依然贯穿着这种对于人的关怀,如《女人四十》,她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于四十岁的中年师奶及老人,在香港电影中很少出现的老人问题在许鞍华的镜头里娓娓道来,《阿金》中她对阿金这个人物的关注点也不再是一位女武打替身,而是身为一个女性的坚强背后的脆弱,以及有生俱来的母爱感。是的,母爱,在另一部作品《客途秋恨》(也近乎是许鞍华的自传式故事片)里,母爱贯穿着始终——与母亲之间心生隔阂的女儿陪着母亲返回日本的老家,她看到母亲与家人之间的那种亲切感,同时感受着自己在日本这个语言不通的城市的隔阂、淡漠,从而体味到了当年母亲留在异乡时的那种感觉……母女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影片的重点,从隔阂到相互的体谅,衍生出淡淡的人情味,而今年年初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将最佳导演颁发给许鞍华时也表示,“许鞍华过去的作者主题再次出现:《客途秋恨》的母女恩怨,《倾城之恋》的两性角力,《女人四十》的自身命题都一一复见,但这次写得更专注,更深邃。貌似平实不动容,然而时间点滴流光,大地温柔安抚都被她吸纳在电影里,可会是她到目前为止‘半生有缘’最佳的一部作品?”即将上映的这部《天水围的日与夜》,原本故事取材也是类似于刘国昌的《围·城》式的悲剧故事,但是许鞍华的重点偏向于天水围这个社区的日常生活,通过淡淡的人情味,展示出其浓浓的人文关怀。

  这就是许鞍华最为动人的地方吧,无论是动作片还是剧情片、惊悚片等,淡淡的人情味、浓浓的悲悯感,都被贯穿于始终。

  阿木/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许鞍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