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逝》:失语,记忆之殇?之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13:45  新浪娱乐
《车逝》:失语,记忆之殇?之幸?

《车逝》海报

  大多数人都会有这么一种神秘的体验:突然之间,我们会发现正处于的某个场景似曾相识,但理智告诉我们,这样的经验感却是错误的,这个场景绝对没有发生过。我们对这种神秘的体验十分感兴趣,甚至是充满了好奇,但它只不过是一个碎片,是有违逻辑的,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毫无疑问,它触及到了你的心灵,虽然是短暂的,但却是美好的!在许多时候,触及心灵的仅仅是一些碎片,其原因也许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就不一定很完整!?―――韩兮

  这是一部被许多人痛骂的影片,因为它对不起观众,因为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在于娱身娱心,而不是所谓的感动与感悟。这也是一部被许多人诉为做作的影片,因为片中有许多桥段明显有仿照那些大师的痕迹,出于对大师的尊重,这部影片显得有些自不量力。这也是被人嘲笑成装B的影片,因为它故意以没有对白这种形式来取悦文艺影片这个名词,形式似乎大于内容,因为它脱离了大众,而小众电影往往都会被人冠以装B的称谓!

  在骂声一片中,导演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于是他便纠缠于向观众媒体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部影片,其言恳切却又在矜持中显出一些自傲来,于是,骂声愈浓!

  但笔者却不能不承认,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充满了激情的影片,它的出现也许并不会象导演所说的对中国电影(其实还有市场)有什么切实的帮助,但它却的确让所有看过的观众见识到了电影的其他可能性,这个意思恐怕远比电影本身,远比市场,远比大片更加深远一些!鉴于此,笔者对导演这种探索的勇气表示敬意!但敬意之后,笔者也为导演纯粹的出发点之后而不纯粹的影片本身以及不纯粹的媒体解释感到惋惜!

  针对网上的一些评价的态度,笔者言及至此,或也有些装B,故且由他人评说去罢!下面回到影片本身,在解读(装得学术点可以唬人)此片之前,恐怕有几个问题需要理清,这只是笔者的观点,无所谓对错。

  第一就是模仿。据说现在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时期,最主要的两种表现手法便是戏仿与拼贴,尤其是戏仿,是将崇高草根化,以期得到或说迎合大众的口味。关于这些主义方面的名词,本人也是一知半解,无需跟俺强辩。但戏仿的基础肯定是模仿,而戏则是通或变,这是勿庸置疑的!许多文学作品的产生首先是模仿,其次才是通变,电影其实也是这样的。许多人都有大师情结,立脚点很高,于是非常不喜欢那些模仿大师的作品,认为亵渎了大师本人。但笔者认为,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最基本的电影理论中,蒙太奇便是所谓大师的成就,那么后来的影片,无论好与坏,对蒙太奇的运用是否就有损《战舰波将金号》的地位呢?如果没有蒙太奇,现在的电影是否还能发展呢?这只是举了一个极其浅显的例子,要说明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大师的手法如果束之高阁,那么对电影本身便没有任何意义,这个大师的称谓也毫无意义,我想大师本人也不希望如此!可以看得出来,书亚本人也是一个大师论者,但他对大师的借鉴才是正确的,至少绝不是那么狭隘的!与其把大师奉若神灵,莫若将大师为我所用,这才是拍电影的正道!当然,对某些大师手法运用的成功与否这是导演本身的问题,也与影片本身所需要的手段相联系,这一点同样是勿庸置疑的!

  第二便是对文艺片的视点问题。其实笔者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某些导演经常会说的,观众需要引导,所以本人也十分反感书亚导演孜孜不倦地纠缠在自己为什么拍摄此片的解释中。由于盗版盘,网络下载等原因,中国观众的观影水平是相当高的,足以令美国人咋舌,所以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引导!但与水平无关的事情在于喜好,喜好这东西的确有知识层次等问题,但如果作品触及到人的心灵,那么喜好便在于一种情感的认知了,的确与水平关系并不大,因为这是每一个正常人内心深处的能够爆发出来的东西。在许多时候,高层白领喜欢尝试肮脏坠落,许多时候拾荒百姓也有一颗阳春白雪的心,这都是十分正常的。所以,如果说文艺片是根萝卜,那么喜欢白菜的人便没有必要去影院受那样的罪过。毫无疑问,我们是视听的一代,在自身缺乏故事的时候,我们从书籍,电视或电影中获取故事来丰富自己的想象,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式,所以我们几乎不太可能去接受那些没有故事的影片。但这句话的意思绝不是说文艺片就一定没有故事,而只是说我们在以单一的用渴求故事的视点来对待所有事物,这种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其实阻碍了我们对许多事物的接受能力。其实,许多商业电影在故事方面也是薄弱的,但我们看到了枪与乳房,于是我们也喜悦了,甚至还会肾上腺更冲动一些。许多文艺片其实只是一幅画,画的是乳房与枪,然后便是观者的想象,但商业片也许就是被击中流血的乳房与枪管正在冒着烟的枪,那么,你就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其实不仅仅是文艺片,看任何影片都是这样,作为观众看过影片能获得到什么是主要的,如果希望获得什么,那恐怕多数电影都会令你失望的!所以说没有看过便没有发言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想避免这种期望值沦丧的结果,那么看片之前最好无视点,只需有颗宽容与寻求的心便可以了,对文艺片如此,其它影片亦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车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